关于印发《新仓镇2012年信访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
《新仓镇2012年信访工作要点》已经镇党委、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新仓镇委员会
新仓镇人民政府
新仓镇2012年信访工作要点
2012年全镇信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理念,以确保社会稳定为重点,以保障民生为主线,实施“责任凝聚”、“难题破解”、“固本强基”、“能力提升”四大工程,着力在健全完善机制、控制信访“增量”、防止信访“变量”、减少信访“存量”上求突破、见成效,全力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为全镇经济社会全面走上科学发展之路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工作目标是:确保无因信访问题造成的恶性事件发生;力争重要时段不发生越级上访、无赴京、省、市(嘉兴)集体上访和非正常个访;控制越级上访、重复信访和到本市的集体访;要信要访按时报结率100%,市长电话办理按时反馈率100%,反映人对承办单位、部门服务态度满意率100%,办理结果满意率80%以上。努力实现省提出的“三无”县(市、区)的创建目标(无去京集体上访和非正常上访、无到省集体上访、无中央和省挂牌交办或无未办结的信访积案)。
工作措施:
一、实施责任凝聚工程,着力在健全完善机制上见成效。
1、继续深化“大接访”机制。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关于深化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的实施方案》(平信联发[2012]1号)文件等安排,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坚持实施每月15日、25日镇领导定点接待来访群众制度。镇党政领导实行信访工作“一岗双责”制,对分管条线及挂钩联系的重点疑难信访事项实行包案调处,做好开门接待、重点约访、带案下访、专题协调等工作;坚持镇主要领导亲自阅批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深化完善定点接访、定期下访、重点约访和市领导接待日上下联动机制。探索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群众利益协调机制,坚持和实施“民情工作日”、“信访月会制”、“挂钩联系制”和各级领导包案调处、带案处访等机制,推进重点疑难复杂信访事项有效解决或化解。
2、坚持固化“大联动”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不断巩固“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信访”工作格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镇党政领导要以信访办接待为主,就地接访、就地处理、及时化解初信初访问题,并由接访领导亲自协调督办信访事项和回访处理结果;要经常性地深入村居(社区)、企业下访,建立民情分析协调制度,帮助指导协调处理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镇、村居(社区)干部要结合干部联群众、走访转作风经常性地下村入户走访,宣传政策法规、掌握信访动态、了解群众思想情绪,对邻里纠纷等一般性问题,积极帮助调处,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对部分群体性信访事项和重要个访,坚持实行相关单位联合接待调处机制,进一步提升快速反应与应急处置的能力。
3、不断优化目标管理考核机制。继续签订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实施信访工作“一把手”专题述职制;将信访工作列入镇党委、镇政府年度工作重点,列入对村(社区)、部门(单位)工作目标绩效考评重要内容和“平安新仓”、全员维稳责任制考核体系。健全和完善信访(市长电话)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因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处理不及时而引发信访问题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二、实施难题破解工程,着力在减少信访存量上见成效。
1、加大信访积案排查化解力度。巩固和扩大信访积案化解活动成果,加强对重点疑难信访的排查梳理和化解工作。镇、村及各信访责任单位负责人,坚持做到“四个带头”(即带头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带头??疑难信访问题)继续排出一些积案,实施领导包案调处、建立专门处置小组、开展集中“会诊”等形式以及科学运用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制度,实现“案结事了”。同时采取调解、协商、教育、疏导、救助等办法,把解决信访诉求与解决生活困难、做好思想工作、加强法制教育、依法处理相结合,推进疑难问题解决。
2、加大重要信访督查督办力度。围绕“事要解决”,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信访问题的督查力度,着力使群众反映的合法正当诉求得到及时解决和落实。对重点重复性、群体性和越级信访事项以及重要信访苗头,继续实施定期通报和销号制,加大对领导批示件以及重要反映事项的督查力度,完善信访督查员、信访(市长电话)义务评议员制度,实施部分重要反映事项抽查回访制度,进一步提高信访件办理质量。
3、加大重点敏感时段稳控力度。充分发挥各基层单位信访网络组织的作用,重点围绕全国两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党的十八大等重要时间节点,切实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单位存在的信访突出事项、不稳定因素及苗头问题的排摸、预警、化解、稳控等工作。按照“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要求,对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对要求过高的教育到位、对无理纠缠的稳定到位、对触犯法律的处置到位,对有择机越级上访苗头的重点对象,逐一明确落实包案领导和稳控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全力确保重点敏感时段的信访稳定。
