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97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 2024-06-24 16:17
  • 信息来源: 市人力社保局
  • 浏览次数:

周建、朱晔东、袁雅萍、李秀芬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完善年底裁员欠薪纠纷化解机制的建议》已由市政府交由人力社保局办理。首先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经与相关部门沟通研究,对你们提出的意见答复如下:

1.你们提出的“强化劳动关系风险监测”的建议。

我局把“抓早抓小抓预防”作为发力重点,努力做好“事前”排查监管工作。一是实时监察,健全风险监察机制。我们以用工管理、合同签订、工资支付为重点,通过主动监察、上门服务、组织培训、专项整治等多种方式,指导用人单位完善制度、规范用工。2023年以来,已主动监察企业1860家,发出询问通知书112份、限期改正指令书130份,指导企业完善规章制度125家,督促补签劳动合同1200余份,发动889家企业进行劳动用工自主评价。2024年,我局将以“双随机”抽查工作为契机,持续开展劳动关系监察工作。二是网络预警,健全信息响应机制。强化欠薪预警信息收集,由税务、建设、市场监管等部门提供企业生产经营异常信息,由镇街道提供企业停产、搬迁、裁员等信息,由法院、公安提供企业资产被查封、法人或实际经营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等信息。对预警信息进行调查核实,对欠薪苗头及时化解处置。三是立项约谈,规范民工工资支付。根据“六大机制”要求严格落实“实名制”考勤制度,通过开工第一课、日常巡查检查等活动多场合、多维度宣传部署。利用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系统,对各在建项目的“实名制”“保证金”“分账管理”“银行代发情况”“足额支付”等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有未落实的情况及时联系项目部,要求及时整改。此外,我们联合建设部门持续推进对新开工项目进行联合约谈。

2.你们提出的“完善纠纷化解机制,打造维权快车道”的建议。

我局通过整合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力量,完善“1+X”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对投诉举报实行即接即办、对重点纠纷实行联合会诊,推动劳资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今年一季度我局共受理欠薪举报投诉528件,比去年同期的604件下降12.58%。总体上来看,近一两年我市的欠薪投诉案件呈略微下降趋势。一是畅通维权渠道。密切联系劳动保障接待窗口、矛调中心、12345政务服务热线以及各镇街道人力社保所,让劳动者投诉渠道始终畅通。联合各镇街道力量“就近就地”化解纠纷,确保有报必接、有案必查、快速调处、快速回应,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防止欠薪小纠纷发展为突发大事件。二是开展联合执法。依托市社会治理中心等平台,强化人社、公安、建设、信访、法院等部门协作,建立劳动报酬争议案件绿色通道,加强仲裁、司法、法院工作衔接,做到快立、快审、快结,妥善处理群体性劳资纠纷,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整改,对限期整改不到位和严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坚决依法处理。三是强化司法衔接。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行政处理的案子及时移交到法院;对拒不执行限期改正指令等11种情形的列入劳动保障失信“黑名单”,纳入市企业信用体系和人民银行征信系统。2023年至今作出行政处理、行政处罚和移送公安的案件共有21起,列入黑名单的有5起。

3.你们提出的“强化劳动监察队伍建设和普法宣传”的建议。

我局大力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全市按行政区域划分一级网格146个、二级网格33个、三级网格8个。通过三级网格,实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工资发放等情况,建立隐患企业档案,实行销号管理。一是加强监察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学习政策法规,案例分析,现场观摩案件查处活动、举办案例研讨会等提高大队工作人员执法水平。同时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标准化要求,坚持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疑难案件集体研究制度。二是组织法律法规培训。组织业务骨干、高校教师等,进街道、进乡镇、进企业、进园区、进施工现场,开展“开工第一课”活动。针对企业经营者、建筑行业开发商和建筑商等,举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今年以来,我们在各镇街道开展巡回讲座14场次,1000多家用人单位、1186名从业人员参加。三是开展新闻媒体宣传。通过专业网站、主流媒体,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公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动态和效果,报道典型案例。深入工地、走进企业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咨询活动,在建筑工地树立劳动保障权益告示牌,在社区开设职工劳动保障维权专栏,免费发放宣传资料,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希望你们继续关注支持人力社保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平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6月4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