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平湖开始筹建弘一法师纪念馆,面向社会征集大师有关资料和艺术珍品,掀起了叔同文化传承发展的热潮——
擎起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
|
||
|
||
【新闻印记】1999年10月19日的《嘉兴日报·平湖版》,刊发了《平湖开始筹建弘一法师纪念馆》的报道。当时,平湖向国内近20位研究专家和学者发出信函,并组织人员赴全国各地文博单位、研究会等听取意见,征集弘一法师的有关资料和艺术珍品,为纪念馆的顺利建成做足准备。 【奋进足迹】吹着和煦温热的夏风,漫步于东湖畔,一朵高雅洁白的“莲花”,悠然绽放在碧波粼粼的湖面上,群鸟掠过,为这座别具一格的建筑增添更多灵气。 1999年开建的李叔同纪念馆,是不少平湖人心中的深刻记忆,历经岁月洗礼,这座地标性建筑在今年迎来了首次修缮改造。现在,让我们将时针拨回25年前,跟随时代的脚步,踏上叔同文化寻根之旅。 20世纪末的平湖,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成长,随之而来的是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如何平衡群众需求与文化服务供给的关系,一度成为市委、市政府最关切的问题。 “当时,有群众写信提议应当重视发展本地人文景观,建议在平湖筹建‘弘一大师李叔同纪念馆’,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和广泛支持。”虽未经历筹建阶段,但谈起纪念馆的筹建历史,现任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副馆长的钱江鸿如数家珍,在她看来,建一座李叔同纪念馆是民之所向、社会所需。 成立纪念馆筹建委员会,组织人员赴各地开展文物资料征集工作,邀请专家学者来平考察参观……在历经六年时光、三次选址、四次设计评审以及诸多未曾设想到的困难后,最终这朵饱含全市人民无限深情和希冀的“白莲”,于2004年9月21日在东湖之畔粲然开放,成为东湖景区标志性建筑以及叔同文化的集大成之地。 纪念馆的落成,不仅搭建了叔同文化“向远行”的平台, 更为其创造了“往深走”的广阔空间。“这些年来,我们致力于推动叔同文化‘走出去’,多次承办国际、国家级大型学术研讨活动,纪念馆的名声逐渐打响,也吸引了一大批叔同文化的追随者。”钱江鸿表示。在追随者们的大力支持下,纪念馆收到了不少捐赠藏品,其中既有弘一大师平生书写尺幅最大的书法巨作《佛说阿弥陀经》,也有一批极具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的信札,这为当时纪念馆的建设及叔同文化的发扬光大作出了巨大贡献。截至目前,馆内共有馆藏文物160件,其中国家二级文物153件、三级文物7件,主要藏品为手札和抄经书法作品。 丰富的馆藏珍品提升了纪念馆的软实力,也进一步推动了平湖对叔同文化的研究。近年来,我市连续出版《格言别录》《弘一法师手书嘉言集》《佛说阿弥陀经三种》《沪上寻踪——李叔同和他的旧居》《李叔同手札墨宝识注考勘》等书籍,有效提升了纪念馆在全国的影响力;定期发行馆刊《莲馆弘谭》,面向全球宣传、弘扬叔同文化,打开了国际交流的大门。同时,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将李叔同“凡事认真、勇猛精进”的人格精神与平湖人民为人处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相结合,总结提炼出了“平和报本、勇猛精进”的城市精神,激励指引着无数平湖儿女拼搏进取、勇立潮头。 而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也早已绽放叔同文化之芳香。近年来,李叔同纪念馆与学校、社会机构联动,探索馆校共建模式,建立“立德树人美育实践基地”。平湖市叔同小学作为其中之一,始终以叔同人文情怀及中华传统文化为根,结合“叔同艺术季”之风,在李叔同纪念馆举办“印象·弘丰”绘画主题展,并组织孩子们走出校园入馆学习参观,在历史人文、自然风光中感受叔同美育的独特魅力。“名人文化的落地,给了学校人文精神的浸润,也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在叔同小学德育处主任高飞看来,叔同文化“润心育德”的影响历久弥新,映照着平湖强大的文化自信。 如今,时光的年轮转过一圈又一圈,李叔同纪念馆也迎来了历史的转角。站在新起点上,纪念馆该走向何方?叔同文化又将如何发扬?“若想要让市民群众在方寸间领略弘李叔同的绰约风采,纪念馆就得从‘以物为本’走向‘以人为本’,让参观者能‘看得懂门道’。”钱江鸿说。因此,今年我市将“扎实推进李叔同纪念馆基本陈列改造提升”纳入民生优享攻坚行动,通过结合虚拟现实技术VR以提升展陈效果,用“创新密钥”让纪念馆“破圈突围”,让群众在一幕幕活泼新颖、互动性强的视觉享受中感受一代大师李叔同的传奇人生和艺术精神。 【延伸阅读】近年来,踏着一代大师李叔同的后浪,平湖通过对内对外两手抓,不断弘扬叔同文化,传承“凡事认真、勇猛精进”的叔同人格精神。在对外宣传上,携手天津博物馆、温州博物馆、杭州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等多家文博单位,共同举办李叔同真迹展,并组织团队赴香港开展叔同纪念展暨平湖文化周活动,进一步打响“叔同故里”文化品牌。在对内传承上,不断挖掘创新潜力,成功举办首届“叔同艺术季”、李叔同音乐会、李叔同国际诗歌奖颁奖典礼等活动。同时,凝聚奋进之力,创新打造“平湖后生”系列品牌,并多年如一日将叔同美育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青少年成长沃土。当下,纪录片《李叔同》的火热播出,再次将大众视线拉向平湖,生动而有力地回应“叔同故里,美哉平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