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02562592/2021-19849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文旅局
- 有效性:
- 有效
- 成文日期:
- 2021-04-30
- 发文字号:
- 平文旅〔2021〕 35 号
平文旅〔2021〕 35 号 关于印发《平湖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数字化改革方案》的通知 |
||
|
||
各镇街道、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独山港经济开发区: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数字化改革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平湖 市文化和旅游领域数字化改革工作,现将《平湖市文化和广电旅 游体育局数字化改革方案》 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平湖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1 年 4 月 30 日 平湖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数字化改革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数字化改革会议精神,聚焦聚力高质 量竞争力现代化,以标准化支撑数字化改革,推动我市文化和旅 游领域数字化改革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 省、市数字化改革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高质量发 展,加速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提高文旅行业在数字时代的生产 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构建满足市民游客全方位需求、符合旅游 市场发展规律、适应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凸显平湖特色的 现代化公共文旅服务体系,为“重要窗 口”中最精彩板块的新崛 起之城提供文旅力量。 (二) 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系统布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强化 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和系统架构。系统梳理数字化改革的需求和 重点,制定实施任务清单,构建完善标准体系,高标准推进数字 化改革。 2.开放共享,协同推进。围绕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信用体 系、服务协同等关键领域,助力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文旅信息全 打通。鼓励多方参与资源配置,实现从单一要素向全要素配置转 变,形成文旅数字化全社会协同发展格局。 3.数字赋能,特色创新。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最大程度开放数据资产,促进数据深度关联应用,提 升数据治理能力。以彰显特色场景为导向,坚持行业条线主抓和 重大场景块状突破相结合,打造综合场景应用,持续推动各项服 务优化升级。 (三) 工作目标 围绕建设数字浙江总目标,以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和实 现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导向,一体化推进全市文旅数字化改革,按 照系统分析 V 字模型迭代升级,推动整体智治体系的整体性优化 和系统性重塑,实现从“数治”到“智治”的新生态。按照“一 年出成果,两年大变样,五年新飞跃”的要求,努力实现分阶段 目标: ——2021 年底前,全面梳理文旅数字化改革任务,初步形 成科学决策、高效执行、优质服务、精准评价的整体智治体系, 融入五大综合应用系统。对接嘉兴文旅大数据中心,将综合管控、 文博服务等独立系统全面纳入数字集成平台。全面优化升级平湖 文旅云,打造具有平湖特色的 “一站式”服务平台。 ——2022 年底前,文旅数字化改革水平显著提升,与数字 社会相关的数据、模块及应用支撑模式基本完善。文旅数字化标 准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形成文旅整体智治体系。 ——2025 年底前,文旅数字化改革目标全面完成,线下线 上互动模块广泛应用,实现从“数字”到“数治”的新生态。景 区、文化场馆、旅游企业数字化改造和应用基本实现,全面提升 群众数字公共服务获得感。 二、主要任务 基于全省“一张网”“一朵云”, 全面构建我市文旅“1+4+N” 数字化改革总框架,其中“1”是指智慧文旅大脑; “4”是指四 大文旅数字化改革体系: 文旅数字政务体系、文旅数字公共服务体系、文旅数字产业体系、文旅数字治理体系; “N”是指 N 个文旅特色化应用场景。 (一) 建设文旅数字政务服务新体系 一是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全面梳理局核心业务、年度重点工作和紧急协同事项,逐一明确支持事项及业务流程的数据指 标,形成业务事项清单,融入党政机关数字综合门户,建立可认 知、可量化的部门职责体系。加强系统内、部门间高效协同,加 快局属单位核心业务梳理,数字赋能打造现代机关办公和办事服 务体系。对接 “浙政钉 2.0”,全面落实 “掌上办公” “掌上办 事”, 实时掌控工作进度和工作绩效,构建综合集成、协同高效、 闭环管理的运行机制。 二是实施科学统计评价。按照《浙江省文化和旅游统计管理实施办法》 ,加强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完善统计直报机 制,加大对源头数据的审核和评估力度,保证数出有源、数出有 据。建立重要核心数据会商评估机制,加强与政府侧、企业侧等 相关数据的比对和印证。创新统计方法,推进旅游分业态统计, 明确数据开放范围、质量标准、及时性要求以及管理维护责任, 满足行业内部数据共享需求,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大数据 交换与共享平台。 