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18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 2024-06-14 09:11
  • 信息来源: 市残联
  • 浏览次数:

孙雯琼、金菊华、钱海英 、徐兰萍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第118号提案《关于加强残疾人社会培训的建议》已由市政府交由平湖市残疾人联合会主办,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会办。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1.你们提出的建立“理论+实操”相结合的公益性残疾人技能培训基地的建议。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按照“残疾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将培训从“模式型”转变为“定制型”,并定期向有关部门、企业、镇街道等了解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目前,已收集荣晟、景兴、晨光等企业的培训需求,下阶段将以“订单式”的培训模式,开发培训项目。二是坚持结果导向。以实训为主代替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激发学员学习的内生动力。建立残疾人就业辅导员制度,为失业再就业、新就业等残疾人提供“师带徒”式技能指导。突出技能提升与岗位精准契合,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各类技能人才培训等形式,采取名师带徒、实操锻炼等灵活方式,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以残疾学员的学习实效为培训目标,我会每年开展约20期培训,共计300余人次参与;同时,每年选送40余名残疾人参加省和嘉兴市残联组织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竞赛,通过切磋技艺、展示风采,着力提振残疾人就业创业信心。2024年将组织20余名残疾人参加2024年嘉兴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有实力的选手将参加2024年浙江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

2.你们提出的建设“基地+行业”共指导的残疾人技能培训项目清单的建议。

一是进行“套餐式培训”。为切实保证培训质量,符合企业培训“口味”,按需设计课程内容,在依照培训工种开展培训同时,针对企业急需要求掌握其他技能进行“套餐式培训”,无缝对接企业需求,使参培人员成为多岗位能手。二是实现“多元化”培训。市残联结合当前社会热点与工作实际,充分利用各类新型互联网媒介,探索和丰富“互联网+职业培训”新内涵。突破“集中授课”这种单一的学习模式,针对部分残疾人出行困难等问题,市残联通过“线上实操演示+线下个性化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培训方式“多元化”。市残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优势,联合市商务局开展“电商直播、小视频制作剪辑培训班”,并对优秀学员和团队进行跟进孵化,增强残疾人从事新业态工种的竞争力。截至目前,共开展残疾人电商创业培训6场,累计培训206人次,共帮助20名残疾人开设电商店铺;孵化残疾人学员黄春杰,拍摄抖音作品2条,参与直播助农5场;组织残疾人学员参加电商交流游学,参观义乌百县万品助农展销中心、江北下朱爆款基地等,帮助学员开拓电商创业思路;邀请快手网红“无臂小伙任建伟”、平湖本地党员达人“小明哥”等为残疾人学员分享经验,以自身创业经历,为残疾人学员树立榜样,鼓励学员们提升电商创业热情。

3.你们提出的建立“院校企”一体化的培训课程双向选择机制的建议。

我会以残疾学员的长远发展为培训抓手,注重残疾学员“学历+技能”“双提升”。根据《平湖市“学历+技能”双提升若干政策实施意见(试行)》,市残联会同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着力开展以残疾人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实用技术、管理技能为一体的融合培训,提升残疾人的学历层次、就业技能综合能力,为残疾人创业就业添双翼。目前,21名残疾学员已在平湖市第一期残疾人“学历+技能”“双证制”高中学历提升班顺利毕业并拿到毕业证书,另外30余名残疾学员正在第二期残疾人“学历+技能”“双证制”大专学历提升班就读。这种“院校企”一体化的培训课程双向选择机制,不仅激活了残疾人自身“造血”功能,也照亮了他们的“成长赋能、成才增智”之路。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提出的建议,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我市残疾人事业,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