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 |
||
|
||
产业有集群发展之势,环境有城乡融合之美。在这个秋天,走进平湖经开的农村,既可以看到连片的稻田里稻浪翻滚,那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特有的“诗与远方”;又可以听到一阵阵欢声笑语,那是村民对眼前美好生活的“幸福表达”。 聚焦“生态宜居”建设幸福家园。 10月,走进平湖经开大力村白荡浜自然村落,这里已经有了秋天的浪漫气息。蓝天白云下,白荡浜自然村落口是一整片青色的稻田,不久的将来即将迎来丰收。在这片面积约30亩的稻田里,还套养着鱼。这种“稻鱼共生”模式,不仅壮了稻、肥了鱼,还能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绿色环保”的效果,亩均可增加利润2500元。 “以前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自然村落,现在可不一样了。”村民们说起村落的变化,言语里满是自豪。沿着乡间小路,走进白荡浜自然村落,粉刷一新的农房沿河而建,农民们傍水而居。白荡浜既是自然村落名,又是河道名,作为上海塘的一条支流,它全长633米,河面开阔。这些年来,白荡浜开展了“清三河”、剿灭劣V类水等行动,河道面貌和水质有了明显提升。 当初的河道整治,虽然也修筑了石驳岸、种植了岸边绿化,但总体说起来还是以河道为中心。今年年初启动的白荡浜整治,是第三次改造,这次涉及整个自然村落,整改内容更丰富、开展项目也更多,包括线路上改下、墙面白化、自然村落亮化、道路白改黑等。如今,在白荡浜,柏油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抬头,是一望无际的蓝天,低头,是一片水清岸绿景美。到了傍晚,河边的太阳能路灯亮起,驱散了黑暗,为村民傍晚在河边散步带来光亮,让大家颇感温暖。 白荡浜的改造,可不止于此。还利用搬迁或拆迁的农房,植入新元素、呈现新气象。乡贤文化展示馆,集体展示了大力村的乡贤名人,激发乡村文化振兴;健康小屋,放置了血压监测仪、运动器材,为村民健康保驾护航;旅游厕所,掩藏于自然景观之中,高标准建设;白荡漾共富馆,则是大力村推进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每一处,都是由农房改建而来,这也是白荡浜改造的一大亮色。眼下,位于白荡浜自然村落口的一处三层楼房正在改造,届时一楼将改造成为礼堂书屋,二三楼将集中展示区内地方特色文化“打莲湘”。11月,这处由农房变身的邻里驿站综合体就将对外开放,届时将为村民再增一新去处。 聚焦“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 依偎着河水,绿树掩映下俨然物外之境,远远望去,白墙黑瓦的民宿建筑群,化繁为简,返璞归真,与周围乡土建筑融为一体。被那份几何结构所呈现出的神秘撩拨着走进钟埭村,拨云见月、别有洞天,倏然发觉外面所见只是冰山一角。白墙黑瓦之简,被人文艺术之丰填满,度假与生活场景共鸣。走进房间,意式、美式、地中海式,感受不同生活美学;阳光房、露台、会议室,满足不同旅客需求……透过玻璃,看得见树,望得见水,人与自然隔而不疏,在这里感受时间的缓慢流淌,沉浸于此与生活连接。 在钟埭村恬静的水乡村落间,藏着这样一座精致民宿,经过一年建设装修,见园一期已完全呈现,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选址在这里,见园主人有着自己的考量,近年来钟埭村美丽环境的蝶变和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让他看到了水乡的潜力。 见园的建成落地,是钟埭村民宿的新起点,作为钟埭村民宿新样板,将为平湖经开民宿行业添砖加瓦。通过土地出租,项目一期将带来租金收入,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而今年年底,二期也将开工建造,预计投入3500万元,占地面积10多亩,将在这里打造“见园”品牌,为钟埭村引流作出贡献。 如果说民宿带给人们的是精致的生活美学,农家乐里升腾的烟火气则是人们乡村游的好去处。随着“钟溪棹歌·隐世田园”美丽乡村精品线的建成,钟埭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游客慕名前来,带来了无穷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办起了农家乐、开起了野炊烧烤店、做起了果蔬采摘,美丽环境逐步转化为实打实的美丽经济。民宿结出硕大果实,农家乐也已遍地开花,截至目前,钟埭村已有民宿5家、农家乐11家。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AAA级景区村庄的建设,钟埭村环境越变越好,基础设施不断巩固完善,在此基础上,产业新业态发展多点开花。