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长三角一体化乡村振兴“试验田”

  • 发布时间: 2019-12-13 08:39
  • 信息来源: 平湖市
  • 浏览次数:

  核心提示:作为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的创新举措,今年3月25日,我市广陈、新仓两镇与上海市金山区廊下、吕巷、张堰三镇打破行政壁垒,抱团组成“田园五镇”一体化乡村振兴先行区。眼下,这块具有全国区域协作创新意义的“试验田”正奋力耕作,长远谋划,引领长三角乡村迈向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跨省抱团,共绘一张乡村振兴蓝图

  一桥跨浙沪,南北两山塘。“奇妙”的存在让山塘村从来不缺少故事。南北两个山塘村一直往来密切,迄今还有40户家庭是“南北山塘联姻的结果”。外面的游客到此,也常会穿过老街,走上古桥,领略“一脚在上海、一脚在浙江”的别样感受。

  更深层次的融合共建,开启于2018年3月。两村携手办“大事”,启动了“区域协同·乡村振兴实验室——明月山塘”建设,把8平方公里的“大山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研究,打造成风貌统一、彰显特色、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4A级景区。跨省协同振兴乡村,创新而大胆的构想引来了各界热切关注的目光。事实上,“明月山塘”是长三角“田园五镇”一体化乡村振兴先行区建设的探索与引领,一个浙沪五镇以区域深度融合、乡村协同振兴来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伟大梦想正在编织中。

  早在2018年1月,平湖与金山就“田园五镇”协同规划召开研讨会,达成了毗邻地区共绘一张乡村振兴蓝图的共识。今年3月25日,我市与金山“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先行区建设全面启动,位于浙沪毗邻地区的广陈、新仓与廊下、吕巷、张堰五镇签署了《长三角“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先行区五镇联盟共建协议》,携手耕耘乡村振兴一体化发展“试验田”,推动毗邻地区乡村协同发展由“盆景”向“风景”转变。

  对于共建长三角“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先行区,金山区委副书记、副区长刘健认为,这是两地的有益探索和大胆尝试,将叠加五镇的优势,共谋合作发展之路。“田园五镇”中,各镇的资源禀赋各异,廊下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拥有上海市首个开园的郊野公园;吕巷以水果出名,有“皇母”蟠桃、“施泉”葡萄等众多水果品牌,是上海及长三角区域内首个国家级生态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张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林、水、文资源集聚;广陈启动开建了全国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新仓是全国印刷名镇和中国三大童车生产基地,一二三产融合潜力巨大。现在各有所长的五镇抱团建群,将资源进行有机融合,来实现五镇整体优势和溢出效应的最大化。

  “五镇联盟怎么运营?我们创新机制,建立了轮值主席制度。”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戚红炳说,长三角“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先行区建设启动后,建立健全了“田园五镇”工作联席机制,五个镇主要领导担任轮值主席,今年是廊下,明年轮到广陈,以定期的联席会议具体协商推进各项工作落地。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梳理平湖、金山以及五镇现有的农业农村领域相关政策,互相学习借鉴,打造政策互通平台。

  规划引领振兴路。目前,“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先行区协同规划已形成初步方案,五镇将通过田园诗意的生产线景观塑造、城乡融合的格局重构、特色传承的文化彰显和均等完备的服务保障,改变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让都市“后花园”在“诗和远方”的憧憬中成为现实,让“灯河邀星光、城乡共守望”的图景成为现实。“到2035年,‘田园五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0%,农田亩均产值3.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万元……”规划中的一连串指标数据振奋人心。

  “五镇正积极筹备创设产业合作基金,用于推进乡村振兴先行区建设中产业项目补助、基础设施提升、乡村环境整治等。”戚红炳说。

  产业协同,共创一块高质量一体化高地

  11月17日,2019浙沪乡村马拉松赛在农开区新落成的平湖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开跑。作为“田园五镇”首批推进的20个合作项目之一,平湖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定位为建设以农业大数据服务、技术服务等为核心的公共服务配套中心,为五镇协同振兴提供技术、人才、品牌展示等配套支撑。

