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736877243/2025-19452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 2025-04-16
平湖市农业农村局2025年工作要点 |
||
|
||
202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农业农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扣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围绕“创新突破”主题主线,成立十大再突破工作专班,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持续打造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的城乡和美县域样板,为打造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璀璨明珠夯实“三农”基础。 一、主要指标 (一)农业增加值增速达到4.2%以上。 (二)严守粮食安全底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3.13万亩、总产量18.97万吨。 (三)加大农业招商,农业签约项目20个以上、亿元项目5个以上。完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 (四)协同推进“多田套合”布局,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立项5万亩以上,年内开工2.7万亩以上;认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储备区8900亩。 (五)深化农业“双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2%以上;新增2家以上省级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新建乡村数智生活馆5个以上。 (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全市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70%以上。 (七)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8%以上,其中“五化”离田利用率45%以上;完成统防统治面积20万亩以上,推广主推配方肥1.1万吨。 (八)持续推进强村富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60万元以上村占比98%以上,500万元以上村9个以上,千万元村3个以上;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0%以上。 (九)推进青年入乡,建设青年入乡实践站点15个,培育高素质农民及农村实用人才550名,引育农创客280名,培育农民大学生20名,培育十路人才3500名以上。 (十)持续推进农民住房改善行动,改善农房2000户,其中新社区集聚1000户,保留点审批建房500户,公寓房置换安置500户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夯实农业底盘,拓展产业发展新局面 一是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全面完成粮食播种面积、产量任务,力争完成粮食单产“吨半粮”目标,稻麦轮作两季达3000斤。推进“米香振兴”计划,全面推广先正达集团MAP模式,加快适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和扩面。加强粮食全产业链建设,重点推进优质稻米订单推广,对已有的上海安信农保“保单+订单”进行扩面提升,启动先正达公司与益海嘉里的优质稻米订单工作。健全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机制,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物业化管护。争取粮食产能提升重点县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出台新一轮三农系列政策,开展平湖市“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实施西瓜振兴计划,建设西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个以上。推进主推品种和主导品种的应用覆盖面,创建省级粮油高产高效示范方6个,新品种展示示范项目1个。完成西瓜种植面积1万亩,自有品种西瓜种植面积500亩以上;蔬菜种植面积12.5万亩次以上,产量25.08万吨以上;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0.85万亩以上。推进高效生态水产养殖,水产养殖面积、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1.36万亩、2.36万吨。完成畜牧生产保供任务,能繁母猪稳定在0.207万头以上,年度生猪出栏4万头以上,实验用鼠产值增长5%以上,家禽出栏125万羽,羊出栏0.78万头。持续实施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5万亩。 三是全面推动招大育强。加强产业规划和要素保障,通过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招商推介会、三季度西瓜灯节经贸洽谈等活动开展项目集中签约,争取在好项目、大项目、以及对农业产值、增加值贡献度大的优质项目招引上有突破。扩大有效投资,推广应用平湖市农业项目数字化管理系统,积极谋划申报省农业农村重大建设项目,争取省级重大项目投资激励等各类资源要素政策。加强主体培育,引导农业龙头企业联农带农、发展壮大,培育四星级农家乐2家,五星级农家乐1家。 (二)加强科技创新,激发农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扎实推进农业“双强”。大力发展农业低空经济,新购置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50台套以上,总飞行时长6万小时以上。加快乡村人才振兴“四链”融合发展集聚区建设,完成广陈镇农业创业中心二期项目、新埭镇霂泽花卉蔬菜育苗工厂等项目建设。推进项目建设,完成广陈镇蔬菜农事服务中心、新埭镇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林埭镇翘嘴鳜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加快“三农九方”新型地膜纸研发科技项目建设。完成全市粮油农事服务中心布局,建成当湖、钟埭农事服务中心。培育科技示范户180户,建设高品质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开展农业科技类项目25项以上。加快构建“数字+设施+机械”的发展体系,完成省级乡村数智生活馆整县制建设试点创建。 二是写好“土特产富”文章。大力发展稻米、西瓜、水产、花卉、设施果蔬等特色产业,完成省级“土特产”精品试点培育项目创建。推进“一镇一品”建设,重点扶持曹桥西瓜、新埭花卉、新仓小茄子、广陈设施蔬菜、林埭水产等产业发展。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打造省级稻渔米和设施蔬菜等“土特产”全产业链。加强“土特产”交流推介,举办农产品展示展销会。 三是推动青年入乡发展。抓好农创园、创业基地、科技小院等创新载体建设,加强“引育用留”全链条政策供给,推行“创业导师+创业政策”等多重帮扶机制,推动青年入乡创业就业。加快塑造高水平“农创客”队伍,争取省级人才2名,培育乡村振兴“头雁”8名。持续加强“平湖瓜匠”人才品牌管理,做强平湖西瓜品牌。深入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建设,实施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多层次、多渠道、分专业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办好长三角“田园五镇”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大赛。 (三)聚力乡村建设,勾画美丽乡村新图景 一是聚力示范片区打造。以重点村培育为突破点,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推进乡村组团融合发展。高标准完成“合作之源·杉水共富”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完成“合作之源·农业硅谷”省级和美乡村共富示范带建设及验收。深入开展省新三大行动试点县建设任务,完成村道提升村18个、农房改造1570栋以上,管线序化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推进省级、嘉兴市级未来乡村创建工作,建成省级未来乡村3个,嘉兴市级未来乡村15个。强化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有效管控、公共基础设施运行良好。争取国家“五好两宜”试点和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 二是加强村庄运营管理。进一步挖掘乡村生态、文化、教育等多元价值,加快“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康养”农文旅体融合。加强乡村运营团队的培育培养,培养一批具备策划文创能力、资源集聚能力、运作经营能力的专业人才和运营团队,形成可持续的市场运营能力。全年打造乡村运营重点村4个,培育专业运营团队4个,培育示范村和金牌运营师各1个,重点村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客流量年均增长20%以上。。 三是深化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完善秸秆收储体系。深入推进农田退水“零直排”治理扩面提质,保持粮功区覆盖率50%以上。建设健康土壤培育示范方3个,实施面积2000亩。落实新增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5%以上。优化内河增殖放流品种,探索海洋增殖放流新模式。争创国家“三新”集成配套推进县、省土壤健康培育试点县(市);创建省级低碳生态农场3个、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基地5个、嘉兴市无废乡村4个。 (四)突出改革赋能,打造强村富民新引擎 一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牵头推进城乡大融合行动,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平安”四篇文章,以农地全生命周期增值化改革、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改革为抓手,争创国家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深化“三位一体”改革,举办创新发展“新仓经验”、深化“三位一体”改革理论研讨会、主题论坛、现场推进会等毛泽东同志“新仓经验”批示70周年系列活动。深化“标准地价”改革,加快形成农户土地经营权参考价、《技术标评定内容清单》《农田日常管护责任清单》等标志性成果,全年建成农业标准地6000亩。开展农业保险服务,实施小麦完全成本保险,扩面稻虾养殖保险,探索开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和共富大棚保险。 二是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深化“1+8+N”共富体系,加快推进46个共富体项目建设,做强市级强村公司龙头效应,谋划出台新一轮强村富民支持政策。推进“共富大棚”建设,重点推进钟埭街道钟埭村共富果乐园、新埭镇牌楼村蔬菜“共富大棚”、林埭镇群丰村番茄“共富大棚”建设,全年建成投产“共富大棚”1500亩。持续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债务管理与动态监测,培育巩固一批清廉示范标杆。深化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做好土地委托流转和产权交易平台规范提质。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扩面及动态管理。 三是持续改善农民生活。继续做好市级项目“飞地抱团”低收入家庭持股增收计划,年度收益按时足额发放。持续推动低收入农户参与强村项目、产业项目,促使发展红利向低收入群体倾斜,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00个。不断深化“新乡邻”模式,积极探索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闲置宅基地及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路径,盘活闲置农房250宗。 (五)聚焦党建强基,展现队伍建设新作为 一是深化党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推进支部学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青年理论学习等工作。持续推进支部标准化+特色化建设,打造党建品牌特色,提高“农小二”党建品牌在全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深化打造“清风耕耘”清廉机关特色品牌,诠释三农干部队伍“一顶草帽、两袖清风、三农初心、四季耕耘”的责任与担当。持续激发群团活力,抓好工青妇、老干部工作。持续抓好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坚持学法用法,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全面提升依法行政、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干部队伍管理,积极有序推进分类考核试点工作,引入绩效(KPI、OKR)理念,贯通综合考核相关指标。强化党风廉政教育,坚持每季度至少进行1次集中警示教育,每年开展1次全覆盖党风廉政建设谈心谈话。开展新一轮“晒工作实绩、比政治素质、拼综合能力”为主题的年轻干部培养行动。重视考核,部门党建、综合考核保持优秀,乡村振兴、月晒季比等条线成绩领先。 三是筑牢安全防线。守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省级例行风险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推进农业农村领域“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提升执法质效水平,全年查处违法案件80起以上。深化海上“千万工程”建设,渔船隐患排查整治覆盖率100%,完成131艘海洋渔船北斗3代迭代升级。加强合规指导服务,完善“三张清单三张电子书(码)”,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深化“你预约,我来跑—农小二上门”有求必应式服务,局本级办事事项网上申请率、承诺办结率、满意率保持100%,公职律师审核处罚案件率100%。抓好资金支出、审计、绩效管理等重要环节,项目支出预算执行进度达到序时进度、全年执行进度95%以上。压实农业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农业防灾减灾、涉海涉渔领域、农业生产领域等安全体系建设,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无事故、不发生区域性动植物重大疫情。 附件:1.2025年度农业农村局重点指标清单 2.2025年度农业农村局重点创建清单 3.2025年度农业农村局重点改革清单 4.2025年度农业农村局重点任务清单 平湖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3月6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