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0256265-6/2023-22118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交通运输局
- 成文日期:
- 2023-04-12
交通强市“4210”工程|加快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平湖这样干! |
||
|
||
到2027年,建设“接沪、融嘉、沿海、联示范区”四大通道,建成“海河联运”、“公铁联运”两大枢纽,打造10大标志性成果,建设10大标志性工程,即建设交通强市“4210”工程,五年实现交通投资500亿元以上。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建成高水平交通强市。 (一)建设四大通道 1.接沪通道:融入虹桥南向拓展带。加快金山至平湖市域铁路、228国道平湖段改扩建、平剪线航道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S302、S202建成通车。全力推进沪乍杭铁路建设,积极谋划广新公路接兴豪路直通金山北站、沈海-亭枫高速联络线等快速化接沪通道建设。 2.融嘉通道:融入嘉兴主城区。加快嘉兴至平湖快速路建设,启动X202改造提升、S302西延接入G92杭州湾环线高速南湖东互通,拓展城市北部快速化通道。全力推进浙北集装箱运输通道工程,加速启动乍嘉苏线(平湖段)航道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平湖至嘉兴乃至浙北千吨级航运通行能力。积极研究平湖高铁站与嘉兴南站的联接,谋划串联沪杭高铁和沪乍杭铁路。 3.沿海通道:融入世界级大湾区。加快独山港区14个高等级外海码头和Ⅱ号港池建设,积极推进鱼腥脑外海进港航道建设,提升沿海港口吞吐能力。加快228国道平湖段改扩建、翁金线改造提升,谋划建设中山路西延接乍兴公路,提升沿海公路疏解能力。依托沪乍杭铁路建设,积极谋划铁路进港,强化多式联运组织能力。 4.联示范区通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启动634国道平湖段、平兴公路后市河段、平善大道改造提升等项目,全面建成S202,织密对接示范区主干路网。 (二)建成两大枢纽 1.海河联运枢纽:充分发挥平湖“前海后河”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上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建设,以海港和内河港为节点、高等级航道网为纽带,推进海港与内河港之间高效协同,深化独山港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周边港口战略合作,基本建成以海河联运为特色的国内一流强港,奠定平湖海河联运枢纽在长三角的核心地位。 2.公铁联运枢纽:加快平湖高铁综合枢纽建设,加快站前路,南市路延伸,新华路延伸等高铁新城周边主干道路建设,串联公交枢纽、高铁站、长途客运站等,实现交通换乘的无缝对接。加快高铁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配套,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金平湖璀璨明珠新地标。 (三)打造10大标志性成果 1.融入长三角轨道网。围绕长三角一体化轨道发展目标,加快建设金山至平湖市域铁路,全力推进沪乍杭铁路建设,谋划配套建设杭州湾货运铁路进港支线,研究连接嘉兴和一体化示范区嘉善片区轨道交通,以及连接金山北站、金山南站的中运量快捷轨道交通系统,在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中,体现平湖担当。到2027年,实现铁路零突破,铁路里程达到30公里。 2.打造纵横便捷干线公路网。谋划高速公路互通建设工程,推进普通国省道网络提升改造,全力打通普通国省道待贯通路段,积极推进拥堵路段快速化改造,补齐“通而不畅、畅而不快”的公路出行短板,提升干线公路的通行速度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高效、畅通、安全、舒适的出行需求。到2027年,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3公里,普通国省道里程达到110公里,形成“1568”干线公路网。 3.打造高品质农村公路网。启动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建设,将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振兴、旅游景区等项目进行有效串联,加快推进对现有农村公路的“提档升级”,建成广泛覆盖、通村达组的高品质“四好农村路”。到2027年,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到94%以上,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比例达到100%。 4.打造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加快海河联运通道改造升级,同步改善低等级航道通航条件,强化内河码头规划布点,重点突出大型公用码头建设,合理布局船舶锚泊区和船舶服务区,促进内河港和外海港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内河水运散改集,推动大宗散货运输集约化、绿色化进展。到2027年,内河千吨级航道里程达到66公里,全面形成“3325”主干航道网,建成绿色生态型内河公用码头11个(不含嘉兴港区)。 5.打造浙北地区一流强港。加快专业化深水码头建设,科学集约利用港口岸线资源,加快港口开发建设,提升码头大型化、专业化水平,着力提升独山港区集装箱吞吐能力,把独山港打造为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主干港。