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平湖市委 平湖市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的情况报告

  • 发布时间: 2025-03-10 16:12
  • 信息来源: 市委办公室(市档案局)
  • 浏览次数:

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

2024年,平湖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总体部署,以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最优市为目标,一体推进法治平湖、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创新轻微不罚工作体系入选嘉兴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创新案例,经验做法在全省法治公安建设工作会议上推广并上报总理办公室;创新外企增值服务改革被列为全省首批涉外法治改革“揭榜挂帅”项目;构建涉企纠纷大调解机制入选全省首批企呼我应典型案例;打击拒执联动机制获省高院副院长危辉星批示肯定;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执法监督专项行动获嘉兴市委书记陈伟批示肯定。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强化政治引领,激发法治政府建设新动能。一是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专项行动。市委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推进全市法治建设、涉企法治服务改革等重点工作,专题研究解决依法行政难点问题。60个市级机关部门、8个镇街道“一把手”专门述法,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二是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健全常态化学法用法制度,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5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11次,镇街道、政府部门办公会议学法500余次。召开府院检联席会议,行政机关“一把手”旁听行政案件审理。组织新录用公务员、新提任领导干部宪法宣誓,139名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参加任职学法考试,通过率100%,开展年度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律知识学习考试,通过率100%。三是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审查机制。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实现镇街道合法性审查提质增效。全年开展合法性审查1214件次,其中审查发布市政府规范性文件28件;审查备案市、镇街道及部门重大行政决策事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20件;审查行政协议301件。加强法审员队伍建设,任命首批法治审查员55名,具备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40名,持证率达72.7%。探索将社会涉法事务纳入审查范围,梳理形成涵盖4大类12小项目录清单,对村级合同、工程项目等提供专项法律指导服务,累计完成审查178件。

(二)服务高质量发展,构筑法治营商环境新业态。一是政务服务出新招。政务服务大厅全年办理各类事项77.1万件,同比上涨25.4%,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间提速79.89%。探索实施涉企法治服务改革,市企服中心设立法治服务专区,镇街道建立法治驿站,制定涉企法治服务“一类事”事项目录19项,受理线上咨询646件,办结率100%,企业办事耗时平均缩减45%。二是合规体系建设出实招。统筹推进合规中心和专家库、人才库、数据库建设,构建以市合规指导中心为龙头、部门合规服务中心和产业园区合规平台双轮驱动、N个合规点强力支撑的合规矩阵。编制重点产业合规指引和风险清单,26个行政部门提供指导清单,覆盖471个涉企监管事项。推行涉企预约式指导服务机制,部门提供“菜单”预告服务,企业按需“点单”预约指导。发布行政合规电子书,推行“三书同达”,发放合规建议书885份。三是涉外法治工作出硬招。推进涉外法治工作体系和能力建设。成立涉外法律服务中心,辐射智创园等一批涉外法治驿站,实现信息汇集运转、分级分流、闭环解决。建立“平商安”为企服务中心,被评为全省“护企优商”十大典型事例。发布《外向型企业合规管理指引》,入选全省首批省级重点产业合规指引目录。与华东政法大学、上海闵行区等签署共建协议,加强涉外法治培训、法律实践合作指导。组建由涉外律师组成的涉外专家库,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专业精准法律服务。

(三)依法履行职能,推动公正文明执法上新台阶。一是提升行政执法质效。统筹梳理行政执法涉企高频违法事项252项,形成高风险监管清单,全部纳入“综合查一次”范围。制发首违不罚、轻微减罚事项目录,涵盖109个领域588个违法行为,办理案件4926件,同比增长248.37%,涉案金额2500余万元,其中涉市场主体案件1842宗,同比增长380.94%。深化“执法+服务”理念,实施第三方辅助执法全周期监管,建立动态调整、绩效考评等机制,预算经费、机构数分别减少40.4%、13.5%。二是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将“枫桥式”工作法融入行政执法全过程,构建覆盖市镇两级的执法监督体系。开展行政处罚结果信息网上公开专项监督,排查化解问题706个。探索平湖金山执法一体联动试点,综合执法办制定《省际跨域协同执法工作规范》等跨域执法规范团体标准,公安局与上海金山分局签订《区域警务执法协作协议》,获评首批长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建设示范点。健全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行刑衔接、行政调解与司法确认衔接机制,建立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提存公证制度获《检察日报》推广。三是推进行政争议化解。强化“以案治本”,推进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繁简分流,缩短审理时间50%以上,8个镇街道设立行政复议联络点,提供法律咨询、材料代收和行政调解服务。全市行政复议收案257件,同比增长69.1%,复议后未进入诉讼程序236件,案结事了率91.8%。法院审结一审行政诉讼案件76件,败诉1件,调解成功37件,调解率48.7%,列嘉兴第二。

