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741033213/2024-23136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平湖市发展和改革局
- 有效性:
- 成文日期:
- 2024-05-31
关于平湖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
|
|||||||||||||||||||||||||||||||||||||||||||||||||||||||||||||||||||||||||||||||||||||||||||||||||||||||||||||||||||||||||||||||||||||||||||||||||||||||||||||||||||||||||||||||||||||||||||||||||||||||||||||||||||||||||||||||||||||||||||||||||||||||||||||||||||||||||||||||||||||||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聚焦“创新奋进”主题主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挖做实“八八战略”,强力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全市经济运行在承压复苏中持续向好,城乡协调融合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金平湖璀璨明珠。对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主要目标12大项27小项指标,除城镇调查失业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2项指标县一级无数据外,有20项指标达到或高于年度预期,但仍有5项指标低于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具体如下: 表1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备注:1.“☆”指标的预期目标含嘉兴港区;2.人才资源总量:包括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工人才六大类;3.根据《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统计分类目录》,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业、专用电子设备制造业等3大类72个小类。 (一)关于生产总值完成情况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08.66亿元、增长6.0%,达到年度预期目标。其中,一产增加值16.22亿元、增长4.3%;二产增加值595.06亿元、增长6.5%;三产增加值397.39亿元、增长5.2%。不含嘉兴港区,实现生产总值785.28亿元、增长5.4%。其中,一产增加值15.62亿元、增长4.4%;二产增加值434.88亿元、增长5.4%;三产增加值334.79亿元、增长5.5%。 (二)关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情况 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26.60亿元、增长7.6%,高于年度预期0.1个百分点。不含嘉兴港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52.21亿元、增长5.5%。分行业看:数字经济先导产业新增产能拉动不足,仅增长1.8%。高端装备制造业受汽车制造龙头企业产线改线以及电气机械行业国内需求不足等影响,下降0.1%;新材料行业受新增产能释放拉动,实现13.8%的较快增速。服装行业海外市场订单减少,呈现持续低迷态势,下降19.9%;箱包行业增长11.5%。新能源、生命健康两大未来产业增长3.4%。 (三)关于服务业增加值完成情况 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97.39亿元、增长5.2%,高于年度预期0.7个百分点。不含嘉兴港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34.79亿元、增长5.5%。分行业看:金融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增长12.1%,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速2.3个百分点;占比较大的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稳定增长,分别增长9.1%、0.2%和5.9%;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速平稳,分别增长9.9%、11.3%;房地产业仍处于调整阶段,下降8.8%,下拉服务业增加值增速0.9个百分点,仍然是拖累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因素。 (四)关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98亿元、增长10.2%,高于年度预期5.2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留抵退税政策回补效应以及上年同期低基数的双重作用。其中,税收收入78.98亿元、增长7.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8.8%,较上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非税收入10.0亿元、增长33.2%,主要是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源有偿使用两项收入增长较快,合计增加3.48亿元,拉动非税收入增长46.3个百分点。不含嘉兴港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89亿元、增长10.2%。 (五)关于全员劳动生产率完成情况 预计全市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4.36万元/人、增长6.3%,高于年度预期0.3个百分点。不含嘉兴港区,预计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1.69万元/人、增长5.5%。 (六)关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完成情况 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为3.19%,低于年度预期0.06个百分点。不含嘉兴港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为3.19%。