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镇街文件

2023年平湖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4-03-28   08:5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分局

2023年平湖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我市荣获2022年度省“五水共治”大禹鼎银鼎。首创农田退水“零直排”模式,打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嘉兴样板,获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批示肯定。

一、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一)环境空气质量继续领先。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四年嘉兴第3一。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29,较2016年改善24%。PM2.5浓度连续六年嘉兴第一。PM2.5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比2016年改善37.8%。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嘉兴第一。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1.7%,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较2016年上升11.1个百分点。其中优125天、良好208天。

(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地表水水质有效提升。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Ⅲ类水比例达到100%;17条市级河道平均水质为Ⅲ类,其中16条Ⅲ类、1条Ⅳ类;118条镇级河道中109条达到Ⅲ类,同比增加5条。全市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为优秀。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续四年稳定达标。主水源地(太浦河)平均水质达到Ⅱ类、备用水源地(广陈塘)平均水质为Ⅲ类,达标率均为100%。

(三)声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52.9分贝,昼间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二级;城市功能区噪声昼间、夜间达标率均达到100%。

(四)土壤环境保持稳定。全市现有疑似污染地块4块,均纳入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平台统一管理,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五)固废处置安全规范。危险废物填埋处置率4.9%,完成低于5%的评价标准要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100%、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100%。

(六)生态资源状况良好。平湖市(不含嘉兴港区)土地总面积为49114.27公顷,其中,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共26401.29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804.1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697.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558.01公顷,其他土地1653.49公顷。全市森林蓄积量21.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72%。各类湿地面积21386.26公顷。根据我市全域生物多样性野外调查结果,共记录植物、动物、鸟类、昆虫等物种1900余种,记录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种(南方红豆杉、银杏和水杉),二级保护植物12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黄胸鹀、黄嘴白鹭),二级保护动物39种;浙江省新记录鸟类1种(林夜莺)、浙江省新记录植物1种(瘤根真藓)、嘉兴市新记录鸟类9种。未发生破坏野生生物栖息、繁衍、生存地(区域)以及生物多样性受破坏、野生生物资源下降的情况。

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一)聚焦系统治理,打造高颜值生态环境

1.打好蓝天保卫战。一是保障重大活动环境空气质量。围绕亚运会、亚残运会、进博会等重大活动保障,以颗粒物和臭氧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预报预警跟踪核查和会商研判,制定落实应急管控措施,实施重点企业错峰减排47天。加大秸秆禁烧巡查力度,立案查处相关案件25起。二是开展臭氧污染防治专项攻坚。率先开展金嘉平地区石化化工挥发性有机物(VOCs[4])综合整治,推动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协同治理。完成VOCs源头替代18家、VOCs低效设施提升改造88家。推进独山港化工园区“清新园区”建设和新埭洁具行业废气收集治理规范提升。培育创建B级以上污染防治提级企业17家。三是持续加强扬尘污染防治。落实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污染防治“七个规定动作”,推动扬尘及噪音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实现实时在线识别和管控。开展扬尘联合专项检查,检查工地56个,发布“红黑榜”通报3期,通报“黑榜”项目3个,开具整改单289份,责令停工54次。

2.打好碧水提升战。一是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常态化开展重点断面、重点河道、重点区域问题排查解决,实施“一点一策”巩固提升治理方案,推进重点涉水问题整改。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和整治。全面开展“五水共治”“找寻查挖”问题排查整治,对排查出的18条黑臭水体进行专项整治。二是“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质增效。对全市32个生活小区、200家工业企业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质增效项目化治理,钟埭街道获评第一批浙江省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星级镇(街道),独山港经济开发区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星级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培育名单。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基增效提标”行动,全市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三是全面推进水生态修复。开展南河头、平湖市河等“碧水绕城”、曹桥街道“碧水绕镇”和14个行政村“碧水绕村”工作,共建设碧水河道40.8公里。广陈塘流域生态修复项目工程已完成建设,放港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工程进度约35%。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全年化肥农药减量1%以上,累计建成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10.45万亩。四是加强近岸海域环境治理。推广使用长江经济带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累计接收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等共896吨,船舶污染物转运处置率95%以上。推进19家内河码头环境整治提升。编制实施独山干河入海河流总磷总氮管控方案。开展“美丽海湾”保护行动,常态化开展海漂垃圾清理。

3.打好清废攻坚战。一是深化“无废城市”创建。高质量建设“无废城市细胞”,申报无废学校、无废工厂等无废细胞80例,提前完成无废细胞建设任务,其中浙江卫星能源有限公司、平湖市航天神箭幼儿园、曹桥马厩村、新仓小学等4例入选嘉兴市“精品无废细胞”。二是加大固废全流程监管力度。1489家小微产废单位与小微收集平台签约,全年小微平台共收集危险废物约1089吨,为产废企业提供服务1396次。全市189家医疗机构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覆盖率100%。加强农废统一回收和集中处置,实施划区定点回收制度,回收处置农药废弃包装物73吨,回收废旧农膜331吨,回收利用率97.3%。三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提升秸秆收储能力,开展秸秆资源台账调查,下拨秸秆综合利用补助资金792万元,完成独山港镇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项目和新埭镇志诚粮油秸秆高标准收贮运中心项目建设,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7.8%。