(四)筑牢法治屏障,打造社会治理新高地。一是持续开展普法治理惠民优享行动。举办长三角一体化法治文化活动,发布浙沪首个“长三角毗邻区域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带”,累计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300场次。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培育和指导。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实现市镇村三级培训全覆盖,年度新增培育251人。二是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优化行动。深化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推进工业园、产业园、智创园、专业市场等4类场景建设,新增完成智创园法治驿站、南市商务区法治驿站等12个特色站点,组建劳动纠纷志愿服务团、为企服务团等10个志愿团队。全年受理法律援助案件870件,服务群众法律咨询等7977人次。三是着力打造多元解纷治理品牌。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累计调处矛盾纠纷8941件,调处成功8903件,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57%。加强矛盾纠纷诉前化解,办结诉前调解纠纷4289起,化解成功率63.8%。成立嘉兴仲裁委员平湖分会,进一步完善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市共化解涉企纠纷1409起,化解成功率70.26%。构建涉企纠纷大调解体系相关案例被省委改革办《竞跑者》录用。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24年,平湖市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人民群众对法治政府建设的期望,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法治建设的整体性和协同性有待加强;部分领域业务工作和法治建设融合度不高;部分重点领域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比如镇街道在法治建设工作拓展上还不够;“7+1”综合执法部门法治建设项目协同配合需要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精品项目培育还不多等等。

三、2025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5年是冲刺“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之年,也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一个五年的收官之年。平湖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找准法治在全局中的定位,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以“抓前端、防风险、促发展”为主题,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探索预防性法治体系建设为总牵引,以“法护创新、法助共富”为总抓手,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法治平湖新力量。

(一)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积极推进全省重点产业预防性合规体系建设改革。推进涉企法治服务由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件难事”深化,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链法治服务“一类事”。继续落实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减罚免罚”工作,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依法经营成本。结合“综合查一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工作特点,探索谋划“集中检查日”活动,有效打通执法扰企的痛点堵点问题。以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示范地为牵引,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优质法治保障。

(二)着力打造现代法治政府。围绕政府信息公开、履行法定职责等开展攻坚,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加强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行政诉讼败诉率保持在5%以下。聚焦同案不同罚问题,开展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推动同一类案件统一处罚标准。聚焦涉企执法检查综合治理,建立执法检查预先计划、报备、督查机制,推动部门少扰企。深化社会涉法事务合法性审查嘉兴试点,编制发布村级合同合法性审查工作指引,形成村级合同审查备案流程图。

(三)不断深化法治服务民生。深化“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进一步发挥新设站点服务功能,推广运用工单反向帮助企业群众解决法律服务需求。依托嘉兴仲裁委平湖分会平台,引导市场主体通过仲裁方式解决纠纷,为企业节约诉讼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围绕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转型期企业法律需求,在涉外投融资、股权架构搭建等方面制定法律服务清单。积极开展二手房“带押过户”和群众“身后一件事”涉财事项联办服务,不断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深化“援助在平湖”品牌创建,围绕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畅通援助“绿色通道”,优化办理程序,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四)积极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开展重大活动维稳安保和矫正执法亮剑行动,做好重大时段、重要节点期间的人群管控。加强监地协作,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改革工作。围绕劳资纠纷、征收拆迁、婚姻家庭等领域,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攻坚行动。深化涉外纠纷、企业法人纠纷、知识产权纠纷、毗邻纠纷等个性化调解,搭建多样化纠纷化解平台,成立商事纠纷调解组织、专业市场调委会和毗邻调解团队,不断推出具有平湖特色的调解产品。

(五)全面推进普法依法治理。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活动为指引,全面抓好“八五”普法评估验收,做好总结、检查和迎检工作。开展“开工第一课”“开学第一课”等重点阶段普法,打造“四季普法”项目。重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方式,实施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提升工程,优化创建单元培育,提升创建工作质效。

(六)切实加强法治人才建设。实施机关干部赋能提升工程,鼓励机关干部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将通过法考人员补充进公职律师队伍。扎实做好“律师+”系列文章,引导律师积极参与各项中心工作,更好服务基层治理、服务企业经营、服务民生事业。探索启动企业法务人员(合规师)法治素养提升工作,帮助企业培育一批法律实务人才,持续提升企业整体抗风险水平。

特此报告。

中共平湖市委

平湖市人民政府

2025年2月24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