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0000000x/2024-23239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独山港镇
- 成文日期:
- 2024-06-26
文化特派员丨用艺术点燃乡村新花火! |
||
|
||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近年来,独山港持续关注县域文化发展,立足本地特色,为乡村注入文化新动能。文化特派员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用务实笃行、真抓实干的态度,为乡村文化“铸魂”,让文化软实力成就县域乡村振兴硬支撑。 宋喜妹是一位杜布文化爱好者,去年,她以聚福村文化特派员的身份派驻进村,帮助村里发掘整合文化资源。杜布文化在聚福村历史悠久,村里也经常依托杜布非遗馆,开展杜布手工制作活动,但手工课程局限在传统的鞋帽制作,让杜布文化的传承缺失了活力,这也成为她派驻进村后,第一件要改变的事。在她的指导下,杜布手工制作与挎包、团扇等或现代或传统的物品相结合,精致且实用的杜布制品,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非遗手作的活动中来。 宋喜妹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设计开展不同的活动,接下去的暑假期间,计划开展更多偏向青少年的活动,让他们一起来体验非遗文化,比如制作布贴画等,通过手工制作的形式,让更多的青少年喜欢、传承传统杜布非遗文化 。 除了进一步丰富和延伸杜布制作课程的内容,如何将静态的杜布之美赋予生机与活力,也是文化特派员宋喜妹要攻克的难题。依托专业优势,她创新性地把舞蹈与杜布展示融合起来,让杜布跳出了桌面,走进了舞台。她在舞蹈中巧妙地融入杜布元素,赋予杜布以全新的生命力,让它“活跃”起来,通过这种创新融合,杜布将不在是静态的存在,而是能在舞蹈中展现其独特的魅力与活力,对于这样一个精品舞蹈,期待值已经拉满。 近年来,独山港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步一景、一村一品,各村都有自己的文化专属,也为文化特派员下村指导提供了思路。赵家桥村以航天IP入手,打造了一批具有航天元素的场馆和设施,吸引了不少游客。但文化特派员叶瑀铄发现,村民在这个过程中的参与度并不高,主要原因还是村民对航天文化的了解较少。所以,叶瑀铄就从航天知识普及入手,把它融入到手工小制作、创意改造等活动中,以寓教于乐、身临其境的方式,让大家更简单、更生动地了解本村的特色文化,实现村民从旁观者到主动参与者的转变。 独山港的文化特派员下村以来,结合村百姓文化需求和特色文化内涵发掘,累计开展了20多场次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惠及百姓600多人次。站在新的起点上,独山港将聚焦惠民可感、加强工作保障、完善激励制度,进一步打通社会文化资源向基层输送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文化特派员工作成为文化礼堂“建管用育”迭代升级的“龙头工程”,助力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打造村社特色文化IP。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