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湖市“十三五”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实施方案的通知

  • 发布时间: 2022-04-18 16:07
  • 信息来源: 市发改局(市服务业发展局)
  • 浏览次数: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独山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单位:

《平湖市“十三五”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平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7月31日

平湖市“十三五”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防治工作,切实改善饮水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嘉兴市“十三五”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等要求,进一步削减饮用水水源地排污总量,促进水源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确保广陈塘饮用水源地水质能长期稳定地达到水质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五水共治”为载体,提高饮用水水源保护、监督和管理水平,加大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整治力度,完善饮用水水源应急预警和安全保障体系,健全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

二、工作目标

削减饮用水水源地排污总量,改善水源地水质,促进水源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力争平湖广陈塘水源地水质能达到III类水质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点源治理

1.工业企业治理。目前广陈塘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均无工业企业分布,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二级保护区范围有3家企业,主要以毛衫制造和五金配件企业为主,“十三五”期间要加强企业管理,严格控制污染排放量的增加,加快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企业腾退整治,鼓励引导外迁。(责任部门:环保局、经信局、广陈镇)

2.畜禽养殖治理。目前一级保护区范围内无畜禽养殖场,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有4家养鸭场,力争到2017年年底前,对4家养鸭场采取关停搬迁措施。(责任部门:农经局,广陈镇)

3.加油站治理。目前二级保护区范围内有1家公路加油站,配备地下油罐4个,要求全部更新为双层罐或完成防渗池设置。制定地下油罐泄漏应急预案和监控制度,定期开展应急演练,逐步搬迁。(责任部门:环保局、商务局、广陈镇)

(二)面源污染治理

1.农业种植治理。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有大量的农业种植存在,应调整优化农业种养结构,鼓励农户将水田种植向旱作调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减量技术,全面推广生态循环农业。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强化土地用途监管,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打造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责任部门:农经局、国土资源局、广陈镇)

2.水产养殖治理。科学管控保护区范围内现有的水产养殖,禁止扩大规模、控制养殖容量、鼓励逐步退养。过渡期间,对塘内养殖从科学养殖、合理投放饵料、改善养殖品种的角度出发,加强引导及管理,推广无公害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提倡使用生物制剂改善养殖水体环境,防止污染饮用水源地。(责任部门:农经局、广陈镇)

(三)船舶污染治理。加强对过境船舶的现场监管,严禁船舶排放污染物。重点推进船舶油污水防治“三个一”建设,定期检查、抽查广陈塘运输船舶防污设施的运行情况以及储污容器的容量,督促船舶将储污容器内现有的污染物通过船舶油污水接收系统,上岸处理。(责任部门:交通运输局)

(四)完善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按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标准进行复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明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并设立明确的保护区界碑或界桩,完成保护区红线落地,建成水源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水源地基本信息、水源地周边污染源情况、水源地建设、日常监管、应急能力建设等相关资料。(责任部门:环保局、水利局、规划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水务集团)

(五)完善监测监控能力。充分利用水源地广陈水厂断面自动监测站和上游断面东湖自动监测站,开展系统的水质自动监测、生物毒性预警,对上游可能出现的水质异常、污染事故加强预警,为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饮用水源安全。按规定定期公开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供水厂出水水质、用户龙头水水质信息。(责任部门:环保局、卫生计生局、水务集团)

(六)强化应急和监管能力建设。开展饮用水水源地隐患排查,加强对可能影响饮水安全的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险源管理名录。完善市域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科学划定、调整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运输区域,明确广陈塘饮用水源保护区为危险化学品运输限行区;平湖市航运、海事等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船舶污染进行控制、加强船舶污染风险排查。切实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日常监管执法。(责任部门:环保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卫生计生局、水利局、综合执法局、水务集团)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联动。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平湖市饮用水源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经信局、公安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规划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经局、商务局、卫生计生局、综合执法局、水务集团、广陈镇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环保局,办公室主任由环保局局长兼任。全面建立工作责任制,明确分工和责任,突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各个阶段的重点,抓好各项关键性保护措施的落实。加强部门联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合检查,协调和解决方案实施中的相关问题,形成工作合力,确保信息互通、信息互享,严格落实各项任务的交办工作。

(二)加大生态补偿,提高科技创新。加大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财政投入,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以生态考核为基础,突出饮用水源地水质改善,将财政补偿与生态考核相挂钩,健全生态保护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开展相关科技攻关,重点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洁水保水渔业养殖、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技术和示范工程的研究与推广。加强物联网在污染源自动监控、环境质量实时监测、危险化学品运输等领域的研发应用,推动信息资源共享。

(三)开展宣传教育,鼓励全民参与。广泛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宣传教育,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题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饮用水水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及时曝光、查处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