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736877243/2023-22217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农业农村局
- 有效性:
- 成文日期:
- 2023-04-25
- 发文字号:
- 平农(2023)60号
平农(2023)60号关于下达“平湖市米香振兴计划五年行动”2023年工作任务的通知 |
||
|
||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独山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夯实我市粮食产业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提升粮食品质,促进农民增收,根据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要求和《平湖市米香振兴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制订2023年度工作任务。具体如下: 一、工作目标 2023年是“米香”振兴五年行动的第三年,通过本年度工作,水稻生产规模稳中有增,稻米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安全供种能力、种植技术能力、绿色生态水平、产业发展能力等有进一步提升。 (一)水稻生产面积持续稳定,面积达到23.3万亩以上,品种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水稻生产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产业链条更加完善完善,建成育秧中心2个,新建或完工烘干中心7个,开工建设或完工仓储能力4.77万吨,开工建设或完工稻谷加工中心3个; (三)水稻优质优价能力得到加强,推进水稻收入保险+商业订单模式,年度计划达到1万亩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增强产前生产能力,进一步巩固产粮基础 1.高标准农田建管同步推进。深入推行 “田长制”,贯通使用“耕地智保”“浙农田”等场景应用,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整治项目6个、面积6.5万亩。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涉及14个项目,完成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建设6000亩,更新改造灌溉设施23座,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节水工程,建设乡村“大灌区”,打造一批地平整、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吨粮田”。推进国家再生水试点,推动“节水宝”应用落地见效,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74。 2.守住粮食生产功能区产粮主阵地。落实“三区三线”划定与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成果,充分发挥粮食生产功能区产粮主阵地作用,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围绕种植苗木、花卉、草皮,种植果树、茶叶等多年生经济作物,挖塘养殖水产,抛荒等四种“非粮化”情况开展常态化督查工作,重点结合上级要求,以明查或暗访形式,适时组织开展。 3.实现耕地地力指数稳中有升。启动平湖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2023年力争完成全市外业采样调查任务。实施土壤健康行动,创建省级健康土壤示范基地2个。持续开展省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变更调查监测点、土壤污染防治监测点的年度监测,并及时编制年度监测报告,为耕地质量、耕地环境建设与保护提供依据。围绕粮食产能提升,推广绿肥种植、秸杆适量还田、增施有机肥、稻-菜、稻-肥、稻-油等稳粮肥田技术,以及中低产田、新垦耕地地力提升和“非粮化”整治耕地地力快速修复技术,守好平湖良田沃土。全市耕地地力指数稳中求升,2023年全市耕地平均质量等级1.27以上。 (二)增强产中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产粮水平 1.持续优化粮食品种。围绕“安全、优质”目标,继续优化产业用种的引、推、繁、供工作。做大种业企业,稳定平湖惠农种业的水稻用种供种能力,达到100万公斤/年;完成年度水稻应急储备用种15万公斤;加快“五优联动”品种迭代升级,年内新增1个优质品种,实现单收单储;出台年度水稻主推品种的发布;实施省级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项目,继续推进水稻新品种、优质品种的引进、试验、筛选工作,年内完成20个水稻品种的展示示范工作。 2.稳步提升种植水平。实施“藏粮于技”战略,水稻生产水平更加高效优质。提升水稻种植技术的集成应用水平,继续结合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独山港镇、新仓镇、新埭镇等高标准技术集成应用水稻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发布水稻相关主推技术,提升主推技术应用覆盖面 ;实施省级粮食绿色高产创建,计划实施6个,面积6000亩;提升水稻种植全过程机械化水平,重点推广农业物联网设备、无人驾驶、农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等技术装备的示范应用,计划创建认定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2个以上;新增水稻机插秧财政补贴政策,计划实施2万亩;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集成创新一批绿色高效典型稻渔种养模式,推广稻渔综合种养1万亩,创建300亩以上省级重点基地2家;开展水稻优质高效技术培训2次,计划培训人数150人次以上。 