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777227917/2024-23037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水务集团
- 成文日期:
- 2024-04-30
向“新”而行,以“质”图强——新质生产力时代命题的水务回响 |
||
|
||
一场全新的生产力变革之潮,正在水务澎湃涌动。 如何把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概念、新命题,因地制宜融会贯通、精准精细解题落地?平湖水务时不我待,在创新中变革,在变革中发展,向“新”而行,以“质”图强,久久回响。 回响,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时代的使命。 在高潮迭起的回响声浪中,我们听到创新的基因融入水务的血脉,激发出无限动能,在创新的征途上激流勇进、不懈奔跑。那一间间技能大师工作室,藏着水务集团一颗涌动的创新之心,心“新”相吸,创新永恒。 向“新”而行,一场创新的奔跑 一间小小的技能大师工作室能够迸发出多少创新火花?打造出多少技术“爆款”?答案是两个字:无限。 记者在南环线(老07省道-乍兴公路)给水管网的工程现场看到,水务集团供水公司工程科科长李平正在和施工单位讨论施工情况。相较于传统普通管材,这里拖拉管使用的是一种新材料。“我们采用了3PE外防腐钢管新材料,该管材采用挤压聚乙烯三层结构防腐层,有效提高钢管材质管道的防腐性能,延长管道使用年限。同时,该工艺具有外壁光滑,与土层之间摩擦力小,管道内压抗压能力强等优点,能较好地运用于拖拉施工等非开挖施工工艺中。”李平这样说道。工程使用到的外防腐钢管新材料,原先是广泛应用于高压输油管道上的,市水务集团供水公司在了解到这种新材料后,通过不断学习借鉴,让眼下这项技术更为成熟。 “新质生产力”虽说是一个新词,于水务而言,却是一直在做的旧事。早在2021年,平湖市域外配水优质水专线工程采用DN1000球墨铸铁拖拉管零偏差拖拉550米,创下了国内球墨铸铁拖拉管施工口径最大、一次性拖拉距离最长的记录。该项目是平湖重大的民生工程之一,为确保工程顺利施工,市水务集团通过创新施工方式,将整条管线分为六段,依次通水试压,再吊装进入导向孔回拉,最大限度减少管线拖拉时的摩擦力,确保工程顺利贯通。作为该项目的现场工作指导,供水公司管道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王菊平充满了自豪之情。 管道管道,尽管创新之道。王菊平和李平所在的供水公司管道工技能大师工作室于2021年创办,由嘉兴市劳模、管道工技师王菊平领衔,工作室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供水管网中的应用。“除了采用新材料外,我们积极探索新工艺、新技术,针对不具备开挖抢修条件的复杂环境的管道修复,比如建筑物下、主要道路下等,使用内衬软管修复技术,进行非开挖内衬修复,该工艺具有开挖施工面积小,工艺操作简单,抢修速度快等优势,在抢修中发挥很好的修复作用。”供水公司管道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王菊平说道。 一次次成功突破的背后,是一场场为创新奔跑而聚势蓄力的人才竞技。供水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在集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秉持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发扬“传帮带,创佳绩”的团队精神,使工作室成为聚精英、育人才、树品牌、创业绩、促发展的新阵地,激活员工队伍的技能建设,带动供水公司乃至整个集团员工学技能、创新绩活动的蓬勃发展。 向“新”而强,一场改革的攻坚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创新命题,也是改革命题,通过改革找到破题的关键,凝聚奋进的共识。 近日,在市区长胜路高桥改建给水管网翻建工程现场,高平良管道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衔人高平良正和团队成员,再一次开展现场踏勘,商讨如何开挖施工。目前,该工程基本已完成施工,仅剩交叉口54米的地下管线开挖施工。 “这个工程为大口径管网翻管,地下管线复杂,施工空间有限,我们经过多次现场踏勘及与管线单位协调,最后决定上层采用机械开挖,交错处采用人工开挖铺设相结合的施工方案,有效避免碰到其他管线。”三联安装公司管道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高平良这样说道。 像这样知难不畏、排难而进,不断攻克难题,加快工程进度,是平湖水务人工作中的常态。与此同时,他们积极探索新技术与基础设施、生产运行等场景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优化工艺,着力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民心工程。“以前,我们在施工中会有一些停水操作,需要提前对片区内的企业以及居民进行沟通,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一些黄水。但如今,通过考察学习,我们已经成熟地掌握了不停水带压开孔技术,能够大大减少对居民和企业带来的不便。”高平良告诉记者,市水务集团三联安装公司紧扣“保供水、惠民生”,积极做好给水配套设施项目,由技术骨干牵头统筹协调工程中的难点、堵点,逐一攻坚破难,更好地解决施工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新质跃升推动水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高平良管道工技能大师工作室自2014年创办以来,作为领衔人的高平良在扎实履行岗位职责的同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全力做好安装工程的各项工作。