到2027年,独山港外海万吨级泊位达到18个。 6.建设城乡一体公共交通网。大力推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持续深入推进公交一体化改革,实现公共交通服务优质共享,擦亮交通共同富裕品牌。全面普及“数字公交卡”,逐步完善城乡公交无障碍设施配套建设。全面提升治堵效能,提高公共交通通达率、准点率和交通换乘便捷度、交通服务满意度。到2027年,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20%,临沪毗邻乡镇公交客运覆盖率达到100%。 7.建设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推进运输装备低碳升级,推行货运物流行业全链式集成改革,持续开展内河船舶标准化和岸电设施建设,加快老旧营运货车淘汰工作,启动共享电单车项目,优化公共自行车服务体系,破解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探索绿色出行碳惠普激励措施。到2027年,完成淘汰国4标准营运货车60%以上,全市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100%,清洁能源出租车占比达到100%,岸电覆盖率达到100%,新增规上物流企业5家以上。 8.打造高质量现代化交通网络。加快完善提升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广泛的基础交通网、完善的干线交通网和发达的快速交通网。加快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江海河空铁联运新平台,实现与沪、杭、甬、苏等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公、铁、水三种交通运输方式全覆盖衔接,推动与长三角区域其他城市建立更加紧密的交通联系。到2027年,进一步优化12360交通圈。 9.打造高效数字化交通体系。围绕改革创新要求,加快数字交通大脑建设,打造具有平湖辨识度的数字化交通体系。实施高速差异化收费政策,推行“金平湖·畅行券”,优化居民出行选择。推动“数字路政”全面启用,开展线上巡查,确保各项交办事项及时、快速处置。推动“数字港航”建设,码头数字化监管水平力争走在嘉兴全市前列。开展省港航中心污染物全链条管控场景(浙船E行)试点应用工作,推动“船检通”拓展应用场景平湖实践试点工作。到2027年,数字化交通体系更趋完善。 10.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推进精品建造和精细管理,推广交通工程建管养运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工程实体关键质量指标合格率达到98%以上。全面推进“浙路品质”数字化应用,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等相关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全程监控和实时管理,实现普通国省道、重点农村公路和水运项目全覆盖。提升工程安全水平,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普通国省道项目关键工点安全防护标准化率达到100%。到2027年,基本形成现代化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工程智慧建设管理系统使用率达到100%,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5%。 (四)建设十大标志性工程 1.金山至平湖市域铁路(独山港至海盐段)。项目全长41.57公里,总投资约127亿元。2022年开工建设,确保2027年建成。 2.嘉兴至平湖快速路射线工程。项目全长约31.4公里,总投资约93亿元。2022年开工建设,确保2026年建成。 3.228国道平湖独山港至林埭段改扩建工程。项目全长约23公里,总投资约36.1亿元。确保2023年开工建设,2026年建成。 4.634国道平湖段工程。项目全长约24.2公里,总投资约47亿元。确保2024年开工建设,2028年建成。 5.环城节点改造提升工程。包括6个项目,分别为302省道与525国道平改立工程、平湖市海河联运联网提升长胜路高桥改建工程、平湖市六店大桥改造工程、当湖西路西延工程、杭浦高速公路增设平湖林埭互通工程、525国道与平廊公路平改立工程,总投资约32.35亿元。2022年开工建设,确保2027年建成。 6.平湖市城东公交枢纽完善工程。新建一座多功能枢纽站,主要包含公交场站、综合供能服务站、充电桩、大型超市、光伏发电区等,总投资约1.9亿元。确保2023年开工建设,2026年建成。 7.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2023年-2027年新改建农村公路75公里,实施养护工程300公里,总投资约12.5亿元。 8.独山港区海河联运示范工程。包括4个项目,分别为嘉兴港独山港区A区5号、6号泊位工程,嘉兴港独山港区B区21、22号多用途泊位工程,嘉兴港独山港区B区25、26号多用途泊位工程,嘉兴港独山港区Ⅱ号内河港池工程,总投资约58.7亿元。2022年开工建设,确保2024年建成。 9.内河航道改造提升工程。包括3个项目,分别为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工程(平湖段)、乍嘉苏线(平湖段)航道整治工程、平剪线航道标准化养护工程,总投资约23.1亿元。2021年开工建设,确保2028年建成。 10.平湖镇级内河公用码头工程。建设镇级内河公用码头10个,包括1000吨级泊位8个,500吨级泊位6个,300吨级泊位14个,总投资约14.86亿元。2022年开工建设,力争2027年建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