3.不断擦亮生态底色。围绕绿色就是优质理念,扎实推进水稻生产的绿色生态。加快稻田退水零直排提质扩面年内,新建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4.5万亩;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计划年内技术覆盖率93%以上;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深入推进配方肥替代平衡肥行动,配方肥补助政策扩面升级,全年主推配方肥推广1.1万吨,力争配方肥市场占比90%以上;创建水稻统防统治整建制示范镇(街道)1个,全年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面积19万亩,统防统治覆盖率45%以上;继续创建推进省级绿色防控(肥药定额制)示范区2个,全市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积21万亩。 (三)增强产后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产粮链条 1.锚定重点项目,打造标志工程。加快粮食产业大项目的建设,形成我市水稻全产业链、产后服务基地、社会化服务三大标志工程。一是完成“平湖市乡村振兴稻米产业深度融合集成创新示范项目”,实现投资2.12亿,打造高标准稻田改制工程、高效能智慧农机应用工程、高品质绿色生态循环工程、高能级品牌增效工程、高水平数字赋能五大工程,形成具有1万亩全水稻产业链生产基地;二是实施“平湖市粮食综合应急保障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工作,计划投资2.26亿元,倒排时间,加快项目进展,力争年内开工建设,预计形成具有烘干300吨/批次、仓储3万吨、日稻谷加工能力300吨的水稻产后服务基地;三是推进“平湖市水稻全产链帮农促富社会化服务项目”,加快完成一期,并实施二期,计划投资5000万元,实现社会化机械服务能力3万亩、育供秧能力1万亩、烘干能力660吨/批次、仓储0.3万吨。 2.紧盯链条短板,实施产业项目。围绕补短板,加强产业链条建设,继续提升我市稻米的育秧能力、烘干能力、仓储能力、加工能力。年内完成建设“平湖市新仓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和“独山港镇粮食烘干中心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23万,新增育秧能力1万亩、烘干能力320吨/批次、仓储能力0.35万吨;年内开工建设“平湖市当湖街道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沈家弄村稻米烘干、加工、存储、体验全产业链项目”、“浙北共富粮仓产业项目”,预计可新增烘干能力760吨/批次、仓储能力0.54万吨、日加工稻谷能力30吨。 3.聚焦品牌销售,拓展销售渠道。继续加大“金平湖”品牌宣传力度,推进“金平湖”+企业母子品牌聚合增效联动发展,推进“金平湖”品牌大米走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金平湖”品牌大米年销售量计划达到5000吨;加大政府储备订单,落实“五优联动”提质扩面计划,年内市级储备任务5478吨,新增订单优质稻品种“浙禾香2号”,助力稻米品质提升;争创省级晚稻订单基地试点,扩大省级委托收储规模;实现稻米商业订单有实质性突破,推进商业保险+商业订单模式,实现我市大米打入上海市场,年内力争订单面积大于1万亩,订单量不少于0.5万吨,逐步提高优质大米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站位,充分认识米香振兴计划重要意义。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平湖市米香振兴五年行动”的重要意义。今年是第三年,是关键发力的一年,各项工作任务已明确,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要把涉及的工作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组织开展有力有序。 (二)凝聚合力,强化各镇街道部门联动配合协作。平湖市米香振兴五年行动”已成立领导小组,各镇街道要落实属地职责强化职责担当;各相关组成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既要讲分工,更要讲协作配合和部门联动,主动参与和配合,凝聚合力,共同推进米香振兴计划,确保今年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三)扎实推进,确保重点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实施。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要紧紧围绕“抓重点,破难点”,抓住“牛鼻子”抓好重点项目实施工作。项目牵头单位要牵好头,财政要做好资金支持,国土上要保障好项目用地,其他相关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做好主动配合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实施工作。 平湖市农业农村局 平湖市财政局 平湖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平湖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执行委员会 2023年4月25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