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平湖动态

当湖街道民生议事堂聚焦城区公共服务提升

发布日期:2024-05-15   08:4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当湖街道

5月14日上午,市政协当湖街道委员小组开展当湖“友邻说”协商品牌发布暨“加快老旧小区改造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民生议事堂专题协商。市政协主席王建坤、副主席汤建萍,市政协办主任夏竹青、提案委主任陶熠旻,市建设局党委委员吴颉靓,当湖街道党委书记沈杰、办事处副主任方倩玉,市政协当湖街道委员小组委员,第六界别活动组(科协和科技)、第七界别活动组(教育)委员代表,街道相关部门和社区负责人、居民代表参加活动。

会前,与会人员实地视察了凝翠嘉苑地下管网改造点位和梅兰苑小区未来社区建设点位,深入了解相关工作推进情况。

活动由街道党委副书记、市政协当湖街道委组组长王利燕主持。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方倩玉通报了街道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相关工作情况。

“在老旧小区布点建设养老驿站,增设楼道休息椅,为困难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因地制宜开设老年食堂、老年学堂等,提高为老服务水平。”“建议增设户外活动的场地,并做好户外健身设施、儿童游乐设施等的后续维护。”“老城区社区服务用房紧张,能否协调利用好其他国资的闲置房产用于社区服务?”“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探索市场化运营的方式为居民提供便利、安全的服务。”“在未来社区建设中,与教育部门要做好对接,充分整合幼儿园的托班资源。”“建议邻近社区抱团提供服务,既能实现服务效能最大化,又能减轻财政压力。”

协商现场,政协委员、社区书记、居民代表与各部门负责人就硬件改造、服务提升、资源整合、长效运营等方面进行交流,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街道党委书记沈杰表示,当湖委组始终把民生放在心上,始终坚持“一起商量”,充分体现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协商理念。沈杰指出,当湖街道作为主城区,“如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一道必答题,而社区作为基层的机构组织,要把“如何解决好居民反映的问题、服务好居民”始终放在重要位置。就下一步工作,沈杰强调,要把老旧小区改造始终放在心上,围绕“安全”“舒适”“管理”“服务”做好文章;要把有限的资金用足用好,确保工程质量,注重工作实效,邀请各方监督;要把社会共治作为长久课题牢牢抓好,持续进行专题研究,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把老旧小区改造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这件事真正做好。

市政协主席王建坤对本次协商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此次协商课题准、氛围好、“言”值高。就老旧小区改造,他指出,要把握规划,对纳入有机更新的小区以改善、解决急需问题为主,对列入改造的小区要制定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改造,要有“有什么给什么”的理念,畅通内与外、融通情与理、贯通老与新,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满足改造需要;要有“要什么给什么”的理念,从居民需求侧出发,政府供给发力,尽最大努力满足居民对新生活新品质的要求。对于“怎么建”的问题,王建坤强调,需要政府和居民双向发力,政府部门要换位思考,推动举措落实,对安全生产、生态环保问题等大事要事打好攻坚战,对交通出行、线改管网问题等急事难事的打好歼灭战,对餐饮油烟、社区管理问题等弱点痛点打好持久战,不断提升居住小区品质、品味。

相关链接

近年来,当湖街道构建了“1+3+27+X”的政协工作网络(即以政协联络室为一个核心,“民生议事堂”“委员工作室”“社区民意信息联系点”为三大支柱,27个村、社区民情联络站多点开花)。

其中,街道民生议事堂聚焦“一老一小”、物业管理、老旧小区改造、就业帮扶等民生关切,涌现出了《“一碗汤”的距离让养老更贴心》《给“一老一小”的一份特殊礼物》等特色案例;协商驿站形成了滨湖社区“园缘会客厅”、如意社区“如议早茶社”等协商品牌,梅兰苑社区获评省级城市社区议事协商创新试点优秀单位,“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在此基础上,街道政协联络室总结形成了“友邻说”协商品牌,与街道“友邻善治”基层治理模式一脉相承,倡导大家能够多走进民生议事堂和协商驿站,说一说、议一议,推进民生小事的解决。

当天活动前,市政协副主席汤建萍、当湖街道党委书记沈杰为“友邻说”logo揭牌。

今年,在市政协的统一部署下,科协和科技、教育两个界别的25名委员以团组形式联系到了街道的村社、企业。街道政协联络室探索在协商驿站让委员领办项目,通过调研、协商等形式,和村社区共同推动一批关键小事的破难解题。

活动中,相关社区书记为领办项目的委员颁发领办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