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02563149/2025-19322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广陈镇
- 成文日期:
- 2025-02-28
建梦里乡村,兴百姓福祉 |
||
|
||
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去年,农开区(广陈镇)紧盯增收主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长14%,经营性收入增长30.7%。全镇11个村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200万元,其中山塘村实现经营性收入519.8万元,进入全市前十位。 这一份热腾腾的数据,是广陈镇砥砺前行的生动印证。站在新一年的起点上,地处浙沪毗邻一隅的广陈镇,必将乘势而上,以乡村建设为支点,奋力绘就“乡村美、产业兴、群众富”的乡村发展和美画卷。 伫立在山塘桥上,遥望南北山塘两岸风光,进入视线的还有来自浙沪两地的游客。他们漫步在古街之上,或挑选文创、品尝美食,或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一幕幕生动的画面尽显人间烟火气。 走累了,能在去年新开业的山尾茶室闲坐着歇歇脚喝杯茶,也能在FEI COFFEE进行咖啡品鉴、体验拉花制作。在这样一个充满自然气息与历史韵味的地方,却时不时就会与现代风格产生些许微妙的化学碰撞。在南北山塘的村民都说:每逢周末、节假日,景区门口都停满了大巴车,村里热闹非凡。 然而谁能想到,在几年前,广陈镇山塘村还是一个经济发展慢一拍、设施建设差一截的落后村庄。如何把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破题的关键就在山塘村结合自身区位、交通等优势,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增长方式。“我们引入第三方运营团队,在升级旧业态、引进新业态的过程中,利用闲置乡村空间,使得沉寂多年的乡村资源焕发出新的活力。”广陈镇山塘村党总支书记金建东说,一个个新业态的崛起,既解决了闲置资产变现问题,又直接增加了村集体的经营性收入,还拉动了村内餐饮、民宿等个体经济的发展,给村民带来丰厚的回报。 一子落,满盘活。“我们通过以多点开花的模式,力争推进村集体经济增长。”金建东说。循着这句话的方向,山塘村以丰富旅游业态为目标,持续推进景区村庄绿化美化,改造老街外立面等基础工程,提升花园餐厅、明月野炊园等配套设施。一番建设下,老街风貌焕然一新,再加上农家乐、拓展基地等业态发展,明月山塘正在从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转变。去年,山塘村在资产盘活租赁收入这块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70万元。 “这条老街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舒服了。”广陈镇山塘村村民张岳明一边说着,一边忙碌地招呼着来购买商品的游客。他们不仅有老街房子租金,还有小卖部经营的收入,生活过得十分安稳。 盘活闲置资产有妙招,与明月山塘景区有着一街之隔的山塘新社区也将悄然壮大村集体经济。山塘新社区里的新乡邻民宿项目充分发挥强村富民的发展理念,在建设之前,就与村民签订民宿合作协议,搭建民宿基本框架。“房子建成之后就直接交给村级运维公司统一组织运营,按照村级公司和农户三七分成的形式进行分配收益。”金建东说。在民宿建设过程中,项目还打破了传统的农村建筑样式,按中式田园民居模式建造,外观设计为统一的黑檐白墙。 如今,山塘村以其宜人的风光和生态优势,正着力创建4A级景区村庄,成为了知名的网红村,去年接待游客近90万人次。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也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资源整合 共富引力强 在农创大道南侧,一处干净简约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广陈镇农创中心。总用地面积约11.4亩,中心整体由三幢大楼组成,通过圆形连廊串联为一体,为广大中小农业企业及科研机构提供创新创业载体。如今,农创中心已汇聚68家注册企业,1号楼入驻率超90%。 中心创新创造步履不停的背后,还蕴藏着一把让村集体经济致富的密钥。“农创中心由镇级强村公司建设,总投资约1亿元。”广陈镇副镇长王斌说,去年,项目共向参与投资的各村集体分红221.76万元,其中包含了现金投资和土地入股分红。 近年来,广陈镇立足产业现状,大力推进农创中心、共富农机、月湾渡码头、烘干中心、六村联建大棚项目投资等6个强村投资项目。去年,项目村集体分红超445万余元。 龙兴村就是项目分红的受益者之一。说起这些项目,龙兴村党总支书记李春梅就充满了干劲。“我们参加了农创中心、共富农机、月湾渡码头3个项目,去年为村集体增收了21万多元,再加上市级飞地报团项目,一年加起来有将近150万元的收益。”李春梅说。除此之外,村集体经济里还有一笔土地流转资金。龙兴村共有4200余亩土地,土地流转率达95%以上,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去年每亩流转价格达到了1100元。 