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02562664/2022-20777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有效性:
- 成文日期:
- 2022-04-24
- 发文字号:
- 平民〔2022〕18号
关于印发《平湖市2022年民政(社会)工作要点》的通知 |
||
|
||
各镇街道,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独山港经济开发区,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现将《平湖市2022年民政(社会)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平湖市民政局 2022年4月24日 平湖市2022年民政(社会)工作要点
2022年,平湖民政将紧紧围绕“共同富裕”和“数字化改革”两个重大关键,对标对表全省工作体系和场景跑道,高水平推进共同富裕“五个标杆区”建设任务,深入实施“暖心服务”十大民生品牌,强化数字化支撑,以民政事业的全面高质量发展,在金平湖新崛起进程中开新局、建新功。 一、加强低收入群体精准保障 1.建设高水平精准保障标准区。拓展“物质+服务”救助模式,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的兜底提低作用。织牢编密社会救助安全网,精准高效认定各类救助对象,稳步提高救助标准,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水平。深化困难群众救助“一件事”惠民联办,落实困难群众探访慰问制度,深化困难群众幸福清单标准化发放试点,牵头推进民生优享工程,持续实施“暖巢行动”等服务类社会救助。 2.打造“红色‘救’在身边”品牌。探索“党建+社会救助”模式,深化大救助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的关键作用,构建“25179”救助服务体系。推进全类型社会救助应助尽助,助力困难群众在实现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3.推进市镇村三级“助联体”建设。发挥市社会大救助服务中心阵地作用,调动、统筹和链接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资源,突出社会力量专业优势,做深做实“幸福到家”“松柏同心”“点亮心光”“暖光赋能”等服务项目。推动镇村大救助服务站点建设,结合“救助大脑+智慧救助”,在钟埭、新仓等镇街道开展试点工作。 4.加强基层救助队伍能力提升。加强省大救助信息系统、“幸福嘉”平台的使用及操作指导,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效能。开展民政助理员、社会救助专职社工等社会救助经办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举办全市第二届社会救助业务竞赛。深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过程性评估及绩效考评。积极落实市人大专题监督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建议。 二、推动健康颐养平湖建设 1.健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细化并完善“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各项配套制度,出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养老服务补贴调整、百岁老人长寿保健金调标等相关文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框架。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结合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叠加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构建完善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体系。推进全市康养体系建设,年内试点康养联合体1家。深化智慧养老,加大智慧养老场景应用。围绕“五个老有”目标,落实省“浙里长寿”建设各项工作。 2.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抓好新建小区养老用房规划、建设、验收、交付“四同步”执行。推动“颐养金平湖”品牌建设,加快发展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站点,在城镇小区、自然村落因地制宜设置“养老驿站”10个,注重照料中心和养老驿站的标准化提质,加强对特殊老年人日常探访服务。扩大为老助餐受益面,年内新增老年人助餐服务320人。开展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完成175张“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延伸养老专业服务到家庭。搭建康复辅具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就近就便满足需求。指导当湖街道、独山港镇开展“嘉兴养老模式”试点工作。 3.增强养老机构设施品质。持续提升养老机构设施水平与服务能级,指导广陈镇养老服务中心启动改扩建,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完善生活照料,增强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等专业服务,确保护理型床位占机构床位达到56%。