  乡村振兴一体化发展,产业振兴是“硬核”。翻开“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先行区重点建设项目清单,可以发现产业协同发展是“排头兵”,“六次产业”联动是新亮点。“以前我们各归各,甚至还相互竞争,在产业布局上没有形成差异化,各自特色也不明显,现在一盘棋协同布局,更加强调区域优势。”戚红炳说。为协同推进产业振兴高地建设,五镇已实现招商信息共享、产业布局共谋,打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共创区域辐射力。根据规划建议,五镇将统筹布局廊平公路“百里菜园”精品蔬菜生产带、金石公路“百里果园”特色农产品种植和体验带、漕廊公路“百里花园”乡村休闲带,打造世界级都市绿色现代农业品牌,实现到2022年农产品绿色认证率达到90%。同时培育若干个特色农产品“六次产业园”(一二三产融合空间),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体验和消费融合的“地产地销”模式,实现到2022年特色农产品地产地销比例超过30%。

  产业兴旺,项目是关键。“田园五镇”每年发布20个合作项目,以项目抓手驱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今年推进的20个项目中,包括产业项目、人才项目、文化项目等,总投资达到56亿元。“农开区的项目开工率目前已超过85%,农创小镇、中以设施农业示范园等均已开工建设。”戚红炳说。近两年,农开区共引进新型农业项目19个,总投资19亿元,其中30%为国际合作项目,如引进的国际植物新品种研究院,是国内首个与发达国家保持同步商用的高规格种苗繁育基地年内投产,年产值将达2亿元。目前,30%的项目已建成并试生产,如常春藤项目、绿迹农业项目、台湾蝴蝶兰项目等。科技农业项目的发展,逐渐打响了农开区“农业硅谷、农创高地”的名气。而国际型、科技型、高效型现代农业示范,也正是“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先行区建设的题中之义。

  更为可喜的是,在“田园五镇”的项目推进中,正在形成一股合力,项目建设的成果也开始辐射五镇,甚至长三角地区。今年11月8日落地新仓的1955创新学院项目,是一个五镇协同打造的人才振兴项目,将紧紧围绕五镇产业定位,培养农创青年。“通过农创学院这个平台,导入青年人口,培养一大批热爱农业、愿意扎根农村的现代农创青年。”该项目合作方蚂蚁计划创始人于杰表示,蚂蚁学院还将携手五镇,共同打造“乡村振兴农创学院”,树立长三角乡村振兴标杆阵地,为“田园五镇”、乃至长三角地区提供人才配套。廊下镇联中蘑菇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将为我市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预计每年可向我市输出标准化菌种1000万平方尺。

  民生优先,共筑一条美丽富裕之路

  孔洁是广陈媳妇,也是今年浙沪乡村马拉松赛女子组的冠军。对于家门口的这场马拉松赛事,她感触颇多的是赛道的美丽升级。“一路奔跑,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彩虹赛道,金黄稻田,蔬果飘香,沉浸在田园之美中,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孔洁说。因浙沪马拉松赛而不断变美的风景,让当地群众很享受。

  在“田园五镇”的蓝图中,马拉松赛不仅仅是一项体育活动,而是综合协调公共配套,一体化提升基础设施的纽带。今年,“田园五镇”全长42公里的马拉松赛道建设、5个马拉松赛事集散点和周边村落景区化建设全面开展,形成一条充分展现大田园风光的精品乡村风景线,既提升了周边群众人居环境,同时展现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浙沪联动建设乡村振兴先行区的丰硕成果。

  长三角一体化乡村振兴先行区建设,农民是受益主体。“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使先行区建设行稳致远。”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导黄祖辉认为。事实上,在“田园五镇”一体化乡村振兴“试验田”建设中,始终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共治、基础设施共建、乡村文化共荣等文章,提升两地群众在一体化进程中的获得感。目前,平湖城乡公交207路终点站已经延伸至金山区廊下农家乐站,廊下公交2路延伸至广陈山塘村,开通了城乡公交315路,可从新仓客运站至廊下卫生院(农贸市场),实现跨区域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平沪边界路障也已全部拔除。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中心加入广陈、新仓非遗项目,凸出非遗互动体验;长三角农民丰收节成为五镇农民庆丰收的共同节日;新仓绿道有望通到广陈、廊下。

