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02563149/2024-23038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广陈镇
- 成文日期:
- 2024-04-30
小小网船,“划”出时代新景 |
||
|
||
村落中到处点缀着“网船”造型小景观,墙面上绘制着网船民俗绘画。夕阳下,墙画倒映在清澈的广陈塘水面上,随着微微泛起的波纹潺潺流淌。在广陈镇三红村,网船文化无所不在。 在河道遍布的三红村里,沿着广陈塘一路望去,大大小小的木制船只停靠在岸边。时间回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三红村依托临河的优势,村民开始以网船为业,当时从事捕鱼捕虾的村民有近400户,有的捉螃蟹、扒螺蛳,有的摇着小船四处捕捞,过着船上生活。 这种靠手摇的捕鱼小船,村民叫它“网船”。“网船”具有流动性,村民们经常“游弋”在不同的水域,“靠水吃水”。水域便是他们劳动的地方,他们身居网船,勤恳捕捞,踏实养家,因此也形成了三红村民淳俗厚、敦风厉俗的村风民风。 如今,虽然直接从事捕捞行业的村民少了,但网船文化却越发深入人心。随着文化产业发展,三红村也积极开发本村渔文化。每年一次的网船文化节,有情景剧《网船村由来的故事》等节目,将现场村民们带回捕鱼时期,举行的织渔网、剪螺蛳等趣味“渔”赛让文化节增趣不少,更有老渔民为大家讲解渔具的制作、使用方法及出船捕鱼的民间习俗,向新一代年轻人讲述网船文化的起源、如何织渔网等。 今年45岁的三红村村民陈亚平,从小跟着父母出船捕鱼,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如何扒螺蛳、抓螃蟹,更了不起的是传承了织渔网的手艺。只见陈亚平将细细的网线穿梭于双手之间,如同在跳指上芭蕾,网线随之迅速结成眼、打成结、连成网,最后一抖开,新织好的渔网如泄地的十五月光……为了能将这份手艺传给更多人,她担任起了渔网文化传承人。“我们不仅会在网船文化节上向村民们展示织渔网技术,平时还会开办体验课堂,向小朋友们介绍网船的由来,手把手教他们织网。”陈亚平说。 “我们一直是靠捕鱼为生,网船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网船文化成为了村里的特色文化,我感到很开心,也希望网船文化能继续传承下去。”三红村村民范宝法说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