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沈宝基(1908—2002)

  • 发布时间: 2022-08-23 16:19
  • 信息来源: 平湖市
  • 浏览次数:

号金铎,笔名沈琪等。在平湖读完小学后,14岁进入上海中法学堂学习法文。后考入上海震旦大学,读三年预科。民国14年(1925)北上考入中法大学服尔德学院,民国17年毕业时成绩名列前茅,获公费留学法国里昂大学。民国23年用法语撰写的论文《西厢记研究》在法国出版,因此获里昂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执教于母校中法大学。

民国28年至32年,沈宝基与鲍文蔚、曾觉之为中法文化出版委员会编《法文研究》。抗日战争胜利前,加入抗日救国同盟会;抗战胜利后,应徐悲鸿之邀,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艺专改组为中央美术学院后,曾代徐氏编辑《艺术周刊》。1949年经闻家驷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2年沈宝基任解放军某院校教授,曾荣立过一次三等功。1957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62年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革”期间,被遣回家乡困居多年。1980年赴长沙铁道学院任教授,兼任湖南省外国文学学会顾问,《外国文学欣赏》双月刊顾问,湖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法语负责人。

沈宝基把自己一生的主要精力奉献给法兰西文学艺术的研究、介绍与传播。据不完全统计,他共译介法国诗人约100人,其中重点介绍的约30人。共翻译法国诗歌约700首,计约7.5万行;翻译法国小说约171万字;写作文学评论约30万字。主要译作有:米勒瓦《落叶》、《雨果诗选》、雨果《“可怜的人”研究》(《悲惨世界》)、拉布雷《巨人传》片断、缪塞《纳幕娜》、都德《富豪》、《巴黎公社诗选》、《贝朗瑞歌曲集》 、《罗丹艺术论》、亚尔培·洛比达《1870—1871巴黎围城和巴黎公社时期的速写和日记》、《法国三次革命歌谣选》等。

沈宝基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从求学时代开始,就师承超现实主义手法,从心理学角度,以意识流技巧陆续创作了七八百首诗歌。晚年又创作《沈宝基诗抄》、《沉舟》、《祖国的光辉》、《历代杂咏》、《第五季及其他》等诗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