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736877243/2023-23087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农业农村局
- 有效性:
- 成文日期:
- 2023-05-19
- 发文字号:
- 平农〔2023〕66-6号
平湖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58号提案的答复 |
||
|
||
徐成校、喻彪、吴娟、徐思忆、杨秀兰、王云飞、王钰、殷跃、缪乐琴、汤守平、方熙、王建平、马伟勤、张晓玲、王凌慧、鲁后武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市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已由市政府批转我局办理。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会同相关单位认真研究,对你们提出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在推进全域秀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渠道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发现了一些短板和不足。你们在调研后指出的问题一针见血,提出的建议一语中的,对我市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此深表感谢。 今年,我市以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为主线,成立平湖市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工作专班,印发实施方案(2023-2027年),全力以赴补齐短板、拉长长板,为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金平湖璀璨明珠提供强大支撑。 一、你们提出的推动工作、全域秀美、长期维护、致富增收等四个方面的建议 (一)统筹短期长期,进一步做优顶层设计。一是加强政策支撑。今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集中出台“1+10”政策(市委“一号文件”,10个配套文件),涵盖农业标准地改革、创新发展“新仓经验”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乡村人才振兴、促进农业农村领域有效投资提质增效等方面,科学设定2023年至2025年的重点任务和既定目标,充分保障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有力夯实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二是完善资金保障。建立省市贯通的一本大账,将全市“大三农”政策体系条目化、清单式,归类为稳产保供、基础设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8个重点领域和综合性扶持政策1个大类,加大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资金,尤其是跨部门、跨行业相关资金的统筹力度,避免重复投入、分散投入、低效投入。比如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方面,将“四位一体”保洁、农村垃圾分类、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绿化养护等管护资金进行统筹,并按照“基数+激励”的方式进行补助,每年安排资金5450万元。三是抓实长效管理。建立健全领导挂钩、月度暗访、结果通报等监督机制,开展专项督查暗访和“回头看”,督促相关主体加快整改进度、上报整改成果;组织观摩比拼赛、形势分析会,实现以评促改、以改促提。同时,推广积分制管理模式,激发农民群众主体意识、参与热情,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长效机制。 (二)立足平湖特色,进一步做精全域秀美。一是提升整体水平。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巩固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成果,开展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努力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出行条件等方面的差距。今年,完成“1+4”重点村、整治村项目建设,自然村落保留点提升改造覆盖率达60%,创建和美乡村示范村(省级未来乡村)3个以上,嘉兴市级未来乡村15个以上。二是凸显地区特色。围绕“平沪之恋·未来嘉乡”主题,结合各镇街道、自然村落资源禀赋、历史文化,推进和美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高质量深耕“棒球小镇”“赛艇小镇”等精品节点,高标准建设一批匠心独具的金平湖江南水乡民居。今年,重点在林埭打造和美乡村示范片区,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力争在嘉兴比拼赛中争先,争创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带。三是发展美丽经济。加快推进旅游集散中心、乡村驿站等乡村配套建设,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深入挖掘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长三角知名的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今年,规范提升乡村休闲旅游业,农家乐、民宿、休闲采摘等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达到8亿元。 (三)聚焦“项目为王”,进一步做强优势产业。一是加快项目建设。重点推进长三角农博汇、平湖市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平湖市强村富民等3个列入全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库的项目,提档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加速推进省未来乡村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建设等4个省打包项目,提升农村面貌整体水平。特别是,未来乡村建设上着力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乡村新社区,到2025年建设15个以上。二是坚持招大育强。坚持招商引资,瞄准农业领域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的“链主型”“群主型”龙头企业,用以商引商、以企引企等方式推动产业“延链”“强链”。举办第七届农业经济洽谈会,本年度农业签约项目开工率60%以上、到位资金4亿元以上。坚持本土培育,培优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提质,嘉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3家,县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达到120家,农民合作社稳定在450家左右。三是丰富增收方式。实施万户农家旅游致富计划,推进150家共富工坊建设,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50个,确保有劳动能力低收入农户家庭至少1人就业。推广村集体片区抱团组建农村劳务服务公司模式,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村社区公共服务用工本地化率达到90%。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0%以上。 二、你们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要突出常态长效和综合管理、要突出文化特色和基层覆盖率、要突出机制创新和全民参与”建议 (一)构建长治久美治理体系。一方面,落实资金保障,2018年至2021年,全市“四位一体”保洁、农村垃圾分类、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绿化管护等共计支出补助资金1.72亿元,平均每年4300万元。2022年,我市按照《平湖市农村环境长效管护资金补助办法》,将以上管护支出进行统筹,按照“基数+激励”的方式进行补助。