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776474588/2024-0001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平湖市应急管理局
- 成文日期:
- 2024-01-02
平湖市应急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
||
|
||
一、2023年应急管理工作情况 2023年,平湖市应急管理局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决策部署,坚持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两全两铁”“雷霆执法”工作为抓手,深入开展应急体系建设、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防控、执法监督检查、安全指导服务等各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2023年全年全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2起,死亡5人,受伤7人。事故起数同比下降20%、死亡人数下降16.67%。未发生水上交通、渔业船舶生产安全事故和生产经营性亡人火灾事故。 (一)坚持“实”字为要,全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是动态明责。持续贯彻落实国务院15条硬措施和省25条实施意见的60项重点任务清单,规范全市“1+11”责任体系运行,编制《2023年度平湖市政府分管领导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平湖市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工》,完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完善各领域安全生产责任清单、风险清单,编制工贸、危化品、消防、道路交通、建设施工、城市运行、文旅等7大领域32类企业《安全排查表》,逐步梳理压实当前监管职责不明确领域监管职责。 二是全面定责。探索设置捆绑考核指标,进一步细化省对县、市对镇(街道)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各项指标,按“清单化、具体化、个性化、节点化”的要求,对镇街道6大项21小项、专委会2大项4小项年度重点工作量化。发挥“统筹抓总”的作用,通过召开会议交责任、压担子,推动乡镇街道、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监管职责落实。 三是常态履责。针对“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重要节日和全国两会、平安护航亚运等重点时段,共有18位市领导赴8个镇街道开展了88次督查,检查企业(场所)386家,发现问题隐患794条。在安委会“1+11”的组织架构下,针对关键时间节点,覆盖道路交通、危化品、工贸、消防、建筑施工、城市运行等11个重点领域开展常态联动综合督查。由11个各专委办牵头,针对相关行业领域安全防范责任措施落实情况和阶段性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并督促和协调解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突出问题。 四是精准督责。一方面以事故为抓手,深刻吸取各类事故教训,采取专班推进工作模式,抽调11个重点领域部门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持续开展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四大行动”及“1+11+4”重点攻坚的“安全生产和防汛防台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以“企业自查、村级排查、镇级检查、市级督查”四级联动形式堵漏洞、强弱项、补短板、增实效。另一方面以提升本质安全为抓手,压紧压实安全责任,落实落细防范措施,开展成品油、打非治违、城镇燃气、高层建筑、平安护航等安全专项整治,截至目前,累计共检查企业(场所)80243家,排查发现问题隐患153096个,整改率99.75%,责令停产停业2346家,立案查处5629家,行政拘留54人。 (二)坚持“严”字当头,持续稳住安全生产基本盘 一是防范重大安全风险。危险化学品领域:推进化工园区提档升级,开展危化品企业装置设备带“病”运行安全专项整治,组织专家组对27家企业进行全覆盖督导核查并完成分类细化整治。严格管控试生产风险,督促全市3家试生产企业严格落实建设项目“三查四定”安全管理。完善风险辨识和隐患管控措施“两张清单”,以重大危险源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为重点,推进落实重大危险源包保责任制落实落地,全市9家重大危险源均完成体系建设。工贸领域:以“757”标准高效推进“厂中厂”安全生产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事故预防能力。目前,全市3家以上的“厂中厂”出租企业全部开展风险评估,发现问题隐患4597个,隐患整改率92.59%,整治提升396家,关停淘汰46家,立案查处17家,相关做法被浙江日报、嘉兴日报、平湖发布宣传报道。攻坚推进电气焊安全监管服务“一件事”改革,按时间节点完成数字焊机改造任务,1537台电焊机完成“加芯赋码”。抓好工贸9类有限空间重点企业服务指导问题隐患整改闭环,15家重点企业189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二是加大监督执法震慑。常态跟踪国务院、省、嘉兴市、市各专委、重点部门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推动企业主体落实整改。“一点一策”制定整改措施,有效运用挂牌督办、在线跟踪、清单晋级等机制,确保问题隐患整改闭环。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责任落实不到位、整改措施不闭环的领域和区域加强抽查复核力度,倒逼整改提升,共挂牌整治8家,曝光严重事故隐患企业16家,典型违法案例75家。截至目前,围绕雷霆执法、大排查大整、两全两铁等专项行动,在三场所三企业、危化等重点行业领域、事故多发及安全生产绩效评价C、D类企业,突出精准执法、强化事前处罚,累计检查企业629家,发现隐患2557起,完成隐患整改2400起。累计办理非事故行政执法案件154起,罚款300.3万元;其中罚款5万元以上案件13起,罚没款88.1万元。办理2起行刑衔接案件,2名倒卖国家证件嫌疑人移送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三是走实安全生产宣教。多维度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采取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介相结合、日常宣传与重要时间节点宣传相结合、理论宣讲与互动情景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集宣教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普及安全知识。6月1日,举办嘉兴市暨平湖市“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和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同时进行线上直播,共有2万人观看,不断扩大安全生产宣传受众面。充分利用应急(安全)宣教体验馆和安全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组织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人员参观应急(安全)宣教体验馆,有效提升全民安全素养。目前全市已建设完成应急(安全)宣教体验馆11个,全年共组织参观30场次,3700多人参观。 (三)坚持“防”字在先,织密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网 一是灾害防御机制更加健全。注重灾情演变发展全链条、全流程一体应对,突出重点,有效发挥指挥体系整体效能。建立健全防汛防台“八张风险清单”研判机制,结合我市灾害特点和防御实际,实现灾情的风险分类研判、分级管控,隐患分层排查、闭环整治。印发《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高等级预警叫应工作指引》,按照黄、橙、红三级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情况,统筹协调落实防范应对和应急处置。 二是防汛防台基础更加夯实。通过省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验收,完成16个避灾场所规范化建设,新埭镇姚浜村被评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村)。结合大排查大整治行动,针对“八张问题清单”,多轮次、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共有风险点位8910处,发现安全隐患312处,建立日常巡查和应急巡查制度,及时组织整改。汛期密切关注水雨情及台风汛情发展态势,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修订完善县、镇、村三级防汛防台应急预案。组织、协调、参与圩区堤防抢险应急演练、防汛防台桌面推演等各类演练11场次,成功举办2023年嘉兴市暨平湖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演练。 三是应急救援能力持续提升。通过深化应急力量培育、建立全覆盖应急预案体系、完善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出台政策保障文件等举措,有力提升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应对处置能力,不断推进应急救援规范化建设。目前已成立市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覆盖率达100%,村社区应急突击队建队率达100%。积极组织参与全省首届乡镇(街道)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技能竞赛、嘉兴市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等技能比武,进一步规范了队伍建设和管理,增强了抢险救援实战能力。其中景舟应急救援中心通过了嘉兴市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能力建设分类分级测评。对基层防汛物资作进行完善和补充,每个镇街道均配备移动强排泵车1辆。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一是全力推动责任体系落地。有效运行安委会“1+11”组织体系,发挥安委办统筹协调职能。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15条、省25条和我市40条重要措施,结合“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推进全覆盖责任体系平台建设和使用,建立健全“领导、监管、主体”履职尽责“一本账”,对镇街实施安全生产指数月度考评、排名通报、警示约谈等机制,压紧压实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督责任、企业主体责任。 二是全面推动考核体系重塑。根据全省一贯到底的安全生产考核评价体系,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迭代升级镇(街道)安全生产指数模型,每月发布镇指数,有效传导责任压力。把安全生产纳入市委市政府考评评价体系,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压紧压实属地、行业监管部门责任。 三是全程推动体制机制完善。强化安委办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各专委办、各镇街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协调工作机制,安委办、专委办、镇(街道)三级交办机制,对重要节点进行重点工作提示,安委办定期组织各专委办和镇街研判安全生产形势,推动解决重大问题,对工作落实不力、事故频繁发生的地区和行业领域,进行警示、通报、督办、约谈等措施。 二、防范化解重点领域安全风险 一是建立常态化督查检查机制。推动四个层级开展安全生产督查检查,安委办每季度综合督查、专委办每月定期督查、重点部门每周专项检查、镇街每天常态化检查,深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定期梳理分析全市层面、各重点领域、各行业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规律性、典型性、普遍性问题。动态跟踪国务院、省、市安委会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推动企业主体落实整改。加强会商研判,推动解决涉及多部门的重点难点问题和新领域、新业态事项。加强事故警示,及时发布国内、省内、市内事故案例,推动同类企业落实防范措施。 二是持续深入隐患排查整治。巩固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成果,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设施、重点环节,部署开展重点、难点问题排摸,建立问题隐患清单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压降管控一般风险。持续开展“厂中厂”、有限空间、涉爆粉尘、危化品使用等专项整治,纳入常态化大检查,严格落实“三项严管”措施,落实动火、有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提级审批。 三是强化安全风险化解能力。针对亡人事故、无人伤亡的安全风险事件复盘分析,建立问题发现、整改、销号、回头看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要求各镇街道各主管单位盯紧薄弱环节,细化监管举措,提升属地及行业的监管风险防控能力。突出数字赋能抓平台运用。有效利用141基层治理体系,制定网格员应急消防工作职责清单,开展常态化督考评价,全面激活网格“前哨”,发挥探头作用,切实提高风险隐患动态感知、精准发现和高效处置能力。 三、加固防灾减灾救灾安全防线 一是健全完善组织责任网。推动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向基层延伸,落实必要的人员力量,与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统筹考虑、有效衔接。补短板、抓提升,进一步优化风险管控、预警叫应、应急指挥工作机制,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是健全完善风险防控网。完善预案修编,加强防汛物资的储备和管理,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强汛前检查、汛中巡查、汛后复盘,动态更新风险隐患清单,实行闭环管理。落实镇、村两级修订防汛防台应急预案和形势图,定期组织预案演练,侧重完善高等级预警期间叫应叫醒机制, 三是健全完善抢险救援网。巩固应急救援规范化建设成果,加强对镇街道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村社区应急管理突击队建设指导,提升基层群防群治能力。加快建设灾害洞察和智慧应急系统,优化完善防汛防台指挥要素图,强化信息化系统在防汛防台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培育支持社会救援队伍发展,组织参加各类实战应急演练,有效提升抢险救援队伍专业实战水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