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优”标杆托起幸福平湖新高度
——解读《2024年平湖市民生优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
||
|
||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但为民初心始终不变。 2024年,平湖延续民生保障力,将民生优享攻坚行动列为六大攻坚行动之一,制订出台《2024年平湖市民生优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任务、夯实责任、推动落实,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今年,平湖将按照“创新攻坚年”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纵深打造十有十美的一流民生品质,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金平湖璀璨明珠提供坚强的民生保障。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民生优享攻坚行动队队长何春风表示,平湖将锚定惠民目标,聚力打造“教育优质”“健康优加”“生活优圈”“文明优秀”四个新标杆,集中力量攻坚解决一批民生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以“民生温度”托起“发展高度”。 聚焦重点,民生项目精准发力 民生项目,解决的是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守护的是可感可知的小幸福。今年,民生优享将围绕群众衣食住行、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需求,紧扣“攻坚”关键词,聚焦四“优”标杆,推进60个民生项目。“我们在项目选取上重点聚焦群众身边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举全市之力攻克民生难题。同时,进一步压缩项目数量,排定20个重点项目和40个具体项目,有针对性地抓好部署和落实。”何春风说。 突出重点、严控数量,是为了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早日把惠民红利带到群众身边。那么,“精简”后的民生项目又有何特点?5月,精神卫生中心二期扩建项目投入使用;9月前,经开耘庐幼儿园工程、全塘中心小学扩建工程、钟溪学校扩建一期建设工程完成建设;新增示范性社区老年食堂1家,年内助餐服务城乡社区覆盖率达70%以上;新增亲子款公共自行车300辆……纵观全年项目清单,人民群众获得感强、社会关注度高、项目持续性长成了显著特点。一件件暖心项目、一个个惠民举措,饱含着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为民谋幸福的满满情意,是推动平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还坚持把各类民生项目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实打实“硬措施”,把“为民靠民惠民”文明城市创建理念转变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利益。今年,我市聚力打造“文明优秀”新标杆,提出要建立健全全国文明城市常态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落实市领导联挂制、部门“路长制”、公职人员“文明劝导制”、市民“文明啄木鸟”找茬制、媒体曝光制等制度,持续推动“食住行学游购办”七大专项工程,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档升级,加速突破文明城市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文明之力提升城市品质、丰富群众生活。 双向提升,民生画卷越绘越美 民生项目的实施推进,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今年,我市延续了以往建设项目以新建、改扩为主的趋势,通过加大民生项目投入,夯实硬件基础,补齐设施短板。 开工建设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平湖学校;开工建设市一院三期扩建工程并完成桩基工程,年内完成3家以上村(社区)卫生室(服务站)改扩建任务;开工建设城东公交枢纽工程,启动快速路二期工程……一大批民生基建项目的开工落地,顺应了人民期盼,增进了民生福祉,擘画出民生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 在抓新工程建设之际,我市也不忘做好老项目改造提升。为做好文体设施建设“后半篇”文章,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惠之于民,今年,我市大力推进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后续保护与开发,扎实推进李叔同纪念馆基本陈列改造提升,启动报本塔本体保养维护和保护性设施项目,对报本塔所在宝塔圩进行环境整治,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文物安全。同时,开展“体有所健”行动,力争10家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举办体育赛事50场以上,推进群众体育事业发展。 “经过多年投入,全市硬件设施得到有效提升,但在软件尤其是人才方面,还存在不足。”何春风说。今年,我市锚定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明确目标,量化指标,积极做好“人”文章,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如在“教育优质”标杆打造中,明确提出要在年内招聘教育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才50名,嘉兴市级以上名优教师20名。在“健康优加”标杆打造中,要求全年招聘各类卫技人才不少于100名,研究生比例不少于12%;大力开展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确保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数达26人。 在“生活优圈”标杆打造中,将深入推进全市人才公寓建设,年内全市力争投入使用人才公寓不少于1500套,以“硬核”服务延揽英才、广纳贤才。 提质提效,民生温度可感可及 民生项目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项目好不好、建得快不快,考验着党委政府的办事效能和服务质量。 “为了更好地反映民声、服务好群众,早在去年10月,我们就启动了今年民生优享攻坚行动的意见征集工作,以线上线下双向并行的方式,广泛收集民情民意。”何春风说。一方面,利用“平湖发布”“文明平湖”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连线”广大群众;另一方面,召开座谈会,向镇街道、部门、“两代表一委员”等群体征求意见,并经过多轮完善修改,最终形成四“优”新标杆。 群策群力之下,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被“搬”上了攻坚项目库。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在“教育优质”中明确了要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平和润心”行动,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体系与师资队伍,构建“校·家·社”联动的高效心理服务网络,重点实施班主任胜任力轮训,完成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试行家长学分制工作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生活优圈”聚焦群众“服务急事”,提出要加强资源盘活利用,年内力争完成3个未来社区建设;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噪声污染专项治理,完成2个国家试点宁静小区建设……从细节用心,细微发力,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好项目关键还要抓落实。今年,市民生优享攻坚行动指挥部将采取“挂图作战”的形式,以“既立足眼前,又着眼长远”的体制机制,持续深化全域立功竞赛,建立健全月排名、周通报制度,推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任务按时完成。同时,深化落实主体责任,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并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开展“连连看”“消消乐”等体验活动,进一步扩大民生优享攻坚行动“朋友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