4.打好净土持久战。一是深入推进土壤修复。落实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和土壤环境监管责任,土地安全利用率100%。开展重点单位土壤污染防治,完成2个污染地块土壤修复,完成26家土壤重点排污单位隐患排查和有毒有害物质报告。二是强化地下水污染治理。落实《地下水管控方案》,督促地下水详查超标的2家企业严格落实地下水管控措施。开展1个省控地下水区域点位建设,协助推进2个工业园区地下水市控风险监控点建设。三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持续推进6个在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涉及6.1万亩。实施3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钟埭街道沈家弄等4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成功获选嘉兴市级优质工程。

(二)聚焦绿色低碳,打造高质量生态经济

1.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出台实施护航经济稳进提质十条举措,引导环境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优势产业、优势区域集中,全力保障八个全省重大项目落地实施。通过争取嘉兴市政府储备量和跨市域、跨县域交易,共获得四项主要污染物指标1478吨,实现历史最高。精准匹配闲置排污权供需,全年排污权交易金额达543万元。实施林地占补平衡管理,异地调剂林地资源500亩。推进“腾笼换鸟”,腾退低效用地3438亩。开辟重大制造业项目节能审查“绿色通道”,腾出存量用能空间5万吨标准煤。全面推广“多评合一”“评证合一”改革,完成建设项目环评审批140个。

2.构建绿色能源结构。充分利用海岸、海域等天然资源,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形成以风能、太阳能为主,余热、生物质能、氢能、储能等为辅的绿色低碳能源结构。加快绿色园区循环改造,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与中国电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彩色光伏等项目,完成10家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绿色工厂提档升级,培育绿色工厂34家,其中平湖石化入围国家级绿色工厂,独山能源和嘉特保温科技入围省级绿色工厂,列入嘉兴级绿色工厂11家。探索高碳企业绿色化改造诊断,完成重点节能降碳项目54个、年节能3.6万吨标煤,启动14个重点绿色化改造攻坚项目,汇总绿色化改造方案169个。

3.促进产业低碳发展。出台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意见、促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等若干政策意见,将光伏发电、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建设、碳标签认证等列入奖补项目,促进经济复苏和产业转型升级。严把高碳项目准入,试行将碳评价作为工业项目综合评价指标,所有新建项目碳评纳入环评审批。开展区域碳排放评价,独山港区成为全省首个将碳排放纳入规划环评的试点园区。农开区(广陈镇)入选全省第三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园区,新仓、林埭入选全省第三批低(零)碳镇(街道),7个村入选全省第三批低(零)碳村(社区),9个项目入选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标杆项目,5家农场入选省级低碳生态农场。强化建设项目污染物过程管控,将“亩均论英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中碳排放指标升级为“减污降碳协同强度”,完成778家规上工业企业数据测算。发布全国首个城市园林乔木碳汇。林场成功列入全省第二批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创建名单。发布全国首个《快递包装制造企业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评价规范》团体标准,在全省率先成立平湖市快递包装行业绿色发展联盟。

(三)聚焦绿色共富,打造最宜居生态生活

1.切实解决群众所急所盼。列入国家宁静小区建设试点,制定方案推进2个小区创建任务。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噪声污染问题专项整治,完成1件嘉兴交办的噪声污染问题整改销号(问题数为五县两区最少)。完成餐饮油烟在线监控平台建设,共涉及72家餐饮单位100个监控点,实现油烟浓度实时监控和数据共享。首次对未履行餐饮服务项目告知义务的物业进行处罚,办理相关案件2起。实现垃圾分类收运全覆盖,试点“机械换人”改革作业,确保各类垃圾分类运输、日产日清。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障,连续九年开展广陈塘流域生态补偿,累计下拨补偿资金1.1亿元,建设广陈塘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电子围栏和物理围栏提档升级。

2.有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上报,全面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完成科创湖区、高铁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全力推进示范片区建设、全域攻坚农村环境整治、全心打造特色未来乡村、全员携手共建和美乡村,实现全域秀美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高品质推进、美丽经济高水平激活的目标。新增“优美庭院”示范户2300户,完成绿化造林1032.6亩。山塘村、钟埭村、马厩村等3个未来乡村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徐家埭村通过省3A级景区村庄验收。

