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0256263X/2023-22289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人力社保局
- 成文日期:
- 2023-05-25
平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3年工作思路 |
||
|
||
202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目标任务,以“人社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全力推进人社七大行动,助推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施数改深化行动,提升人社服务水平。创新突破,谋划推进重点核心项目。聚焦人力资源监管平台建设,推动系统模块搭建和项目开工建设。通过平台运营和监管,规范人力资源企业经营和企业用工行为,促进依法参保,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对标跑道,持续抓好重点联建项目。深入推动省重点项目“人社应急处突在线”和“智慧考务”等两个联建项目建设,力争尽快推广使用。加快推进“才易居”人才公寓项目,积极融合“人才码”模块,实现信息互通,推动功能试运行。优化完善,迭代升级现有亮点项目。优化“用工保障”项目,谋划“招工圈”子场景,拓宽用工招引新途径;探索“补贴直享”,提升资金流转效率。推动“智惠工伤”建设并投入测试,推动工伤数据源归集、工伤一件事、工伤智防等功能集成。 二是实施高素质人才集聚行动,打造人才发展高地。推进领军人才引育。积极推进嘉兴领军集中评审和平湖领军快速评审工作。拓宽市场化引才、活动引才、以才引才等引才渠道。办好第六届“才聚金平湖·引领新崛起”创业创新大赛。强化人才项目管理,推动人才项目快速落地、人才发展资金快速拨付。抓好硕博人才管理。实施博士集结号工程。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工程师提质扩量工程。抓实专业技术带头人管理工作。抓好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有序组织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推动大学生人才集聚。积极宣传落实大学生各类政策。引导企业提升用工层次,精准开发大学生岗位。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与高职院校开展政校企合作。联合社会力量推出“直播带岗”“直播政策”“新职业体验”等特色云服务,吸引大学生来平就业创业。积极推进大学生之家建设,建成当湖、新仓等大学生之家2家。打造良好人才生态环境。宣传推广人才新政3.0,并在人才认定、管理、服务等方面出台操作细则。运营好人才码、人才服务云平台。持续推进人才公寓建设。依托人才之家打造别具一格的人才服务特色品牌。积极开展“服务校企对接周末大篷车”、“牵手筑梦、才聚平湖”高校毕业生系列主题活动,增强大学生扎根意愿。 三是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行动,凸显技能引领未来。深入实施金平湖工匠培育工程。深入贯彻实施《关于实施新时代金平湖工匠培育工程的意见》。组织新时代浙江工匠遴选、首席技师评选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工作。深入开展“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组织大规模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积极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制等各类培训项目。继续深入开展技能竞赛,以赛促训、以赛促育,选拔更多优秀技能人才。推动技工教育提质增量。依托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平湖市高技能人才之家,为高技能人才沟通、交流、培训搭建服务载体。全力支持嘉兴交通技工学校开展技工类招生,做大技工类毕业生增量。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以订单班方式为企业培养更多优质急需技能人才。推进自主评价提质扩面。深入企业一线加强业务指导,加快推进企业技能等级认定扩面、提质、增量。引导公办培训机构加强校企合作,支持企业开展技能等级认定、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工作。加快技能人才高地建设。统筹推进技能型园区建设工作,深入开展星级技能型企业认定,鼓励企业加大平台建设投入、开展技能等级认定、校企人才培养合作等。 四是实施高质量就业促进行动,构建稳岗稳就业体系。完善就业体系。加强用工监测和分析,精准谋划重要行业、重点企业用工服务等政策措施,留住老员工,调动新员工来平就业积极性。落实普惠性稳岗返还政策。开展多样化招聘。发挥人力资源市场智慧化功能,强化市、镇两级平台联动,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活动。全年举办市级线上线下招聘会不少于100场,各镇街道人力资源分市场开展个性化招聘会50场。协助企业招录技术工人及一线操作工。深化驻点招工和对口支援,加快招引一批一线操作工,缓解普工缺口压力。深化困难群体帮扶。创新推进零工市场建设,建成零工市场3家,零工驿站10家。依托重点群体帮扶应用场景,深入实施就业援助行动,健全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强化帮扶举措,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深入实施就业困难家庭人员、失业人员精准帮扶行动。开展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和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申报,鼓励企业主动吸纳困难人员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开展创业培训,举办乡村振兴创业带头人培训班。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开展创业典型评选。大力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积极做好平湖市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复核、清理工作。 五是实施社保提标提质行动,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确保全国统筹制度平稳实施;精准评估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制度运行情况,做好失业保险基金省级统筹相关工作。推动养老保险扩面提标,注重分类施策,重点推进特困人员、低保对象、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应保尽保,实现应保尽保和法定人员全覆盖。推进社会保障水平提质。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深入推动失业保险扩大保障范围和援企稳岗政策落实,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兜底有保障。严格落实年度社保缴费标准调整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待遇水平。强化社保经办和监管。迭代推进“社保参保”“关系转移”“退休”等一件事经办流程再造,增强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抓好“一卡通”项目,及时向用卡权益场景归集各类用卡数据;优化市民卡窗口工作,推进第三代社保卡换发及应用的开发。 六是实施人事管理规范化行动,提升科学统筹水平。抓好企事业公开招聘。推进阳光考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指导监督卫健、教育系统做好校园招聘、高层次紧缺招聘和面向社会招聘工作。加强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招聘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强化人事日常管理。进一步规范我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交流工作,健全事前备案制度,严格人岗相适、交流回避、不得交流等制度。认真组织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坚持按需设岗、动态管理,做好岗位职数管理及人员聘用核准工作。推进人事管理信息化。优化和升级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生涯全周期管理。建立健全全市事业单位工资信息化管理机制,用好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工资管理信息系统。提升人事工资管理业务经办效率和系统操作水平,全面提升人事工资管理数字化水平。规范收入分配。开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薪级工资和机关工勤人员岗位工资调整。抓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调控,规范编外用工薪酬待遇。 七是实施和谐稳定护航行动,筑牢“无欠薪”防线。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定期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和劳动用工体检专项行动,指导企业完善用工管理规章,全面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工作,引导企业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开展全市人力资源企业常态化规范管理专项行动,推动人力资源行业规范管理和运营。全面实行建筑领域六项“无欠薪”管理制度,保持在建项目“无欠薪”管理机制全覆盖。稳妥处置劳资纠纷。深化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建设,发挥镇街道和部门合力,加强“双随机”监察执法等日常联合督查和隐患排查,对生产经营异常状况企业实施重点监控。规范举报投诉案件处理程序,做到快查、快办、快结,确保结案率达到100%。协同推进企业工资支付诚信体系建设,严肃处置拖欠工资违法行为。有效化解劳动争议。不断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制度。坚持调解优先,采取先行调解、庭前调解、庭后调解等方式,促进当事双方友好协商化解矛盾。推广简易程序、速裁程序、仲裁审查确认等,提高仲裁效能。依托“浙里办”“微仲裁”等移动端服务,推广“互联网+调解仲裁”。广泛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促进争议就地就近化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