加大认知障碍照护供给,推进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建设,2022年新启用照护专区1家,力争实现每万老年人配有1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 4.提升养老护理队伍水平。开展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家庭照护者的基本照护能力,到2022年底,新增持证护理员90人,实现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22人。做好“海岛支老、一起安好”行动,按照“半年一轮替、三月一换岛”的原则,安排驻岛支老半年,同时做好“三项”上岛服务。 三、深化五社联动和谐自治 1.推动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开展嘉兴市级“社区治理模式创新”试点建设,总结提炼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与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成果,丰富平湖“邻治理”模式,指导广陈镇做好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终期评估。做优“社区‘邻’治理”品牌,实现80%城乡社区建成“居民会客厅”,开展示范型、引领型“居民会客厅”评选及补助,培育社区治理“微领袖”“领头雁”等邻里力量,引入社区发展基金会打造一批村社自治品牌项目,持续发挥议事六步法作用健全邻里协商机制,推行制定邻里公约,加强邻里文化建设,办好“邻里节”。深化巩固基层减负成果,不断完善“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 2.提升多元治理参与质效。启动“平和‘社’力量”品牌打造,构建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助力共同富裕指导体系,有效推进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党对社会组织工作的统领,年内新建社会组织党组织3个以上,深化社会组织城市基层党建攻坚项目和创益园党建示范点创建。适时出台《关于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实施社会组织培优计划和规范整治专项行动,加强优秀社会组织和领军人物评选培养,规范社会组织登记、年检年审和等级评估。落实社会组织财税优惠政策,持续扩大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范围和规模。推动50%以上镇街道成立社区发展基金会,完善志愿服务激励与保障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协同支持社会组织主动融入和服务社会发展。 3.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有效推进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抓好全国社工考试相关工作,落实“三免一奖励一积分”政策,做好持证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持续实施社工人才督导培养计划、社区治理领军人才“赋能”、微领袖“展能”训练计划等,适时出台《平湖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和激励实施办法》,将社会工作高端人才纳入急需紧缺和重点人才引进范围,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引进培养工作。有效推进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培育和支持力度,选树典型志愿组织和志愿人物。推动社会工作进学校、企业、医务等领域,扩大社会工作覆盖面。 4.探索五社联动研究创新。加强长三角社会工作一体化进程,创新探索区域一体化治理创新的模式。加强与四川茂县的沟通联系,助力当地社会治理创新。以共建共治共享融合发展要求,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在实现共同富裕中凸显五社的最大公约数力量。优化社会工作发展环境,做好“国际社工日”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优秀评选表彰,加强“三社”对外宣传推广,扩大平湖“三社”的公众影响力。 四、推进人人慈善体系建设 1.扩大慈善事业群众基础。深化并推广“善行金平湖”品牌,激发全民慈善热情,拓展慈善捐赠方式,全面普及冠名捐赠、“爱心一日捐”、全民共抗疫、基金会募捐、定向捐赠等全民性、常态化慈善活动,有效扩大慈善资金来源,促进公益慈善活动多样化、大规模、集中化发展。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浓厚氛围,高质量开展“中华慈善日”、慈善法“六进”、慈善文化宣传等活动。实施慈善基地能力提升工程,推动打造“线上+线下”具有辨识度的服务载体。推出“善行金平湖·心中有善”慈善人物专访,举办“慈善大会”进行爱心企业和人士表彰,探索设立“平湖市慈善奖”工作制度和个人慈善褒奖机制。 2.加快构建新型慈善体系。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推动市慈善总会向枢纽型、资助型、行业性慈善组织转型发展。加快慈善组织培育及发展,引导支持更多社会主体参与设立慈善基金,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类慈善组织,推动公益慈善向各领域发展,年内培育发展企业基金会等慈善组织1家以上。扩大慈善信托资金规模,年内新增200万信托资金。大力推进“互联网+慈善”建设,通过数字场景应用提升慈善事业覆盖面和参与度,提高“慈善总会”微信号、“公益慈善超市”平台等服务终端使用效能,促进慈善资源的高效对接、合理流动,提升慈善帮扶精准性。 