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02563149/2025-19381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广陈镇
- 成文日期:
- 2025-03-25
笃行日新赴沃野——平湖农开上扬第二曲线谋跨越 |
||
|
||
2017年,顶着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的光环,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破土而出。过去几年,农开区面对日益激烈的外部竞争、资源要素受限的内部现状,在第一曲线放缓且两边效应递减的情况下,积极谋划推进第二曲线,加快推动农业从单纯的生产种植场景向精深加工、终端食品、品牌产品转型,推动农业产业链向“新”发展、产品价值链向“高”迈进,产品竞争力更强,产业带动力更强,产地硬实力更强。2024年,农开区荣获全市综合考核第一等次,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站在新起点上,农开区将围绕“创新突破”主题主线,加快建设“创新策源、示范引领”的农业硅谷,“进则繁华、归则田园”的活力新城,“可感可及、近悦远来”的生态绿镇,聚力实现农开区跨越式发展,为全市打造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璀璨明珠贡献“农开力量”。 品牌化打造 提升产品竞争力 满园春色关不住。在位于龙萌村占地面积约30亩的连体温室大棚内,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只见基质蓝莓整齐排列,繁茂的枝叶间挂着累累果实,或青、或紫的果子颗粒饱满、色泽纯正。 “再过半个月,头茬蓝莓就该收获了。”一旁,浙江众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先华正细细观察着手中蓝莓的长势。3月初,这些蓝莓就将被冠以“7.2度蓝”的品牌,进入市场。 杨先华的蓝莓大棚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化气候环境控制系统,且采用了基质栽培的方式。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下长大的蓝莓,花青素比普通蓝莓高5倍。每亩蓝莓产量将达到2000斤以上,整个基地能收获约6万斤果实,比室外种植产量高出近10倍。 产品优质、供应充足,为品牌行稳致远提供了保障也带来了高收益。“我们将蓝莓分级,把直径在18mm以上的优质果挑选出来,再冠以品牌进行销售。”杨先华说,这些蓝莓果肉更饱满,计划定价比市场价高出20%。虽然还未到上市阶段,但已有不少订货商打电话前来询价、订货。等到蓝莓大量上市,就可以实现本地蓝莓当天采、当天卖,全面打响农开区蓝莓“7.2度蓝”的知名度。 在“7.2度蓝”赋能下,一颗颗蓝莓变身一颗颗“蓝宝石”,品牌魅力尽显。这也是农开区积极谋划第二曲线,推进普通农产品向品牌农产品转型的关键。在农开区,农产品创品牌的故事还在继续,又比如“龙牌”糟蛋,先后被认证为“中华老字号”产品、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品牌焕发新活力。在山塘村,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龙牌”糟蛋生产工厂内,一个个现代化设备高效运转着,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为充分发挥‘龙牌’品牌影响力,我们计划于今年一季度建设配套的‘龙牌’糟蛋博物馆项目。”广陈镇党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遆勇瑶说,项目建成后将为游客提供产学研非遗体验,让“天下第一蛋”散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7.2度蓝”蓝莓,“龙牌”糟蛋,“佳莓”草莓……一个个品牌化的背后是品质化。在发展的浪潮中,农开区聚点成面,引导越来越多的农业主体以农产品质量为核心,推动农产品优质供给,走出了一条农业特色化、差异化之路。这条路越走越宽,平台助力不可或缺。眼下,长三角农博汇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该项目总投资10.3亿元,预计于今年四季度全面完工。“项目建成后不仅将成为平湖最大、最专业的农产品集散地,也将成为农产品品质、品牌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让更多农产品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广陈镇副镇长王斌说。 价值链提升 增强产业带动力 “一层是冷库,主要用作仓储;二层和三层是车间,主要用于牛肉精深加工;四层则用作食堂、办公室等。”看着厂房一层层往上建,浙江瑞轩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延心中的希望也逐渐“长大”:瑞轩平湖基地,将作为瑞轩总部进行全方位发展。 “我们只做牛肉”,这既是瑞轩食品的终生使命,也道出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瑞轩食品是平湖农开引进的一家以优质牛肉为原料,再精深加工成牛仔骨、牛排、牛肉粒等产品的企业。