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45.39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5.6%,高于年度预期7.6个百分点;不含嘉兴港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38.10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7.6%。 (七)关于人才资源总量完成情况 不含嘉兴港区,预计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6.32万人,六大类人才增长0.74万人,达到年度预期。 (八)关于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完成情况 不含嘉兴港区,实现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68.80亿元、增长1.8%,低于年度预期6.2个百分点。 (九)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不含嘉兴港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8.31亿元、增长7.1%,低于年度预期0.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产完成1.67亿元、下降22.4%,二产完成128.87亿元、增长12.4%,三产完成237.78亿元、增长4.7%。 (十)关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情况 不含嘉兴港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25亿元、增长12.3%,高于年度预期7.3个百分点。分规模看,社零总额中限上66.44亿元、增长23.7%,拉动社零总额增长5.4个百分点;限下192.81亿元、增长8.9%,拉动社零总额增长6.9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别看,汽车类受消费券带动,实现零售额21.45亿元、增长69.1%,拉动限上批零业零售额增长18.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力军。 (十一)关于出口总额完成情况 不含嘉兴港区,实现出口总额353.5亿元、增长12.6%,高于年度预期2.6个百分点。从主要出口行业看,机电、服装、箱包、童车分别实现出口168.2亿元、69.9亿元、31.9亿元和8.3亿元,分别增长12.5%、0.1%、1.9%和8.2%;化学品实现出口14.2亿元、下降3.1%。从主要出口市场看,新兴市场出口保持较快增速,对“一带一路”市场、RCEP国家分别出口130.0亿元、123.1亿元,分别增长23.5%、3.6%;传统市场出口增速回落,对日本、欧盟市场分别出口48.3亿元、58.5亿元,分别下降15.4%、3.5%,对美国市场出口56.2亿元、增长3.5%。 (十二)关于招商引资完成情况 不含嘉兴港区,完成合同利用外资9.1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部口径)4.80亿美元、亿元以上内资工业备案项目37个,均超额完成年度预期目标。 (十三)关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情况 不含嘉兴港区,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218元、增长5.3%,略低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249元、增长7.9%,高于经济增长。从收入结构看,工资性收入是主体,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52704元、增长4.9%,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7.4%;经营净收入7955元、增长6.3%;财产净收入4369元、增长3.5%;转移净收入13190元、增长6.9%。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34328元、增长8.1%,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8.3%;经营净收入9640元、增长7.3%;财产净收入2196元、增长8.2%;转移净收入4085元、增长7.8%。 (十四)关于城镇就业完成情况 城镇调查失业率目前不公布县一级数据;不含嘉兴港区,新增城镇就业15172人,达到年度预期目标。 (十五)关于腾退低效用地、建设用地复垦完成情况 不含嘉兴港区,完成腾退低效用地3438亩、建设用地复垦1630亩,均超额完成年度预期目标。 (十六)关于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地表水市控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空气质量优良率、城市PM2.5平均浓度、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完成情况 不含嘉兴港区,预计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0.5%,未达到上级下达下降4.4%的年度目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县一级暂无数据;地表水市控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达到100%,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1.7%,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06人/亿元,均高于或达到年度预期目标。 (十七)关于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完成情况 109个市级政府及国有企业重大投资项目总投资727.22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99.74亿元,完成投资102.44亿元,完成率102.7%,已开工项目88个,开工率80.7%。其中,保障性住房重大项目20个,2023年计划投资29.13亿元,完成投资31.13亿元,完成率106.9%;交通等基础设施重大项目41个,2023年计划投资46.59亿元,完成投资49.5亿元,完成率106.2%;社会事业重大项目32个,2023年计划投资16.26亿元,完成投资12.9亿元,完成率79.3%,主要是稚川学堂工程、平湖市人民医院三期、东方社区友邻中心3个项目因项目建设方案调整等原因尚未开工;环境整治提升重大项目16个,2023年计划投资7.76亿元,完成投资8.9亿元,完成率114.7%。 