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港镇20年,奋斗出来的好日子!

  • 发布时间: 2024-04-08 15:47
  • 信息来源: 独山港经济开发区(独山港镇)
  • 浏览次数:

城乡协调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让人们能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自由选择。2004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就统筹城乡发展,专程到嘉兴进行了为期4天的蹲点调研,指出“嘉兴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

深化农村改革 翻开村强民富新篇章。

三月的独山港,春花烂漫。在独山港镇农业农村办,记者见到了农办副主任张国林,说起20年前的故事,他打开了话匣子。

1990年,张国林从学校毕业,回到老家独山港镇渡船桥村,成为村里的一名后备干部。2004年,他升任村支部书记,并被选为平湖市人大代表,“我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想从村口修一条路,接到乍渡路主干道,方便村里通公交。”张国林说的公交车,正是现336路公交车的前身——乍渡路城乡公交车。20年前,习近平同志在嘉兴专题调研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时,坐上了101路城乡公交车,亲身感受嘉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带来的变化。

渡船桥村位于独山港镇西端,离镇中心比较远,不通公交前,村民们进出很不方便。看到习近平同志在嘉兴的新闻报道后,更加坚定了张国林在村里通公交的决心。

在张国林和村干部们的多方努力下,2006年初,一条长约3公里,宽6米的水泥路顺利修建,从渡船桥村村口连通到乍渡路。镇里也审批通过,乍渡路城乡公交车终于开到了村口!“有了这趟公交车,我们村里人到城里办事、走亲访友方便多了。”老村民回想起来,当时能在家门口坐上公交车,称得上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

公交通到家门口,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如何让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张国林又有了新的想法,“当年,习近平同志提出,土地流转是一个再造农业生产主体的过程,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我也在思考,怎样把村里的土地盘活起来,给村民增收。”

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筹备,2006年12月21日,渡船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正式成立,成为全省第一家经工商登记承认的农民用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的合作社。

“合作社以股份制的形式在运作,管理是完全公司化的,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农村经济产业化,更在于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某种创新和农民身份的变化。”张国林回忆说。

张国林向记者介绍,当时村里将土地集中管理,一部分由合作社直接经营,主要用于种植蔬菜;另一部分承包给大户发展规模种植。在合作社的最终章程上,合作社设置总股权276股,入股农户以户为单位,每亩地经营权折算1股,股权数为272股;平湖市东茂供销有限公司投入资金2万元,折算为4股;当年,共有322户农户入股。

“根据章程规定的收益分配办法,收益主要来源于土地经营及租赁收入。其中前三年实行保底分配,每年每股200元,每年年终结算。此外,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公积金,10%提取公益金,80%按股分红,凭《股权证》领取。”张国林粗粗计算,当年,村民们每年能拿到的分红比种地的收入要多得多。

省心省力,又有丰厚的收入,渡船桥村村民们的生活在张国林的带领下走上了发展正轨。数据统计,渡船桥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从2005年的95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467.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近六倍,实现了质的飞跃。突出“高颜值”

彰显金平湖水乡新美景。

三月芳菲又一春,东风吹绿柳条新。行进在独山港镇赵家桥村的土地上,记者看到这里碧水绕村,古树葱茏,蜿蜒的青石板路延伸至村庄深处,一幢幢白墙黛瓦的民房,尽显传统江南民居的温婉……赵家桥村位于独山港镇的北部,地处东西走向的杭浦高速和平廊公路两条交通干道之间,是一个纯农业村,发展主要围绕农业产业这条主线。“2014年,我刚到村里当党委书记时,来到村里走访,发现基本家家户户都养猪。后来有人告诉我,当年一个赵家桥村养的猪,比整个独山港镇的养猪量都大。” 赵家桥村党委书记马伟东回忆起这些陈年旧事,有些难为情。

历史资料显示,当年赵家桥村1组、2组、3组共有生猪养殖户87户,其中养殖大户有6户,500头以上养殖户有3户,共有存栏近3000头。村民钱大伯对此印象很深,“这些养殖户产生的猪粪就直排在附近的陆家沼河里,真的时非常脏、非常臭。长此以往,这条河成了一条黑臭河。”2016年,平湖市出台《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起用三年时间,全市76个行政村分“精品村、重点村、整洁村”三种类型建设,市镇两级财政给予经济扶持。马伟东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良机,经多方努力争取,赵家桥村列入了第一批精品村建设名单,启动了32个建设项目,从河道治理,道路建设,绿化配套,环境营造共投入建设资金3185万元。

“尤其针对陆家沼河区域,我们将生猪退养工作覆盖到全村,从源头上进行根治。同时,我们还实施了河段护岸、河堤绿化环境整治、绿化花卉以及水生植物种植、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措施,建设了人行桥、亲水平台、堆石平台、园路、凉亭等景观工程。”马伟东介绍。现在的陆家沼两岸绿化成行,河内鱼虾成群,恢复了河道生态功能,还原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美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点不比城里的社区差,用生态宜居来形容真是太贴切不过了。” 用村民的话讲,如今的赵家桥村是:远看像公园,近看是花园,家家有庭院,生活在乐园!

城与乡的“握手”,在独山港写下生动注脚,实现城乡“双乡奔赴”的过程中,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这二十年,独山港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宜居,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特色产业培育、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工作,富民产业质效持续提升,乡村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迈出新步伐。

“2023年,我们完成创建平湖市美丽河道翁家沼-七子桥水系,五水共治持续深化,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在全镇范围内试行港城善治模式,目前已加入港城善治模式的村民户数有13110户,占比高达99.07%,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发布‘云享治惠’强村惠社品牌,依托党建统领、资源整合,搭建多级区域供销体系,优化乡村物流供销体系,让农村老百姓获得同城消费体验。”独山港镇负责人表示,全镇上下将牢记嘱托,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全力奔跑奋战“大港梦”,加快打造“党建引领、临港经济、城乡发展、基层建设”的“独山样板”,争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