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02562920/2018-9377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成文日期:
  • 2018-05-04

【分析报告】(2018年第7期) 产业结构稳中调优 经济发展凸显韧性——2018年一季度我市生产总值(GDP)运行情况

  • 发布时间: 2018-05-04 09:17
  • 信息来源: 统计局
  • 浏览次数:

一季度,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全市经济延续去年以来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在上年“前低后高”的基数影响下,呈“高开”格局。产业结构不断调优,一产小幅回调,工业稳中趋缓,服务业支撑力回升,经济增长凸显韧性,逐步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迈进。

一、地区生产总值的总体情况

(一)从行政口径看,我市经济增长继续领跑嘉兴。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含嘉兴港区和电厂)实现生产总值136.28亿元,增长9.0%(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幅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回落0.5个百分点,增速已连续五个季度列嘉兴五县两区首位,分别比全国、浙江、嘉兴高2.2个、1.6个、1.1个百分点。

(二)从管理口径看,我市增速位于中上水平。一季度全市(不含嘉兴港区和电厂,以下简称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2.37亿元,增长8.0%,列五县两区第四位。五县两区比较来看,各县市区增速呈现两极分化,南湖区、桐乡市、嘉善县和我市增速集中在8.0-8.2%区间,海宁市、秀洲区、海盐县增速均在6.1-7.3%区间。我市比位列第一的南湖区低0.2个百分点,主要是第二产业中的工业落后明显,南湖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0.7%,列首位,我市仅增长6.4%,列第六位。我市第三产业增长8.9%,列第二位,高于嘉兴平均0.2个百分点,比第一位的嘉善县低1.2个百分点。

表一 一季度各县(市、区)GDP初步核算数据(按管理口径核算)

单位:亿元

 

GD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业

第三产业

绝对值

±%

增加值

±%

增加值

±%

增加值

±%

增加值

±%

全  市

981.98

7.9

20.87

0.8

496.66

7.5

449.87

7.8

464.45

8.7

南湖区

133.45

8.2

2.20

-0.1

46.49

9.4

41.50

10.7

84.76

7.8

秀洲区

80.86

6.5

2.03

-1.4

41.60

7.1

37.57

6.7

37.23

6.3

嘉善县

110.79

8.1

3.75

1.9

58.84

6.9

52.71

7.6

48.19

10.1

海盐县

108.88

6.1

3.21

1.8

67.74

5.6

63.45

4.8

37.93

7.6

海宁市

175.21

7.3

3.32

-0.4

81.30

6.9

73.36

8.0

90.59

7.9

平湖市

102.37

8.0

2.40

-0.3

48.61

7.4

42.40

6.4

51.35

8.9

桐乡市

182.56

8.1

3.85

2.1

85.57

9.8

76.39

9.2

93.14

6.7

位次

6

4

5

5

5

3

5

6

4

2

(三)从纵向比较来看,我市增速仍处于近阶段较高水平。2013年来我市经发展总体稳中有进,在2014年一季度达到最高点后进入调整期,随后受工业经济较快回落在2015年三季度探底(增长4.8%),之后开始波段上行,自2017年二季度来一直保持在8.0%以上的较快平稳增长。从波动来看,由于服务业发展相对稳定,因此我市GDP增长波动主要受工业经济波动影响,两者波峰波谷出现时间完全吻合,波动轨迹基本一致。

二、三次产业基本情况

一季度,全市经济增长动力呈“三二一”特征。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同期的2.6:47.3:50.1调整为今年一季度的2.3:47.5:50.2,一产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分别提升0.2个、0.1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贡献率来看,一产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0.1%;二产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5.3%,拉动增长3.6个百分点;三产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4.8%,拉动增长4.4个百分点。分产业来看:

(一)第一产业小幅回调,畜牧业下降明显。一季度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0亿元,增速在去年同期增长7.8%的高水平上下降0.4%。其中,畜牧业增加值下降35.9%,主要原因是明大牧业有限公司去年1月份改造前将全部生猪出栏,导致同期基数较高,而改造后牧场规模未扩大,且采用自繁饲养的新生产方式,使得肉猪出栏周期延长,这是导致一产下降的主要原因;种植业增加值增长6.0%,花卉园艺、芦笋、食用菌等产品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渔业因淡水养殖面积下降8.2%,导致增加值下降2.0%;林业与同期持平。

(二)第二产业稳步增长,工业增速放缓。一季度,全市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8.61亿元,增长7.4%,增速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42.40亿元,增长6.4%,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回落0.6个和2.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23亿元,增长15.6%,同比提升12.4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增长贡献突出。在一产下降、二产放缓时,三产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对经济稳步增长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35亿元,增长8.9%,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提升0.8个和0.2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0.1%提升至50.2%。分行业看,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房地产业增长均快于服务业,分别增长28.7%12.5%10.6%;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增长相对较缓,分别增长7.4%4.9%2.1%0.4%