其中,基数部分按照行政村面积、户籍数、绿化面积、河道水域面积等主要因子进行测算,分为90万元、70万元、50万元三档,每年安排4950万元;激励部分采用竞争性分配,每年安排500万元,对综合考核靠前的镇街道予以奖励。同时,我市还出台针对示范片区、未来乡村、自然村落保留点等一系列补助政策,各镇街道、村可通过项目申报争取市级财政补助资金用于村庄环境风貌提升。另一方面,强化督查考核,今年,我们制定出台了未来乡村(美丽乡村)资金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立项、招投标、施工、验收等方面的工作流程。下达了年度创建名单,每月开展全域秀美排名战检查,成绩纳入市委市政府城乡秀美工程排名战考核和美丽乡村专项考核,促进美丽乡村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打造内外兼修的建设格局。一是开展特色创建。 近年来,我们围绕“平沪之恋·未来嘉乡”主题,结合各村资源禀赋、景观风貌、文化内涵等要素,打造了一批具体特色主题的美丽乡村,如航天赵家桥村、活力赛艇马厩村、“中国第一棒球村”徐家埭村等。同时,我们积极挖掘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努力让乡村呈现地道的“平湖味”和历史文化氛围。比如,2022年打造的“碳为观智·桨领风华”精品线立足“古有赛马,今有赛艇”的特色文化底蕴,融入南戏集大成者钱南扬先生的研究,彰显了古今融合的乡村风貌。今年,我们将继续引导各村按照“因村制宜,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的原则开展创建,并重点在林埭打造和美乡村示范片区,结合清溪文化、九彩龙文化、棒球体育文化,描绘“清溪清心·棒舞龙腾”的生动场景,全方位、立体式提升林埭片区的整体水平。二是深挖传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以文塑形,以文铸魂,让民俗文化赋予美丽乡村新的底蕴内涵。如凭借钹子书、绒绣画、竹编、棒球,我市的山塘村、泗泾村、钟埭村、徐家埭村入选省级艺术村落评选名单;金沙村等8个村入选省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村名单;“平湖西瓜文化系统”列入全省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单。同时,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的意见》(嘉委办发〔2021〕59号),2022年起,我市深入推进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建设,至2025年,全市将建成嘉兴市级历史文化重点村7个以上,一般村30个,这些举措将有效提升我市传统文化的挖掘、利用和传承。三是强化宣传推介。我们加强和宣传、文旅等部门的联系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文化”“农业+旅游”的宣传推介,积极创作契合百姓生活文化剧目,有效提高率农民群众的参与度和基层覆盖率。如近年来我们举办的传统农家美食大赛评选、十大网红村落评选等活动,都得到了百姓群众的热烈参与;原创话剧《明月山塘》将群众的话剧送到群众身边,获得热烈反响。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围绕“水、绿、房、文”梳理好文化挖掘与村庄建设之间的关系,让乡土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硬支撑”。 (三)营造共建共享的社会环境。从行政推动方面看,近年来,我们建立健全领导挂钩、月度暗访、结果通报等工作机制,开展专项督查暗访和“回头看”,督促相关主体加快整改进度、上报整改成果;组织观摩比拼赛、形势分析会,业务培训会,通过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实现以评促改、以改促提。从农户参与方面看,我们鼓励动员农户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所有村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都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并形成决议,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在组织实施中,鼓励农户自己动手,响应建设号召,加强房前屋后整治,规范田园庭院种植,营造优美环境。同时,将每家每户房前屋后的卫生情况和首创的“股份分红+善治积分”结合起来,善治积分高的农户能够分到更多的股份分红“蛋糕”,在信用贷款利率等方面上享受到更多的实惠,实现了以“小积分”撬动社会“大治理”,让乡村治理从村里事变成了“家里事”。截至目前,“股份+积分”分配模式已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善治积分贷”累计授信农户6.1万户,授信115.93亿元,实际用信4639户,用信金额5.44亿元。2019年以来,积分奖励金额达到2567.67万元。 三、你们提出的“各乡镇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制定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实施方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回头看,具体抓好建后管护工作落实;建议市镇两级部门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好美丽乡村后期管护工作”等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2016年,我市就建立来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的市美丽村庄建设专项行动组,下设办公室,由市领导亲自挂帅指导;市美村办负责统筹协调;各镇街道目前相应成立了美村办,进一步细化工作,分解责任;村级具体从事整治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发挥市美村办的统筹协调职责,落实日常督查检查和业务指导,定期举办现场推进会、业务培训班等活动,交流项目推进、长效管理和业态培育,形成比担当、比质量、比进度、比管理的工作导向,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健全管理体系。制定出台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立项、招投标、施工、验收等方面的工作流程。下达年度工作计划,并将农村环境全域秀美列入平湖市委、市政府城乡秀美工程实施方案中,每月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排名战检查,内容涉及污水、厕所、垃圾分类以前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河道沟渠等,并对扣分较多的点位开展“回头看”,形成“暗访+通报+整改”的闭环管理体系。同时,要求各镇街道配套制定农村环境长效管护资金管理办法,并报市财政局备案。 三是落实资金保障。按照《平湖市农村环境长效管护资金补助办法》,将以上管护支出进行统筹,按照“基数+激励”的方式进行补助,全年安排奖补资金5450万元。其中,基数部分按照行政村面积、户籍数、绿化面积、河道水域面积等主要因子进行测算,分为90万元、70万元、50万元三档。激励部分采用竞争性分配,每年安排500万元,对长效管护综合考核(包含全域秀美、农村生活污水运维、“四位一体”保洁、农村绿化养护等)靠前的镇街道予以奖励,奖励资金由镇街道统筹分配。对考核结果排名靠后的镇街道按照相关要求取消奖励资格,并扣除部分基础奖补资金。 四是强化机制创新。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力量整合,指导各镇街道运用创新举措将整治工作推向纵深,着力破解整治盲区、治后反弹、农民主体缺位等问题。如独山港镇独山通过“十村百落”行动,分年度、分批次加快“薄弱村组”整治提升,村庄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当湖街道通过建立比拼打擂、考评结合等一系列工作机制,人居环境检查常年保持全市第一。接下来,我们也将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公司运作等方式,以进一步减轻政府负担,使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更加全方位、专业化。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支持和关心,以及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平湖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19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