三是促进行政效能提升。紧扣“一窗受理”“一网服务”目标,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建立事项电子档案,推行“告知承诺制”,实现“一次也不用跑”。 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服务领 域延伸扩面,持续优化图书借还“一件事”、 营业性演出审批“一 件事” 、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设立审批 “一件事”等应用场景, 建立健全便民高效、标准统一、协同互信的政务服务新机制。推 进与省、市信用平台的数据对接,实现与市级各部门综合性平台 和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进一步集成 KTV、导游、旅行社等文化 和旅游经营场所信用信息,探索失信黑名单认定,构建以信用监 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二) 建设文旅数字公共服务新体系 一是持续推进文旅公共服务“一站式”平台优化。完善平湖文旅云平台,进一步整合全市文旅体各类资源,丰富平台文旅服 务信息,打造具有平湖文旅特色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以 公众需求为导向的闭环服务机制。对接省、市“浙里好玩”“智 慧文化云”“文化有约”等综合平台,打通“浙里办”“企业码” 等应用。 二是全面激发公共产品创新活力。打造“多留一小时”服务新体验,推动文旅场所入驻 “浙里好玩”平台,实现文化场所、 景区等文旅长三角社保卡“一卡通”, 推动景区、图书馆、博物 馆、酒店等文旅场所的客流量、监控视频等数据对接至嘉兴市综 合管控平台,推进旅游景区手绘电子导览图制作并对接至嘉兴市 全域旅游全景平台; 打造“多读一本书”服务新体验,推进数字 图书馆建设,加快平湖本土特色文献的数字化转化,推进智慧书 房建设, “四智化”率达到 50%; 打造 “多观一次展”服务新体 验,推进平湖数字非遗馆建设,实现非遗数字化,推进数字博物馆建设,实现馆藏资源的活化利用,开发可视化呈现、零距离感 知、非接触体验的互动场景; 打造 “多品一堂课”服务新体验, 依托 “平湖文旅云”,实现文化活动上线率达到 100%,并积极 对接嘉兴“文化有约”, 推进数字文化馆建设,积极开展文化公 益活动,线上线下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活动。 三是创新构建文旅资讯服务新模式。持续推动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推动文旅信息资讯服务进农村社区、景区景点、酒店、 文化场馆等文旅场所,拓展文旅信息资讯服务新渠道,提高文化 和旅游信息资讯服务的广度和效能。推进数字厕所建设,创新旅 游厕所 “一厕一码”管理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数据开放能力, 为市民游客提供线上线下的全过程精细化服务。完善旅游咨询网 点服务标准,优化景区城咨询服务网络,打造 15 分钟咨询服务 网。 四是提升智慧体育服务应用。以构建均等化、标准化、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基于“10 分钟健身圈”及“运 动家”信息平台精准双向发力,提升智慧体育服务应用。全面优 化全民健身地图,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数字化,提升基本公共 体育服务数字化水平。创新赛事“一站式”服务机制,加快运动 员教练员职业生涯管理“一件事”场景落地,推进职业生涯管理 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加快探索创新“体医深度融合”新格 局,打造社区体育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相融合的“运动健康促进 服务中心”, 开展运动干预、运动康复和慢病预防,为市民提供 所需、实时、便捷、贴心的“一站式”科学健身与健康管理服务。 (三) 建设文旅数字产业新体系 一是培育文旅产业新业态。对文旅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让优秀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 将所蕴含的价值内容 与数字技术的新形式新要素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 展。支持文化场馆、景区景点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运用 5G、 VR/AR、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打造东湖智慧景区,开 展 “云上马拉松”、VR 全景景区、游线私人订制等 “文旅+”系 列项目。鼓励线下文旅资源、文娱模式数字化,创新表现形式, 深化文化内涵。 二是打造文旅消费新热点。开展文旅促消费工作,运用线上活动、线上直播推介等电商活动,引导文旅消费新模式。加快做 好“百县千碗”美食工作,大力推广金平湖十六味,开展美食大 赛、厨艺培训等活动,提升旅游美食新魅力,推进“金平湖文旅 集市”与数字化创新融合。利用数字技术打造夜间文旅产品,整 合串联水岸交融水上游线、明湖景区音乐喷泉、南市新区灯光秀、 东湖景区、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和莫氏庄园、星级酒店、美食街 区等产品,推动数字文化融入夜间经济,激发夜间消费活力,为 夜间经济增光添彩。 三是多样式提供投资新服务。进一步完善全市文化和旅游产 业投资目录,通过企业直报、乡镇摸排、外部收集等方式,大力 推进列入省市重点、服务业重点的项目,培育一批大项目、大企 业。优化全域旅游发展政策,提高文旅招商项目落地、文旅品牌 标准化创建,市外游客地接的政策补助力度,为本地文旅企业和 外地客商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服务。开展线上线下联动招商, 吸引产业基金、社会资本等各类资本投资落地。 四是多层次培育产业新主体。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 技术基点,提升优化平湖市全域旅游语音手绘地图和一图游平 湖,推广一键智游模式,开展虚拟导游服务。鼓励运用“无感支 付” 、 “人脸识别”等技术改进游客体验。