看得见的变化,可感触的幸福,村集体经济收益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添美”。“我们将一部分资金用于村内道路的提升等,推动幸福和美乡村发展。”李春梅说。如今,在龙兴村,宽敞的水泥道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干净的房前屋后诠释着村民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心。 除了强村投资项目,高产的设施蔬菜大棚项目也成为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香饽饽”。寒冬时节,泗泾村的设施蔬菜大棚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芹菜、茼蒿、花菜……一排排蔬菜被快速收割打包,运出大棚。“一年下来,这个大棚能给泗泾村村集体收入增加20万元。”广陈镇农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顾冰洁说。 村强民富,泗泾村为何能在年终让村集体经济再增一分?答案是农村与现代农业科技企业“牵手”。泗泾村的设施蔬菜大棚由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营,采用沙子为基质进行无土栽培,特殊的栽培基质让生产出的农产品因高产、口感好而广受市场欢迎,最后销售所得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除了绿迹,得益于山塘村与浙江后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结缘,所合作的设施蔬菜大棚能为山塘村村集体收入增加25万元。不仅如此,山塘村只需负责前期大棚的设施设备建设,而且在后续的销售环节中,浙江后稷借助自身生菜的知名度,与上海相关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也能确保共富生菜大棚拥有稳定收益以及强有力的带动作用。 透过一颗蓝莓能看到怎么样的未来?是丰衣足食,是安居乐业。 “发钱啦!”前段时间,一声饱含喜悦的声音打破了龙萌村的寂静。村民们看着银行账户里的分红,纷纷笑得合不拢嘴,话里话外都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每个季度都能得到一笔分红,这个季度我拿到了250元,过年桌上又能多不少好菜。”村民李娜笑着向记者分享道。龙萌村共有6户低收入家庭参与家庭帮扶项目——共富蓝莓园项目,去年四季度共分得1500元。 春节前夕,分红的喜讯纷至沓来。3575元、4025元、5250元……一个共富蓝莓园项目就让前港村、龙兴村、泗泾村等村社区低收入家庭拿到了第四季度属于他们的分红。“平湖农开区蓝莓种植示范基地”缘何能唱响这支幸福的分红高歌? 让低收入农户变成项目的“股东”。共富蓝莓园项目采用“国资+低收入农户+社会主体”三方众筹投资,建成后由专业公司负责蓝莓种植、生产、销售的全过程管理。“该模式让农户只需投入少量资金,就能在果实采摘季实现增收。而且不用在果实成长的过程中消费太多精力和成本,这些都由专业的公司负责。”顾冰洁说。 蓝莓丰收,农户的钱袋子也能更鼓。如今,漫步在共富蓝莓园,一排排整齐的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走进大棚,蓝莓的果香扑鼻而来,蓝莓树的枝头上挂满了还有些青涩的果实。不难想象,再过几个月,共富蓝莓园将迎来大丰收。为了让这些“娇气”的果实在冬日里也能生长得很好,不让农户的期待落空,广陈镇也下了大功夫。在打造共富蓝莓园时特别采用了适宜浙北地区蓝莓种植的哥特式智能连栋温室,引进全球顶尖灌溉技术、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运用“2+1”大棚内保温辅助加热技术,实现冬季棚内温度在10℃以上,以此来满足蓝莓的生长需求。“看到这么高科技的种植园,我们入股的农户也更放心了,只待蓝莓收成时,能够实现大丰收。”入股共富蓝莓园项目的村民李祥根说。 其实,在广陈镇,让百姓实现共同富裕的良方不止这一个,让低收入群体倍感幸福的共富工坊在各个村社区内百花齐放。眼下这个时节,位于广陈镇的嘉兴佳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草莓共富工坊里正热闹非凡。“我家就在附近,平时走路过来只要10分钟,而且工作内容也很简单,每个月还能有近3000元的收入呢!”村民张妹宝一边说着,一边手上也在忙碌着采摘已经成熟的草莓。据悉,草莓共富工坊是佳莓公司与山塘村联合建立的产业赋能式“共富工坊”,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培土疏叶、鲜果采摘、包装售后等多种岗位,让低收入人群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做股东、有岗位……幸福已至,未来甜蜜续写。近年来,广陈镇积极推进引领共富项目,积极围绕强集体经济、富农民“口袋”目标,因地制宜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着力推进共富大棚、共富工厂、共富集市、共富工坊等共富体系建设,致力于提升村集体、群众增收致富能力,为推动乡村振兴凝聚力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