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全市上下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奋发作为,以“四敢争先”的勇气、锐意进取的士气勇毅前行,经济社会运行整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同时,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仍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外贸增长乏力且订单转移加快,居民消费较为谨慎,大宗消费依赖程度较高;市场主体信心不足,高质量外资优势有所削弱,扩大投资意愿不强;创新动能转换不快,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数字经济产业等短板需加快补齐;重点领域全面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任务仍然艰巨。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新定位和新使命的第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共同富裕五年计划的攻坚之年。2024年经济工作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努力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综合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充分衔接“十四五”、共同富裕等发展目标,建议2024年主要指标安排如下: 表2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
备注:1.“☆”指标的预期目标含嘉兴港区;2.根据《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统计分类目录》,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业、专用电子设备制造业等3大类72个小类。 (一)关于地区生产总值的预期目标安排 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5%。主要考虑:一是从国家层面看,2024年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4年中国GDP增速为4.6%,浙江省、嘉兴市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分别为5.5%左右、6%左右。二是从三大产业看,随着卫星能源三期、鸿禧能源二期等项目陆续投产达产,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具有一定增长基础,新增产能从二季度末开始逐步释放,同时考虑存量企业的减量因素,预计全年工业经济将呈现低开稳走态势;服务业预计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占比权重最大的金融业持续较快增长带来高基数影响,房地产业、批发业、非营利性服务业等重点行业整体预期不乐观,需要挖掘更多新增长点,积蓄更多有利因素;农业预计将保持小幅增长。综上,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速预期目标安排6%左右。 (二)关于科技创新指标的预期目标安排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2%以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主要考虑:一是受产业结构、企业构成、产品类型等因素影响,我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比总体不高、短期内大幅提升难度较大,但仍然需要锚定目标,尽最大努力加快补齐短板。二是2024年省里将开始使用新的高新技术行业目录,部分基础化工产品不再列入高新行业。根据新的统计口径,预计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将下降3个百分点,因此2024年预期目标设定为62%以上。三是明年我市将持续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同时一批数字经济项目新投产,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将有所回升。 (三)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的预期目标安排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出口总额增长6%;实际利用外资(部口径)4.5亿美元。主要考虑:一是在当前内外需总体偏弱的形势下,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2024年全市将大力实施项目突破攻坚行动,集中力量攻坚突破一批标志性项目,全力稳住投资增速。同时,将持续谋划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推动社零稳步增长。二是国际市场需求仍较低迷,我市将持续加强培育新出口行业、招引新出口主体,积极组织企业走出去扩渠道拓市场,推动出口稳步增长。三是持续深入推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以“首位开放”攻坚行动为抓手,加大招商选资、招大引强力度,持续擦亮“高质量外资集聚地”金名片。 (四)关于社会民生指标的预期目标安排 新增城镇就业10000人以上;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4.03人;每千人口拥有婴幼儿照护设施托位数4.4个;每万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26人。主要考虑:一是2024年将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同时,考虑到省里对新增城镇就业的统计口径作了调整,认定标准更加严格,因此新增城镇就业目标作相应调整。二是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口拥有婴幼儿照护设施托位数、每万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3项指标是共同富裕的核心指标,因此将其新增纳入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体系。2023年上述3项指标分别达到3.93人、4.26个、25.38人,随着各项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以及市妇保院的正式投用等,将在2023年基础上继续稳步提升,因此2024年预期目标分别设定为4.03人、4.4个、26人。 (五)关于土地要素指标的预期目标安排 腾退低效用地1300亩,垦造和恢复耕地3000亩以上。主要考虑:一是存量土地利用时代,需进一步统筹运用好腾退、置换、复垦等各项措施,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盘活存量资源,提高利用效率。二是因上级考核导向调整,将“建设用地复垦”调整为“垦造和恢复耕地”,我市指标设置作相应调整。 