正是靠着这股“遇事开出路”的闯劲与“凡事求突破”的韧劲,让其团队在抢修抢险方面的成绩尤为突出,一次又一次在复杂的环境中出色完成任务。未来,团队还策划将平湖的地下管道逐步替换成更加优质的不锈钢材质内衬管道,通过管材迭代更新,全面提升供水品质。此外工作室以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育为发展目标,整合利用现有培训资源,加强职业培训,不断培养发展新技能人才,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向“新”而立,一场破难的奋进 奔涌不息的城市水动脉,流经的每一处,都留下了水务集团创新的足迹,都见证了破难奋进的故事。一些流淌的创新故事,传承而来,奔赴未来。 平湖市广陈水厂二期扩建工程作为重大民生项目,是市水务集团全力打造的精品民生工程。该项目获评当年嘉兴市半年度“红旗项目”、平湖市二季度“红旗项目”。但在项目建设之初,也面临过不小的挑战。 据制水公司员工说,在试生产时,送水泵房设备5号、6号泵经常高温报警。后来,通过张晓宇电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机电维修团队第一时间进行全面检修,更替新的高品质碳刷并安装到位后,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测试验证,该送水泵成功修复并再次投入运行,各项性能指标全部满足要求。 二期扩建工程部分工艺管道需在原有一期水厂内进行开挖施工及对接,共涉及有15处管道与一期对接,对接最长的要10多个小时。为保证原有一期工程正常推进和居民正常用水,集团将用时较长的管道对接都安排在用水低峰期的深夜进行,提前与施工方讨论方案,制订应急措施,并调整二期管道对接施工班组,调度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既快又稳地完成对接,推动二期扩建工程顺利投入试运行。 新质生产力的背后落脚于“人”。在项目创新破难的同时,水务集团也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不断培养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像张晓宇电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人才培养,打造起了一支高技能队伍。“我们坚持‘干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常态化开展‘理论+实操’培训,理论培训有高低压倒合闸基础知识、高低压倒合闸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等;实操培训结合设备保养或切换线路时进行,包括实际操作演示练习、故障排除和应急处理方法等;最后我们会进行培训总结和答疑,进一步巩固培训效果。”张晓宇电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张晓宇介绍,近三年来,团队共培养了1名电工高级技师,15名电工技师,2023年度4人入选“嘉兴青年工匠”培养项目。 在“传帮带”机制作用下,后备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青年员工成长迅速,为项目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血液。“作为一名水厂基层维修员工,要贯彻好‘新质生产力’,关键在质优,也就是要制优质水,我们依托工作室这个平台,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在做好设备保障的前提下,推进制水设备技改更新和调试运行工作,全面提升技能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强化安全生产,为水厂安全制水、制优质水,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市水务集团制水公司广陈水厂员工吴亚明这样说道。 优秀的员工,成就卓越的企业;卓越的企业,造就优秀的员工。“我们坚定不移落实人才强企战略,全力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实施‘头雁领航’行动、‘青鹄赋能’工程;全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开展‘专家智库’建设,实施人才‘引育留用’提升工程;全力培育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利用‘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优质资源,建立健全职务技能双通道模式。”市水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骏跃说道,市水务集团正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凝心铸魂固根本,提能强技展作为,为奋力打造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金平湖璀璨明珠贡献更多水务力量。 探本穷源,不忘初心,只为好水。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面对“新质生产力”这张“新”的考卷,市水务集团必将围绕全市“创新攻坚”主题主线,聚焦主责主业、聚力创新求变、聚势攻坚破局、聚合发展动能,让新质生产力在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强劲的推动力和支撑力,而这,注定会是一张高分答卷。 久久为功,必有回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