加快智慧乡村发展, 选择一批有条件的景区村庄加快信息化改造,利用网络整合乡村 旅游各个要素,强化咨询、预定、支付等功能,支持景区村庄与 旅游电商、现代物流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四) 建设文旅数字治理新体系 一是融入“大综合、一体化”高效执法体系。围绕执法信息 化流转、联动式协同、智慧化分析,全面应用上级统一的综合行 政执法系统,推进执法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加强对事 中事后监管的数字化监督,形成“审批—监管—处罚—监督评价” 的“大执法”全流程功能闭环。推进跨系统协同应用,做好日常 掌上执法平台、行政处罚系统的数据录入,打造职责更清晰、协 同更高效、机制更健全、行为更规范、监督更有效的综合行政执 法体系。 二是融入“无预约、不旅游(不参观) ”安全管理体系。强化紧密智控,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施景区、文博场馆“预 约、限流、错峰”常态化管控,利用实名预约、分时游览、疏导 引流等形式,营造安全舒适有序的游览环境。推动景区智慧化改 造,完善预警机制,引导错峰出游。强化舆情监测,提高分析研 判和应急处置能力,防范化解潜在矛盾。强化信息安全,明确各 类管理运维人员的相关责任,保护市民游客个人隐私。 三是融入“网格式、立体化”省域空间体系。深入推进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应用推广,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 和互联网技术,以查询、展示为重点,加快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和 资料数字化转化,建立文保单位“一家一档”和近现代军事设施 类文化遗产数据库。强化服务功能,提供政府部门、学术机构、 社会公众等相关信息查询、知识普及等基础功能。鼓励市民参与 文化遗产价值挖掘和保护,以用户生成内容(UGC) 的理念推进 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生成和共享,细化颗粒度、增强可视化效果, 形成一张图导游模式。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技术水平,探索文 物保护科技协同创新路径,突破一批文物保护的关键技术。 三、重点项目 (一) 平湖文旅云完善提升 优化平湖文旅云预约功能,在原有功能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至全市公益性文化场馆和各类社会公益机构,实现活动预约100%,同步实现与嘉兴 “文化有约”实时对接。完善线上文旅服务,优化平台功能模块,丰富旅游场所、旅行线路、电子导览图等的 信息旅游功能,新增答题类、闯关类活动等线上互动功能,为广 大群众提供精准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一站式”文旅 公共服务。 (二) 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 整合提升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加强与公安部门等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加大对旅游景区、景区村庄等出入 口视频监控系统的 布点建设,通过人脸识别、人流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游客流 量、承载量的分析和统计,逐步减少对数据采购的依赖。加快数 字化运用场景的链接,推动旅游景区、智慧化文旅场馆、产业融合基地视频监控的接入。 (三) 推进智慧体育建设 推进“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建设,探索社区全民健身服务 新模式,加快市体育中心智慧化提升,实现健身设施查询预订、 社会体育指导员咨询、体育培训报名等功能,以数字化全面提升 公共体育服务能力。 (四) 智慧书房智能微服务系统 围绕智慧空间、智慧管理、智慧阅读、智慧服务四个模块,综合利用云计算、云存储技术,形式多维度系统管理平台; 推进 智慧书房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智慧化程度,实现无人值守和读 者自我管理的一站式服务,拓展 15 分钟阅读圈; 对接现有城市 治理服务资源和信息化资源,推动智慧书房公共服务数据开放共 享和多业务协同服务,建立起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优质均等的 智慧书房服务网络。 (五) 长三角社保卡“一卡通” 推进社保卡在文旅应用场景落地。协同市人社局、市民卡公 司等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推进社会保障卡在长三角地区A 级景 区、图书馆、智慧书房、礼堂书屋、博物馆、非遗馆等场所实现 刷卡、刷码购票、身份验证等功能。推出活动推送、积分兑换、 消费优惠等在内的特色版块,为游客市民提供种类更丰富、使用 更便捷的一站式公共服务。 (六) 数字场馆建设 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非遗馆等 文化场馆建设。建设特色阅读资源库,构建智慧化阅读体系,参与全省公共图书馆一张网建设,实现馆际互借、通借通还,推广 支付宝“信阅”服务; 提升文化馆硬件设施智慧化程度,丰富数 字资源,开展各类全民艺术普及活动; 打造博物馆智慧管理和智 慧服务平台,推动馆藏资源的活化利用; 完善非遗馆展馆配套数 字化设备,实现非遗线上展示。 四、保障措施 (一) 健全工作体系。成立局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 进文旅数字化改革工作。 以 “专班化运作+项目化实施”做好组 织实施、协调推进等相关工作。积极开展文旅数字化改革试点, 鼓励推出文旅特色应用场景。 (二) 明确职责分工。各业务条线切实承担起牵头责任,细 化工作方案,明确协同责任,任务分解到岗,责任落实到人,扎 实推进文旅数字化改革各项任务。从业务需求出发,以数据驱动 精准化、智能化服务。强化与各部门协同,做好应用输出。 (三) 强化项目管理。完善文旅数字化项目管理机制,加强 对项目前期统筹和实施全过程管理。科学谋划项目建设内容,将 数字化改革作为项目预审的重要依据,加大资源统筹力度,推行 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增强项目实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