三、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4年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进“八八战略”走深走实,以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为总牵引,围绕金平湖新崛起“创新攻坚”年主题主线,全面实施首位开放、科创驱动、项目突破、民生优享、共富共治、党建强基六大攻坚行动,全力以赴推动经济运行稳进提质,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全面推动平湖经济社会迈向更高质量。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聚焦开放合作,推动内外循环更高水平融合 锚定“虹桥金南翼浙江第一站”和“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璀璨明珠”两大建设目标,深入推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大力实施“首位开放”攻坚行动。强化一体融合。突出平台共融,深入推进G60科创走廊产城融合发展区建设,全面提升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浙沪新材料产业园、“田园五镇”等平台共建模式,加快长三角大数据应用中心、新材料科创中心建设。突出科创协同,深化“平湖·壹号湾”与闵行“大零号湾”合作,加快科创岛一期、国际会展中心等项目建设。突出设施互联,金山至平湖市域铁路全线开工,海河联运六大项目全部建成,西环线(S206)开工建设,S302建成通车。突出民生共享,深化与长三角优质学校和医院的深度合作,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平湖学校开工建设,探索平湖-金山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强化项目招引。聚焦“3+3+3”现代产业体系,依托专业团队迭代“产业图谱”和“招商地图”,统筹运用好以商引商、基金招商、国别招商、联盟招商、机构招商等组合拳,开展精准招引。加强全市招商资源统筹调度,深化“十个一”招商工作机制,强化“周六招商日”,加快设立投资促进中心。强化抢单拓市。实施“拓市增单”行动,优化外贸扶持政策,加强境内外重点展会资源对接和供给,全力稳住传统市场,重点拓展“一带一路”、RCEP等新兴市场。深入推进贸易主体提升行动,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积极培育传统产业领域跨境电商标杆企业,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二)聚焦科技创新,推动发展动能更高效率转换 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大力实施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科创驱动”攻坚行动,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速创新载体高效运营。平湖数字农业科技园区积极争创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探索科创平台分类管理机制,全面深化赛迪科创中心、596长三角创新中心、汉希科特微系统研究院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和运营。加速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实施青年人才集聚行动和新时代工匠培育行动,扎实推进一流技师学院建设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加快推进金才集团的实体化运作,持续打响“平湖艇你”人才品牌。持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争取省“尖兵”“领雁”攻关计划、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等。加强明湖科创壹号贰号基金运作。加速创新主体多元培育。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和制造业企业“两清零一提升”行动,持续实施“科技小巨人”、“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上市100”等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分类分层推进企业梯度培育。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建设,建成平湖服装(家居用品)知识产权国家级快速维权中心。 (三)聚焦产业平台,推动发展质效更高能级跃升 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三大产业蝶变跃升。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粮食产业全链条体系建设,加强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持续推进“米香”、西瓜振兴计划,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推动制造业强链壮群,深入推进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深化省级新能源汽车协同区、数控机床核心区建设,争创数控机床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在汽车电子、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大力招引和推进一批优质项目。全面落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系列政策,推动千款产品设计赋能、百家企业“两化”改造和十项品牌走出平湖。做深做实“评定分离”省级试点,支持建筑业做优做强,促进房地产业回暖回升。推动服务业发展壮大,大力发展现代物贸、文化旅游、软件信息产业。高规格推进南市商务商贸区、独山港临港产业物流区创新发展,推进神汽在线等重大服务业项目。实施消费扩容提质行动,积极谋划开展好系列促消费活动,争创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全省首批放心消费示范城市。加速三大平台提能升级。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力推动汽车电子、智能装备、高端食品等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上下游重点配套项目“锻链聚群”,加快芯越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独山港经济开发区加快推进化工园区扩容,主攻新材料产业,大力招引投资超10亿、产值超百亿大项目,加速推进西卡新材料等重点项目。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持续提升园区承载力,建成科创园一期、光电通信产业园,开工建设航空产业园二期,全力招引半导体等重点领域“大好高”项目,加快图达通等项目建设投产。 (四)聚焦项目支撑,推动经济运行更高标准提质 牢牢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大力实施“项目突破”攻坚行动,全面扩大有效投资,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全面提速一批项目建设。完善重大项目市领导联系挂钩、“领办联办”破难等制度,编制实施入库推进慢项目、拿地未开工项目、前期节点慢项目等“三张清单”,实行分级分类协调机制,加快推动PTA三期、卫星能源三期等50个重大在建项目提速放量,航天八院、华师大平湖学校等30个重大新建项目开工入库,高铁新区、市职业中学迁建等20个重大前期项目尽早成型落地。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0个以上,其中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6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60个。全力夯实一批资源要素保障。积极包装储备一批制造业、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功能性、重大民生等重特大项目,全力争取列入专项债、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省重大产业项目等计划盘子,全年争取用地指标1500亩以上。有序推进开发区、东湖片区、高铁新城等片区土地征收实施,加快存量土地盘活和低效用地再开发,全年供应国有建设用地4500亩以上。全心打造一批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特色品牌。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迭代升级“8+4”经济政策体系,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加快全市域覆盖智能中枢应用,高效运转“平服365”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持续擦亮“平妈妈”营商环境金名片。全面开展规范涉企中介服务改革,加大对第三方监管力度。持续开展“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积极推进“信用+执法监管”、首违不罚、简案快办等模式。 (五)聚焦民生优享,推动公共服务更高品质供给 更加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纵深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集中力量攻坚解决一批民生领域重点难点问题。聚力打造“教育优质”新标杆。深化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强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持续优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深化高质量教育体系改革,推进“县中崛起”工程。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推进“平和润心”三年行动。强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塘小学扩建等7所学校完成建设。聚力打造“健康优加”新标杆。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卫技人才引育力度,全面提升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医疗资源整合和扩容提质,市精神卫生中心扩建工程、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建成启用,市第一人民医院三期等工程开工建设。聚力打造“生活优圈”新标杆。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启动建设当湖路西延、西环线(S206)、城东公交枢纽工程,加快推进嘉兴至平湖快速路、六店大桥改造等项目,迭代“金平湖畅行券”,争创交通强国省级试点县。加快安置房、人才公寓等项目建设。聚力打造“文明优秀”新标杆。持续擦亮“平湖后生”系列品牌,高标准办好西瓜灯文化节、全国围棋快棋赛等重大节庆活动。发挥历史名人效应,擦亮李叔同和“当湖十局”两张国际化文化名片。高标准创成省体育现代化县,做好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后续建设。 (六)聚焦共富善治,推动社会建设更高质量发展 围绕“高质量发展勇当共同富裕新崛起典范”总体目标,一体推进共同富裕和社会治理各项工作走深走实。纵深推进城乡融合聚变共富。持续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专项行动。持续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开展“工业上楼”和“减量置换”,加快重点村低效企业整治“清零”。加速实施城镇有机更新,加快老年大学周边地块征迁,深化新一轮农民住房改善三年行动。持续深化“扩中”“提低”改革。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导向,实施高质量就业促进行动,深化“双元六共”、“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动态清零”。深化强村富民、强社惠民集成改革,实行强村公司分级管理,谋划实施新一轮“1+8+N”共富体项目。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救助慈善融合发展,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持续推进全龄友好社会建设。统筹推动城乡全域秀美。加快品质城市打造,持续放大省5A级景区城品牌,推进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后续工程、城西运动飘带等标志性项目建设,九龙山旅游度假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完善智慧城市线上线下一体化调度数字运营。加快和美乡村建设,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高标准建设新仓镇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创建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2个,和美乡村示范镇1个、精品村3个,省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省级未来社区3个、未来乡村3个。倡导绿色低碳发展导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城市试点、省“无废城市”建设,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高质量创成省低碳试点县。