表二  一季度全市(不含嘉兴港区和嘉兴电厂)GDP分行业情况表

 指标名称

绝对值

(亿元)

占GDP比重

(%)

可比增长

(%)

贡献率

(%)

拉动增长

(个百分点)

地区生产总值

102.37

100.0

8.0

100.0

8.0

第一产业

2.40

2.3

-0.3

-0.1

0.0

第二产业

48.61

47.5

7.4

45.3

3.6

第三产业

51.35

50.2

8.9

54.8

4.4

   农林牧渔业

2.70

2.6

0.4

0.3

0.0

   工业

42.40

41.4

6.4

34.6

2.8

   建筑业

6.23

6.1

15.6

10.6

0.8

   批发和零售业

17.99

17.6

4.9

11.6

0.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94

2.9

0.4

0.1

0.0

   住宿和餐饮业

2.10

2.1

7.4

1.9

0.2

   金融业

5.64

5.5

2.1

1.5

0.1

   房地产业

5.31

5.2

10.6

5.9

0.5

   其他服务业合计

17.07

16.7

18.3

33.5

2.7

     营利性服务业

6.18

6.0

28.7

18.8

1.5

     非营利性服务业

10.89

10.6

12.5

14.8

1.2

三、经济运行中呈现的亮点

(一)规下工业释放增长潜能。一季度,随着政府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以及“退散进集”、整治“低小散”行动后全市规下工业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提升,对GDP增长发挥有效拉动作用。一季度,全市规下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11.7%,列嘉兴首位,拉动GDP增长约0.4个百分点。一季度我市规下工业增速较快,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同期基数较低。2017年我市规下工业增加值季度累计增速分别为0.3%5.3%6.4%6.5%,可以看出同期处于较低增长水平。二是新增企业起拉动作用。本季度我市新增非目录企业11家,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占样本框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的9.4%,拉动规下样本框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6个百分点。三是受新动能新产业带动影响。一季度,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快速,规上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20.1%14.0%,远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规下同类型企业承接订单相应增多。

(二)房地产业实现较快增长且具有一定可持续性。2017年,受基数较高以及楼盘供应量有限的双重影响,我市房地产销售面积呈现高开低走,房地产业增加值各季累计增速分别为8.1%3.1%-1.5%0.1%。今年一季度,随着新城悦府、吾悦华府、滨江万家花城兴和苑等规模较大楼盘的相继推盘,我市房地产销售面积在同期增长24.6%的基础上继续增长25.5%,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分别增长7.0%20.3%,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5.31亿元,增长10.6%,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同时,从与房地产业关联指标来看,全市房地产业具备持续较快增长的可能。一是商业住宅用地供应总量大。作为房地产开发业发展的基础要素,全市商业住宅用地供应总体较为充足。2017年全年供应55.82公顷,相当于当年工业用地供应量的61.3%,今年一季度供应10.96公顷,同比增长1.1倍。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自去年初以来连续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去年全年累计增长29.4%,今年一季度增长25.5%,快速有序的投资进度为楼盘入市提供了良好条件。三是在库项目后续推盘可期。根据初步排摸,下阶段将有万城御龙湾三期、滨江万家花城兴和苑、名璟府等存量楼盘,以及龙湖春江天玺、旭辉平国府等新楼盘陆续开盘,预期房地产销售面积将保持较快增长。

(三)其他服务业增长贡献明显。一季度,三产增长加快主要依靠其他服务业增长。一是营利性服务业快速增长。一季度实现增加值6.18亿元,增长28.7%,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主要是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2月数据)同比增长145.4%,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全年提升137.7个、93.4个百分点,列嘉兴首位。二是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较快增长。一季度实现增加值10.89亿元,增长12.5%,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主要是财政八项支出受占比较高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城乡社区支出拉动,增长32.4%。两个行业合计增长18.3%,对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贡献率为61.1%,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33.5%