3.提升慈善工作透明度。不断完善市慈善总会治理结构,健全资金运作、财务管理、慈善帮扶等相关制度,加强内部监督,确保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建立健全慈善项目评估评审,继续委托第三方审计事务所对慈善项目进行绩效评估评价。规范审核审批程序,优化慈善项目及支出事前评估及评议,重大项目实行分会秘书长联审,一事一人一议等方式,视情引入“两代表一委员”列席和建言。发挥网站、微信公众号、慈善公园、宣传栏等慈善阵地作用,及时推送和公布慈善工作信息,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提升平湖慈善社会公信力。 五、优化民生实事暖心服务 1.深化基本惠民殡葬改革。提升全市殡葬服务场所服务水平及能力,以“身后‘逝’无忧”品牌打造为总抓手,深化移风易俗改革工作,推进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推广节地生态葬式,建立并落实殡葬移风易俗奖励机制,巩固深化身后“一件事”联办改革成果,做好身后涉财事项数字化联办实际运用。持续推进惠民殡葬政策提标扩面及落地执行,指导推进镇街道集中治丧点建设。推进殡葬管理服务各个专项整治工作,维护市民群众合法权益。年内完成生命文化展示厅建设,加强殡葬改革成果、发展脉络、生命文化等内容的宣传推广。 2.提升婚姻登记综合服务。建成并启用婚姻登记室外颁证场地,做好国家5A级婚姻登记机关创建。加强婚姻登记颁证员队伍建设,提升婚姻登记业务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婚姻登记智能服务,全面落实网上预约、在线审核、异地查档以及全省通办服务,继续推进婚姻登记证集中补领工作,提升婚姻登记信息化管理水平。实施“幸福‘婚’享会”品牌建设,优化婚恋、家庭服务领域的产业升级和资源融合,成立市婚姻家庭协会,深化婚俗改革工作,弘扬传播婚姻文化,加强线上线下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做好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调处。 3.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及文化保护。多维设计并启动“金平湖‘地名+’”品牌,进一步推动“党建+地名”工作,加强与上海金山区的地名互动。重视优秀地名文化传承保护,做好《平湖地名续记》编辑出版工作,举办平湖地名文化展,多形式开展地名法律法规、地名文化遗产等宣传推广工作。深化数字地名建设,开展标准地名地址数据质量提升行动,提高地名业务网办率,加强地名规范化审核审批及验收,持续做好门楼牌号码编制及入库、地名标志迭代更新,持续做好界线界桩的委托管理和平安边界建设。 4.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发挥好平湖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强化成员部门单位联系联动,通过打造“暖心护未来”品牌实现政策、阵地、队伍、项目等资源的优化配置,筑牢未成年人保护防护堤。稳妥推进市社会福利院机构职能转型,推进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点实体化运行。整合妇联、卫健等相关部门的儿童之家、向日葵亲子小屋等资源,打造一批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措施。 5.推进三峡移民融合发展。深入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积极开展移民“十项”关爱帮扶项目,谋划新一轮“强村联扶”项目。深化移民“两员制度”和“1+6+X”移民联系帮扶机制,在就业、医疗、子女入学、技术培训、生活帮扶等各方面为移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关爱扶持,发挥优秀创业致富移民带头示范作用,鼓励开展移民内部结对帮扶,促进移民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 6.深化96345社区便民服务。强化党建引领,优化服务模式,为全市市民提供便利化、品质化、智能化的服务。围绕“随心拨、星服务”目标,结合服务激励机制,推行市民来电、中心派单、加盟商接到指令后五分钟响应模式,实现民呼我应,“一拨就灵”的高效服务。用好“1+3+5”特色服务,持续做优“96345服务就找我”等服务品牌,通过数字赋能、实行三色管理,掌握各社区高频事项和大众需求,做好服务项目及人员动态灵活调整,进一步提高便民服务工作精准性。 六、推进数字化改革智慧赋能 1.推进“困难群众精准画像”省级试点。按照“平湖建设,全省共享”要求,认真完成困难群众精准画像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为解决共同富裕“谁该帮”开展先行先试,助力平湖高质量发展勇当共同富裕新崛起典范。 2.标准化打造“智慧养老院”建设样板。结合全省“浙里长寿”平台打造工作,加强市级智慧养老院建设,年内试点建设1家,力争在智慧服务、智慧照护、智慧交流、智慧管理、智慧安防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经验。推动所有镇街道级居养中心配备无感服务智能终端。 3.提升民生关键小事智能化水平。提升民生关键小事智能化水平。有效发挥省、嘉兴市统建系统作用,完善“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等线上办事渠道,推进社会救助一件事、身后一件事、婚育户一件事等改革成果落地见效,推进传统民政业务事项的流程重塑,规范做好部门间数据归集共享,加强社会救助、养老数据、慈善捐赠、社工项目、婚姻登记、殡葬火化等数据的规范管理,提高分析运用能力,以民政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提升市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