构建基层善治协同体系。迭代完善“141”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擦亮“毗邻治理”、“息事无讼”等社会治理品牌。强化“平治110”、“平服365”衔接联动,扎实开展省平安家庭家事纠纷化解“一件事”综合服务试点。深化危险化学品、消防安全、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坚决遏制有影响的事故发生。聚焦商贸综合体、经济金融、劳资纠纷等重点领域,集中化解处置一批风险隐患。强化网络舆情管控力度,筑牢网络安全屏障。 四、2024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建议 2024年拟安排政府投资项目338个,总投资369.8亿元,当年计划投资45.35亿元、增长16.1%。其中,市级政府投资项目225个,总投资296.11亿元,当年计划投资32.9亿元、增长3.3%;镇街道政府投资项目113个,总投资73.69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2.46亿元、增长72.1%。338个政府投资项目中,新建项目167个,总投资79.06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6.94亿元;续建项目88个,总投资220.28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8.12亿元;前期项目83个,总投资70.46亿元,当年计划投资0.29亿元。 (一)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2024年度拟安排重大项目共12个,当年计划投资16.8亿元。计划完成平湖市海河联运联网提升长胜路高桥改建工程、南市CBD区域社会停车场及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南市路改造工程2个项目,加快推进金山至平湖市域铁路(独山港至海盐段)、浙北高等级航道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工程(平湖段)等6个续建项目,启动国家级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中日(平湖)产业合作园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一期)——樱园三期新建工程等4个新建项目。 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锚定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坚定信心、创新攻坚,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作出金平湖璀璨明珠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未完成年度预期指标情况说明
附件
未完成年度预期指标情况说明
1.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目标为3.25%,实际完成数3.19% 2023年我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为3.19%,较2022年已提升0.45个百分点,与嘉兴全市比重差距缩小0.32个百分点。但由于年度预期目标设置较高,故仍低于年度预期0.06个百分点。一是规上工业R&D经费折算率仍然偏低。受产业结构影响,2023年全市R&D经费折算率仅为0.422,低于嘉兴平均0.037个百分点。二是外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偏低。2023年全市外资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仅为2.41%,远低于全市2.68%的平均水平。三是非工业研发经费总量偏小。2023年全市非工业R&D经费0.85亿元、增长62.3%,增速列嘉兴第一,但由于占全市比重仅为4.5%,对整体面上拉动作用有限。 2.不含嘉兴港区,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目标为增长8%,实际完成数增长1.8% 一是电子信息行业市场需求疲软,重点企业产值下滑明显,51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实现产值284.7亿元、下降0.05%,低于面上增速4.97个百分点。二是新升规企业规模小、产能释放缓慢。2022年升规企业(包括小升规)22家,实现产值19.55亿元,2023年新升规企业9家,实现产值11.59亿元。与周边县市相比,增量拉动作用不明显。 3.不含嘉兴港区,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为增长8%,实际完成数增长7.1% 不含嘉兴港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8.31亿元、增长7.1%,低于年度预期0.9个百分点。主要是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探,全年降幅达到22.6%,下拉固投增速7.9个百分点。 4.不含嘉兴港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目标为与经济增长同步,实际完成数增长5.3% 2023年全市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218元、增长5.3%,高于全省平均0.1个百分点,但略低于小平湖经济增速0.1个百分点。主要是我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占据主导作用(占比在三分之二以上),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城镇居民工资收入增速趋缓,仅增长4.9%,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居民总体收入的增长。 5.不含嘉兴港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率目标为4.4%,实际完成数预计下降0.5% 2023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率未达到上级下达下降4.4%的年度目标。一是受规上工业项目能耗持续释放及服务业用能快速增长的综合影响,全市综合能耗增长较快。其中,规上工业综合能耗增量9.59万吨标煤,拉高全市综合能耗增长3.96个百分点,主要是3个重点新投产项目(增量2.5万吨标煤以上)以及近年投产大项目能耗持续增长(增量3.5万吨标煤以上)。二是经济运行承压,小平湖GDP增长5.4%,低于全省和嘉兴平均水平,增长仍不及预期。根据新增可再生能源抵扣政策,初步测算,2021-2023年我市累计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17.4%,已提前完成上级下达的“十四五”期间降低17%的目标任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