三、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着力在控制信访增量上见成效。
1、源头防范机制再健全。按照省委对基层信访工作“五个一”工程建设要求,进一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信访工作网络,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基层信访苗头和不稳定因素滚动排摸、预测预警、联动联调机制;深入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信访)风险评估、信访代理和“导访”、“陪访”、镇联村干部定期下村社区帮助调处信访和矛盾纠纷等多种机制,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避免因决策失误,群众利益受损导致信访;要把住政务村务管理这个源头,坚持民主化管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增强依法办事能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避免财务不清,办事不公等问题;健全镇、村(社区)、组三级排查网络,完善经常排查、随时化解、常抓不懈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制度;建立集体上访应急预案,健全事前预警、事中化解、事后处理“三环相扣”工作制度;对可能发生的越级访、集体访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有效防止问题积累和矛盾激化,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并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在化解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过程中形成的好做法和经验,不断提升源头防范和治理能力。
2、信访工作触角再延伸。进一步畅通群众反映渠道,继续完善“市长??、重要网站网民留言办理等多渠道民意反映平台体系,有效整合资源,推进信访信息化建设;注重加强网络信访工作,将网民正当合理诉求或相关意见建议纳入信访工作范围,并完善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引导和应对机制;建立健全群众意见建议征集和分析研判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要高度重视初信、初访、初电(件)的办理、解决和落实,提高初件一次性办结率和息诉率;要充分利用和依托市长电话和“网上信访”等信息资源,及时分析信访形势,坚持每月信访信息报送、分析制度,抓住苗头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综合研判,或会同有关方面开展专题调研,提出解决的意见建议和措施,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
3、基层平台作用再发挥。进一步发挥镇综治工作中心、村便民服务中心、各调委会组织的作用,深化巩固“党政统一领导、综治牵头协调、中心接待分流、职能部门调处”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有效依托“村为民服务中心”、“驻村工作室”等平台和信访信息员、基层调解员等网络队伍作用,对基层信访突出事项、不稳定因素及苗头问题,“随时排摸、随时化解”,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配合有关方面深化推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民生台帐”、“村和谐员”等有效做法,探索发挥群团组织和“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群众、反映社情、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作用,扩大信访工作社会参与面,增强协同力,进一步推进信访工作向基层延伸,最大限度地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当地、化解在萌芽。
四、实施能力提升工程,着力在防止信访变量上见成效。
1、深入推进信访工作规范化。以“规范服务、群众满意”为目标,认真践行一流岗位标准,强调“岗位无差错”,进一步规范信访件受理、登记、转送、告知、办理、答复、反馈等各个环节,实施多层次群众评议机制,不断规范信访工作行为。深入开展《信访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教活动,依法规范群众信访秩序,进一步营造依法、文明、有序信访的良好氛围。会同有关方面加大对闹访、扰乱社会秩序等违法上访行为的依法处置力度。
2、深入推进优质服务深化。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初信、初访、初电的调处,实施信访事项首办责任制,切实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落实到位,提高初件一次性办结率和息诉率。继续完善信、访、网、电、邮多位一体的服务平台,全方位听民声解民难集民智,并充分发挥其信息资源优势,加强对群众反映热点难点的梳理分析、综合研判,提出应对措施或意见建议,有效推进问题解决或就地化解,也为有关方面工作或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充分发挥信访部门“第二研究室”作用,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符合民意。
3、深入推进队伍能力强化。继续深入开展信访工作“创先争优·能力建设”活动,通过学习培训、岗位练兵、业务比武等形式,不断提高信访干部善于思考问题,敢于面对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依托对标树标、多元点评、典型引路等方式进一步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同时扎实推进“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使广大信访干部牢固树立“民生为重、服务为先”的理念,敬业奉献、知难而进,奋发有为、踏实工作,努力在服务信访群众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体现执政为民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