四、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方面

(一)规上工业增长放缓,对经济压力最大。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34.89亿元,增长12.4%,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回落5.1个、4.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回落2.8个、3.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速较快回落,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一季度较多企业集中检修。一季度,全市一些规模较大企业存在不同程度检修,如平湖石化、恒丰科技、鸿禧能源、荣晟环保等,影响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回落约1.8个百分点,影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约5个百分点,影响全市GDP1.8个百分点。二是化工和造纸行业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减弱。2017年,化工和造纸行业受产品价格上涨带动,对全市增加值贡献明显。今年随着基数抬高,以及受化工产品价格下跌、进口废纸受限等因素影响,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8%,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回落28.3个、14.0个百分点;造纸行业增加值增长0.2%,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回落35.2个、12.3个百分点。三是服装行业仍呈下降趋势。2017年,全市服装行业工业总产值下降4.0%,工业增加值下降4.9%。今年一季度,该行业降幅继续扩大,工业总产值下降8.0%,工业增加值下降10.7%,拉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2.3个百分点,拉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约1.3个百分点。四是外需增长放缓。一季度全市累计出口53.76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1-2月回落17个百分点;当月外贸出口有所减少,3月份出口14.92亿元,下降19.7%。一季度全市对美出口占比稳定在20%左右,但增长12.6%,增速同比放缓15.1个百分点。

(二)批发零售业发展不快,对服务业增长支撑减弱。作为我市服务业增加值中占比最高的行业,批发和零售业增长情况对我市服务业发展影响最大。去年以来全市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呈走低趋势,增速从一季度的16.3%,下滑到全年的12.4%,今年一季度再次下滑到11.2%。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7.99亿元,增长4.9%,对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贡献率由同期的35.9%下降到21.2%。分行业看:(一)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1.1%,增速低于同期8.9个百分点,列嘉兴第七位。从限上批发业情况看,占比较大的石油及制品类、化工材料及制品类、煤炭及制品类(合计占限上批发业销售额的比重为71.7%)销售额分别增长9.7%、下降0.1%、下降35.4%,后两者拉低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速7.8个百分点。(二)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1.5%,增速比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列嘉兴第六位。从限上零售业情况看,占比较高的汽车行业因市场饱和度较高、本地商家经销品牌有限不能完全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下降9.5%;超市主要受网络零售冲击影响,下降10.1%;医药行业受“两票制”影响,同比下降6.9%(即自201781日起浙江省实施《关于在全省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明确药品从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目的是压缩药品流通环节,我市医药公司受此影响明显)。三个行业占限上零售业销售额的比重为80.2%,拉低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速25.0个百分点。

(三)一产持续下滑,对经济影响需密切关注。我市一产经济自去年二季度来步入下行通道,2017年各季增加值累计增速分别为7.8%3.1%2.4%1.8%,今年一季度继续下行,同比下降0.3%。从五县两区来看,我市一产总量偏小,仅高于南湖区和秀洲区,是总量最大的桐乡的62.5%。从增速来看,我市低于嘉兴全市平均1.1个百分点,仅高于秀洲区和海宁市,与增长最快的桐乡市相差2.4个百分点。随着增速不断回落,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将被拉大。从下阶段预判来看,一产总体缺乏新增长点,畜牧业中生猪养殖的明大牧业因其养殖方式调整,今年较难实现增长;渔业因广陈镇、林埭镇水产养殖退养项目的实施推进,养殖规模将继续缩小。 

五、下阶段走势预测

下阶段,全市经济总体仍将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并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但是受国际国内深层次市场因素影响,全市经济面临后续新增动能有限、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等新的增长压力,后期发展仍存较多不确定因素。

(一)工业生产有望回升。下阶段我市规上工业增速受大企业停产检修因素将明显减弱,去年平湖石化、卫星能源装置检修安排在二季度,届时二季度化工行业基数相对较低,同时前期检修企业恢复正常生产后增速有望回升。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订单充足,价格稳定,将对全市经济起到一定支撑和拉动作用。但造纸行业由于去年基数较高,今年涨价因素削弱,因此对全市拉动作用也将同步减弱。

(二)服务业持续增长基础稳固。从拉动服务业发展最主要的两个行业来看,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随着上年新增单位后期基数的抬升,增速将会回落,但是总体上去年新增的大企业后期增长空间仍较大,因此预计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水平,对三产拉动作用仍较大;财政八项支出预计保持相对稳定增长。另外,房地产销售面积、人民币存贷款余额等指标也都将保持一定增长。

(三)内生动力形成有力护翼。从内需来看,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内销产值178.12亿元,增长16.5%,增速高于工业总产值4.1个百分点,内销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为全市工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基础。从创新驱动来看,一是市场主体新增力量持续壮大。一季度,全市新增市场主体数1696户,增长5.0%,为经济后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二是研发投入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R&D经费支出增长18.6%,占GDP比重由同期的2.86%提升至2.92%。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来看:一是去库存取得成效。3月末,全市规上工业产成品增长13.1%,增速较去年同期和年末分别放缓4.7个、8.4个百分点;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在同期下降49.4%的基础上继续下降5.9%,产品去化周期缩短。二是去杠杆继续推进。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资产负债率51.4%,同比降低3.7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资产负债率59.6%,降低1.6个百分点;全市银行不良贷款率0.53%,同比降低1.1个百分点。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