3.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进一步培养居民节能环保意识。大力推进“光盘”行动,倡导实施无纸化、电子化办公,强化办公楼、商场等公共服务机构的节能管理,探索公共机构节能减碳新模式,平湖市行政中心为浙江省第二家、嘉兴市首家实现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的县级行政中心。积极倡导绿色出行,投放共享电单车3000余辆,点位数达421个,日均骑行量达到6300多人次。加快推动氢能源、新能源车辆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新增和更新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新能源比例均为100%。开展绿色低碳宣传,广泛宣传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四)聚焦改革创新,打造最前沿生态制度

1.精心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市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无废城市创建为牵引,制定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任务清单,落实水气废土治理计划。全领域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出台《平湖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平湖市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23-2027年)》、《平湖市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等,促进美丽平湖建设。

2.推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高规格成立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为双组长的平湖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推动“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出台《平湖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典型案例培育工作方案》,围绕“两山指数”提升和重点工作任务,培育嘉兴市级两山案例6个、平湖市级两山案例17个。徐家埭“两山”案例在嘉兴市首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擂台赛中获二等奖。“两山”转化综合评估指数中的“绿水青山”指数嘉兴第一、“金山银山”指数嘉兴第三。

3.深化生态环境区域协同共治。加快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召开金嘉平“两山”议事堂第四次会议,明确金嘉平地区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执法三方面共15项具体任务。持续推进重大活动保障联合会商机制,深化拓展联合巡河、联合监测和联合执法等联动机制。强化金平嘉水事议事堂与治水平台联动,重点围绕“防汛防台、水文测报、水利建设、水系规划、执法监管”等开展区域水域联动治水。开展嘉兴、丽水、平湖、青田生态环境部门共同富裕示范区山海协作,完成嘉兴、丽水山海协作首笔跨地市排污权交易。与南湖区、海盐县开展横向生态补偿,兑付补偿资金600万元。

(五)聚焦民生优享,打造特色化生态文化

1.共护生物多样性。完成首次全域生物多样性野外调查,共记录物种1900余种。开展九龙山、广陈塘重点区域特定物种多样性监测及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七彩金虹成功入选嘉兴市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培育名单。推进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建设,在九龙山、广陈塘先行设立长期观测点位,并持续开展重点区域特定物种多样性监测。举行“我眼中的生物多样性”主题绘画、萤火虫生物多样性研学、绿色“童”行暑假生态探访等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等,打造充满地域特色的生物多样性文化品牌。

2.共谋文化新融合。将生态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创成嘉兴唯一的省5A级景区城,城区滨水绿道项目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实现省4A级景区镇全覆盖,成功列入全省首批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试点。创建广陈—新仓—独山港“合作之源·乐享绿城”县域风貌区样板,钟埭社区、曹桥社区获评省级引领型未来社区,赵家桥村创成省级生态文化基地,马厩村入选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林埭镇“清溪清心·棒舞龙腾”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在嘉兴比拼赛中获第一名。

3.共谱生态新乐章。开展首个全国生态日系列活动,与金山联合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广陈和金山廊下两地携手打造“明月山塘”景区,举办2023浙沪乡村半程马拉松赛。建立金嘉平三地生态研学合作机制,联合开展10余场生态研学活动。成立金嘉平生态环保社会监督员队伍,促进群众参与、监督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打造优质生态文化宣传阵地,组建清廉生态普法讲师团,广泛传播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及生态环境法律法规。

三、常态化管控生态环境风险,筑牢生态安全根基

2023年度,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或因环境污染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也未发生辐射安全事故。

1.强化问题整改。2023年省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交办我市的7件信访件已全部办结回复,除嘉兴港区外,我市信访数量最少。出台《平湖市工程渣土领域常态长效整治工作机制》,落实市级统筹管理工程渣土临时堆放转运点位,有效整治省委督察反馈建筑渣土消纳场所不足、建筑渣土侵占农田、非法倾倒、泥浆入河等5个问题。“七张问题清单”重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指数排名嘉兴前三。启动化工、榨菜腌制、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等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整治提升,整治期限为3年,173家企业纳入整治范围。

2.突出风险防控。制定环境应急救援能力提升整改方案,推进独山港化工园区、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医药化工园区水污染事件多级防控体系建设,开展市级突发辐射安全事件应急演练、独山港化工园区水污染应急演练。常态化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包括环境风险源企业、化工园区(重要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保设施等,排查发现的57个隐患全部完成整改。

3.严格环境执法。严厉打击严重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全年共立案调查生态环境违法案件106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68件,罚款424万元,移送公安环境污染犯罪刑事案件2件,办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5件,对轻微违法行为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33件,合计免除罚款317万元。案件因行政复议被纠错率、行政诉讼败诉率连续五年均为零。开展助企纾困行动,实施生态环境正面清单和轻微行为免罚清单制度,全年不予处罚33家,完成3家严重失信、150家行政处罚企业信用修复。

2024年平湖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为抓手,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紧紧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这一目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深度融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平湖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4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