说起落户农开区,陈延说他们与农开区很有“眼缘”,农开区建设农业硅谷的定位与公司发展不谋而合,后来经过多方考察,他们最终选择落户。 去年10月,占地面积15.6亩的瑞轩平湖基地项目开工建设,主要是建设一栋四层高的厂房,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据陈延介绍,不管是项目前期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证件,还是项目进入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项目的整体推进始终保持较快速度,预计今年3月底4月初就将结顶,7月底竣工验收,10月争取试生产。“投产之后,我们山东基地将一次性搬过来,上海基地也将陆续搬过来,整体打造瑞轩总部基地。”陈延说。 眼下,虽然厂房建设还未完工、项目还未投产,但项目已初现其高质量发展属性。“我们已经开展了服务贸易,今年贸易额将达到四五千万元。”陈延说。此外,他们还在平湖农开创建了电商公司——嘉兴宏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设2家平台店铺,今年电商业务成交额力争突破500万元。 以牛肉为原料,开展牛肉深加工,再进行原料交易、成品销售,瑞轩做的是立足一产,推动产业“接二连三”发展的文章。在农开区,做如此文章的企业,不在少数。比如开心酿造项目,该项目以小麦为原材料,制作啤酒。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准入,预计3月开工建设,计划今年国庆节前投产。又比如Fei咖啡“前店后厂”项目,该项目以咖啡豆为原材料,进行精深加工。目前,“前店”即FEI COFFEE店铺已在明月山塘景区开业。“后厂”部分已经完成设计,预计今年二季度开工。 以牛肉、小麦、咖啡豆等农产品为原料,进行精深加工,乃至推动文旅发展、电商发展……今日农开区,已不局限于单纯的农产品种植,而是踏上了从单一农产品种植向精深加工升级的新路子。“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是农开区谋划推进第二曲线时,做大农业新增量的重要之举。”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广陈镇党委书记严彬说,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不仅打造了农产品的增值增长点,而且还提升了农业的价值链、带动力,让土地有了更高的亩均产出,让农民有了更丰厚的收入。 供应链完善 锻造产地硬实力 一颗颗绿油油的生菜,在农开区肥沃的土地上栽种、成长;采收之后,顺着“T300农业科创走廊”,来到赛沛弗集团廊下工厂进行再加工;最后进入盒马、山姆、汉堡王等客户手中,直达群众餐桌。 这颗生菜的奇妙之旅,展现的是农开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决心和毅力。先前,农开区与隔壁廊下镇,布局建设了“T300农创走廊”并覆盖至长三角“田园五镇”。这条“T300农创走廊”,穿越浙沪边界,沿着朱平公路、漕廊公路呈T型布局。“T300农创走廊”的建立,为两地整合优势资源,加快产业联动发展提供了基础,这也是农开区搭建这条蔬菜供应链的有利条件。这条供应链的关键一环,正是赛沛弗科技发展(浙江)有限公司的引进。 2024年2月,赛沛弗科技发展(浙江)有限公司,作为原亚太蔬菜体系的控股总部被引进并设立在农开区农创中心,这也是平湖引进的全市首家农业上市后备企业。 作为一个总部型项目,赛沛弗集团的到来,在农开区建立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从去年8月起,农开区内企业浙江后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向赛沛弗供应生菜、芝麻菜等,“农开区目前只有后稷一家企业进入我们的供应链体系,我们希望以后即为合作起点,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赛沛弗集团法定代表人费斌杰说道。 对后稷来说,与赛沛弗的“牵手”正在越握越紧。“今年,我们也将进一步深化与农开区的合作,进一步扩大生菜种植范围,现在我们也在洽谈合作细节。”浙江后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他们现在供应给赛沛弗集团的生菜、芝麻菜,主要来自他们自己的智慧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和他们负责运营管理的山塘共富大棚两个基地。等新合作谈妥、新项目上马后,后稷还将进一步提高给赛沛弗集团的供应量。 从后稷种植基地,到赛沛弗集团廊下工厂,再从赛沛弗集团对外销售,进入终端市场。这样的供应链,将随着赛沛弗集团平湖工厂的建设,更加牢固地根植于农开区。“我们计划在农开区新建一个集即食蔬菜、即食水果及热厨一体配套的新工厂,年果蔬深加工量预计可达1.5万吨。这个项目启用,将意味着农开区采收的蔬菜就可以在当地加工,规模化对外供应。”费斌杰说,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选址定位,占地面积约30亩。 供应链上见真章。在这条供应链上,我们见到了各个农业主体携手并进、抱团发展的新面貌,也见到了农开区产业发展从竞争走向竞合的新气象。最关键的是,一条供应链,“牵”起的不仅是单个农业主体,更“牵”出了农开区整个地块农业发展的核心力、向心力,这也必将构筑起农开区发展的核心优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