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商城开启一个时代
【新闻印记】1998年1月13日的《平湖报》刊载了《关帝庙商城开业暨’98商品展销会隆重开幕》等报道,从多个维度展现了商城开业的盛况。关帝庙商城于1998年1月9日正式开业,占地45亩,内设有大型商业区、美食街、童趣园、停车场等功能区域,是当时浙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仿古建筑商城。
【奋进足迹】“开业当天可谓人山人海,到处都是叫卖声、欢笑声,那叫一个热闹。”尽管已经过去了26年,但是当湖街道水洞埭社区的居民沈灿琪对当年关帝庙商城开业时的盛况仍记忆犹新,因为这不仅是平湖城市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她作为平湖人最骄傲的时刻之一。
灰墙黛瓦红柱,马头墙坡屋面和花格窗,远远望去,颇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关帝庙商城,既有传统文化之美,更显现代建筑之韵。作为平湖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关帝庙商城的背后印刻的是平湖创业创新的奋进足迹。
“关帝庙商城的建设作为解放路改造工程的重要部分,也是当时繁荣市场、城市有机更新的需要。”叶伯诚当年虽已从建设局退休,但受邀担任了解放路改造工程指挥部顾问,全程参与了关帝庙商城的建设。据他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解放路作为城区主要传统商业街,店铺林立、建筑密集,是当时平湖最繁华的“大街”,但仅有3米宽的道路,经常造成交通拥堵,已不能满足发展所需,改造的呼声在群众中很强烈。
城市发展需要什么?解放路要怎么升级?周边的商户怎么安置?面对这些问题,建一座商城的规划便应运而生。取自于仓弄西侧的关帝庙,便定下了关帝庙商城的名字。“根据平湖江南水乡特色和建设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号召,我们在全省第一个提出并建造园林式商业街,而解放路上的关帝庙商城就是园林式商业街的集大成。”叶伯诚说,当时他们还赴上海、南京、苏州等地考察学习,并汲取了上海城隍庙和南京夫子庙的优点,精心打造了这座江南水乡仿古建筑群。
“因为就住在附近,我看到了商城建设的每个阶段,它的气派让人惊喜,也更期待它给我们生活带来改变。”沈灿琪算是关帝庙商城从无到有的见证者,事实证明她的期待得到了回响。为充分激发市场活力,结合当时平湖人民的生活习惯,关帝庙商城以庙会的形式做活这一商业体,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商城的店铺有原先在解放路上的百货店、棉布店、小五金店等,还有毛狗线粉、鸡丝馄饨等老味道;在西北角设立的临时摊位上,服装、鞋帽等小商品琳琅满目,备受群众欢迎。据当时《平湖报》的新闻报道称,关帝庙商城开业7天,商城商品展销会营业总额收入超1800万元,足见当时这一“顶流”的魅力。
关帝庙商城作为传统商业街区,在助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大家都羡慕我们住在关帝庙商城附近,不仅购物游乐方便,文化生活也很丰富。”沈灿琪说,她家就住在施家坟,步行十分钟就到关帝庙。关帝庙商城开业以来,她经常在这里参加各类活动,大到每年的西瓜灯节,小到元宵、中秋等各个节庆活动,精彩纷呈、热闹非凡,人来人往是这里的常态。
如今,时光的年轮划过二十多圈,关帝庙商城虽不再年轻,但依旧是平湖最具烟火气的存在。“我们对关帝庙有感情,虽然平湖也建了新的综合体,但我们还是愿意到‘老地方’来,买东西、逛街还是这里最方便,最有‘老底子’的味道。”沈灿琪说。走过小街里弄,卖家的吆喝声依旧响亮,种类丰富的商品依旧引人驻足,颇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依旧让人流连忘返,对于老平湖人来说,关帝庙商城依旧魅力不减。
不变的是烟火气,变的是关帝庙商城越来越美的“模样”。近年来,关帝庙商城不断优化管理和服务,不仅在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上持续提升,还贴近周边居民和群众所需,新增加了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职工服务驿站等功能区块,不断提升群众对于商城的归属感和获得感。就拿沈灿琪来说,她每天依旧以此为中心,一大早和老朋友们到关帝庙商城的中心广场上打太极拳,白天就来到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参与活动,晚上吃完饭就来商城逛逛,偶尔再购上一些家里所需的生活用品,生活丰富而充实。
【延伸阅读】让人民群众乐享更多元更丰富的生活消费体验,平湖一直在路上。近年来,平湖顺应经济发展需要、消费升级趋势、群众美好生活所盼,对外强招引、对内重培育,打造了一大批商贸综合体,呈现了点面开花、量质并举的生动局面。当前,在平湖精心打造的这张消费版图中,城区有大润发、八佰伴、吾悦广场等大型商贸综合体,引领生活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在镇街道,钟溪樱花里、新仓美树商业中心等亦将生活消费的更优体验惠及更多群众,全面激发市场经济新活力,点亮人民群众“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