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J032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 2024-06-18 15:20
  • 信息来源: 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 浏览次数:

唐红芳、王建良代表:

你们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深入推进“农业双强”,提升农业亩均效益的建议》已由市政府交由平湖市农业农村局会同科技局、供销社办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1.你们提出加强农业科技赋能的建议。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加强与中国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加快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2023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开展院地合作项目4项,实施农业丰收、金桥工程、农业科技等项目34项。完成农田数字化管理省级试点建设,仓禾农事服务中心成功通过省首批5星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创建,实现土地经营年提高收益20%以上、村集体分红年收益10%以上、农户土地流转费年增加200元/亩。2024年依托李天来院士研究所开展设施园艺农艺农机融合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汇聚国内外顶尖现代设施园艺产业技术人才、打造中国现代设施园艺产业技术高地、形成中国长三角地区现代设施园艺产业集群。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从涉农部门、高校、校地研究院选派个人特派员25人、特派员团队9个,共选派70名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开展科技试验示范、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技术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024年第十三批科技特派员预计选派70名。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加快智慧农业“百千”工程建设,2023年新增省级数字农业工厂5家,省级数智乡村生活馆3个,累计培育数字化种养基地65家。旧埭村获评省级农产品电商村。全市农产品年网络零售额达7.29亿元。浙农码全年用码量达150.28万次。在2023年国家数字乡村试点终期评估中排名全国第5,全省第2,在数字乡村省级试点终期评估中获评优秀。“浙农补”应用案例入选全国优秀案例,同时入选浙江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优秀案例。绿迹农业、平湖农开区集聚发展智慧农业获评浙江智慧农业十大模式。余魁获评“浙江省十大数字乡村先锋人物”,纪海峰、尹淑萍2人获评“浙江省百名数字新农人”。我市先后3次在省内外数字乡村推进会、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数字乡村建设成果先后在央媒、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52余次。

2.你们提出推动农业优品增效的建议。组织开展“一县一品一策”行动,推进“一标一品一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绿色食品培育。2023年创建浙江仓禾农业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平湖市海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个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新增绿色食品11只,全市拥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24个,无公害农产品178只,绿色食品57只。精心打造“金平湖鲜到家”在线平台,在全省首创全品类、全自营、全链条、全保障、全覆盖“五全”模式,并全力打造了“鲜到家族”,以数字化建设为引领,升级“金平湖农业电商(数字)公共服务平心”,开通金平湖鲜到家直播间,扩宽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2023年,开展团购活动1300余次,专场直播20次,走访农业主体90余次,推送短视频106条,实现销售额320多万元。下一步将以“金平湖鲜到家”电商平台为基础,持续加强“金平湖”品牌农产品电商建设,采取线上团购、专场直播等新型销售方式做大做强“金平湖”品牌,帮助更多中小农业主体对接大市场。

3.你们提出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建议。大力实施“米香”振兴、西瓜振兴行动计划,积极推广稻经轮作、稻渔共生等生态种养模式。2023年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3.2万亩、总产3.85亿斤,与上海联合开展“商业订单+商业保险”,签订“金平湖”品牌大米订单1.5万亩。西瓜种植面积达1万亩,其中本地特色品种700亩。平湖马铃、天露系列西瓜在新疆沙雅、浙江丽水等地试种成功。平湖西瓜、芦笋入选浙江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名单。稻渔综合种养三年行动计划有序实施,累计发展面积1.03万亩。依托广陈农开区,建立了农创大楼,配套开展农业“标准地”改革,创新“农创楼+农创地+农创客”机制,通过“八个一”(即一个现代设施农业园区、一支农业科创基金、一个农业科创中心、一块农创试验田、一个长三角农博汇市场、一项长三角田园五镇农创大赛赛事、一所乡村振兴学院、一个专业服务“农小二”团队)加快“新农人”引育和新项目落地。新仓仓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建设高标准农机数字共享中心、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事服务中心、育苗暗室、粮食储存罐、购置烘干机、自动驾驶拖拉机等,建立起粮食全产业链“数字化”工厂。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农智云”平台,集成IoT设备、软件平台、算法模型,形成一套最小管理颗粒度可落实到“单个人、单颗菜”的标准化管理流程,实现“人事物财”全过程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打造设施蔬菜全产业链。2024年,新打造星科农业粮食全产业链,同时,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骨干基地—物流园区—分拨中心—配送网点”四级网络节点体系。

4.你们提出加快乡村振兴人才引育的建议。出台了打造农业“三支队伍”的实施意见,加快锻造高素质“农小二”干部队伍,明确建立村支部书记“首席农小二”“第一招商员”制度,提升村(社)干部招商引资、发展产业、建设乡村、治理乡村等能力。大力塑造高水平“农创客”队伍,实施“头雁领飞”行动,围绕双强项目建设,开展设施园艺农艺农机融合示范试验基地建设,引育李天来院士研究院乡村领军团队1个、申报乡村产业振兴“头雁”11名。实施“创客展翅”行动,加快农创园、农业科创中心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和运营进度,推行“创业导师+创业政策”双重帮扶机制,全力打造农创客发展集聚区。目前已培育农创客102名,农创中心主体入驻率达到75%以上。创新发展“新仓经验+广陈模式”,提升“三位一体”联农带农富农能力,鼓励“农创客”积极参与“共富工坊”“共富大棚”“共富菜园”“共享冷库”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合作·共富”场景。围绕西瓜产业,打造“瓜香平湖”人才促富品牌,建设共富大棚1000亩,目前已开展二期培训,培训人数100余人次。着力打造高素养“新农人”队伍,创新人才引育机制,深化山海协作,与青田开展草莓产业技术交流培训,参与人数95人。初步建立“田园五镇”长三角“新农人”人才联盟,开展人才异地培训交流。深化培训数字化改革,在“抱团富”中加入我要培训模块,推动人才培训、认定更新、继续教育和跟踪服务等数字化应用贯通。实施“六百六千”行动,2024年,培训农业产业人才、经营人才、数字化人才、电商人才、社会化服务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各100名以上,各类农民培训总量达6000人次以上。实施“技能+学历”提升行动,与平湖电大等合作,培养农民大学生30名。

希望你们继续关注支持农业双强、产业发展相关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平湖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5月31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