  “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还有很多探索空间,如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旅游资源共享、交通进一步互联等。”新仓镇党委副书记陆秀梅认为,“田园五镇”要打响集合优势,以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一体化联动,提升民生获得感。

  产业的协同振兴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带来了更多机会。广陈与廊下携手打造的明月山塘项目,目前已初具形象,游客也多了起来。人气旺起来了,商机也来了。广陈山塘村村民顾金平正是看中了这个机会,从五金厂辞职,在家里办起了农家乐。今年中秋节,顾金平家的“山塘1号”正式开张,由于紧邻景区停车场,位置绝佳,又有老街新景的卖点,吸引着不少廊下、吕巷、新仓等地的客人前来就餐。“最多的一天接待了10多桌客人,忙碌但很开心。”顾金平乐呵呵地说,他还与只有五分钟车程的廊下枫叶岛民宿结成了联盟,互相介绍客源,增加了不少客人。“接下来我打算把二楼也装修一下,增加几间包厢,满足日渐增长的游客就餐需求。”顾金平说,村里还有好几户农户像他一样借乡村振兴的东风投身新兴产业,开饭馆、办民宿、卖特产,既促进了乡村业态的发展,也增加了致富渠道。

  而未来,随着“田园五镇”联动发展的内涵不断拓展,溢出效应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浙沪交界的这片乡村将成为更加令人向往的地方,也定会给当地群众带来更多、更大的“钱”景。

  采访札记:“抱团”振兴力量大

  抱团,就是好几个人联合之后形成一个团队。一个人无论多么优秀、多么强大,也大不过团队的力量。因此,抱团也是成功学的一条不二法则。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浙沪毗邻五镇创新思路,迈开新步,以抱团组队的方式,携手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实属区域联动发展的一大创举,可喜可贺。

  从各自为政,到抱团协作,可以说“田园五镇”在全国范围内开创了毗邻地区协同发展的新模式。但组个队容易,真正发挥出团队力量不易。况且五镇分属浙沪两地,政策、制度、规划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别。但我们还是看到了在抱团9个月不到的时间里,五镇机制创新、协同合作等方面的良好进展。比如开展了顶层设计,“G5+2035”规划文本已基本形成,以一体化规划引领一体化发展;比如建立了轮值主席制,明确了谁牵头、谁主事,并建立了常态化、长效化的对接联席制度;再比如携手做强产业“硬核”,每年共同排定20个项目,合力推进。这些创新改变,是抱团引发的结果,也充分印证,“田园五镇”已抛弃过去各干各、各管各,有时还相互竞争的模式,正心手相牵,一起朝着新的目标奋力迈进。

  抱团,是个动词,并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而是需要做乘法,达到N次方的效果,把团队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同理,“田园五镇”,也并不是简单的五个镇相加,而是要通过大田园规划善做乘法,推动五镇体制机制上的优势聚合、产业功能上的优势互补、政策措施上的优势叠加,实现五镇整体优势和溢出效应的最大化,做成长三角乡村振兴一体化发展的棋眼,为整个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乡村振兴及一体化发展提供经验与借鉴。

  万事开头难。值得欣喜的是,“田园五镇”已经凝聚了新共识,打开了新局面,迈出了有力的步伐。跨省毗邻乡村抱团联盟,共同描绘一体化乡村振兴蓝图,其模式本身就具有相当深远的典型意义与示范效应,自然也牵动着全国关注的目光。各界都期待着五镇“抱团”力量的进一步迸发。因此,“田园五镇”当更加奋发有为,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带来的“壁垒”,不断拓展区域联动发展的内涵,在政策制度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科技人才一体化等方面寻求更大的突破,真正聚合五镇优势,努力打造几个具有地标性的品牌,共同推进一批重大项目,使一体化乡村振兴的成效不断增进民生获得感。

  五镇之美,美在田园;五镇之特,特在抱团。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中,五镇率先行动,主动作为,展现担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五镇协同发展的“盆景”将会逐步转化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亮丽“风景”。

  乡村振兴,未来已来。“田园五镇”正奋力谱写着未来之歌。

  -记者 汪锦秀 居丹荔 通讯员 徐冰艳 倪聪耕 摄影王 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