今年上半年,结合现有的业态,钟埭村成立了休闲垂钓、农家乐、野炊烧烤、果蔬采摘、米酒、民宿等九大产业红色联盟。该产业联盟以“钟溪渔韵 垂领共富”为党建引领,既是抱团发展又是错位发展。通过资源共享、平台共用、品牌共建等,实现利益联结、发展共享,进一步推进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让“美丽乡村”叠加“美丽经济”,助力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长。 一个个农家乐错落有致,一家家民宿坐等贵宾……如今,这些“美丽经济”产业成为了钟埭村一张张靓丽的名片,也带来了财富。2021年,钟埭村接待游客达12万人次,农家乐、采摘等业态发展为村民增加营收约2000万元,今年全年预计人流量将达到15万人次,业态发展将为村民增加营收3000万元,进一步推动富民兴村。同时,钟埭村在景区村庄建设过程中,还腾出了十余家农村闲置房,将为业态发展提供房屋、土地资源,真正盘活“沉睡资源”。 聚焦“一老一小”打造幸福场景。 上午7时,沈家弄村村民吴大爷兴致勃勃地和他的“老伙计”打着招呼,相约喝茶。自从村里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成后,吴大爷每天都会来这里和他的老伙伴们聚聚,老年生活乐陶陶。 沈家弄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内建有民情茶室,为老人免费提供茶水。和许多平湖老人一样,吴大爷爱喝早茶,民情茶室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好去处。目前,沈家弄村共有4个民情茶室,实现村落全覆盖,让辖区内的老年人有一个家门口的好去处。今年9月,其中一间民情茶室改建升级,面积扩大至80多平方米,条件也进一步得到改善。此外,民情茶室也与党员先锋站结合起来,村里党员也经常前去喝早茶,在与老人交流中收集民情、解答疑惑、化解矛盾。 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一周七天的活动安排,让老年人天天有事干。智能手机培训、电影赏析、健康讲座、免费体检、读书会……沈家弄村通过开展各类活动,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持续做好优化“软服务”,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服务好“一老一小”,沈家弄村还借力未来乡村建设,通过风貌场景、文化场景、健康场景的建设,为老年人、儿童的生活增加幸福底色。 对村里的老人来说,最幸福的就是周边环境好了,方便他们在家旁边走走逛逛。如今,车桥自然村落村民们的愿望在车改造中实现了。经过修缮,车桥建起了长寿驿站,配备足够的桌椅和健康书籍,可供老年人阅读、活动、休息。同时还有健康小屋,提供医疗器具,使用方法简单便捷,可以随时检测老年人的血压、身高体重,还设有辅具租售点,与市租售中心打通,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辅具租售服务。通过打造优美宜居的环境,长寿驿站向老年人提供一种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长寿驿站的所在区域,经过整体改建,新增许多文化场景,水村上善馆、知青记忆馆、杜经布文化展示馆……这里也成为了孩子研学的新天地。在水村上善馆体验新奇的VR项目,了解平湖善治共富文化;在知青记忆馆穿越时空,感受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感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杜经布文化展示馆了解杜经布制作技艺,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幼有善育,老有颐养。“一老一小”牵动着亿万家庭,关乎着百姓福祉。乘着未来乡村建设的东风,沈家弄村依托公益类、慈善类、服务类社会组织开展精准服务,用心用情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优环境、增福祉、旺产业,今天的平湖经开农村,比以往更加宜居,比以往更富朝气。这是平湖经开坚持“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理念,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推进乡村建设的阶段性成效。乡村建设没有终止符。展望未来,平湖经开乡村建设将在已有基础上,从产业振兴方面多破题,将环境建设与推进共富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平湖经开特色的乡村共富之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