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02562728/2025-19482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生态环境分局
- 成文日期:
- 2025-04-27
守底线优服务 助推经济绿色转型 |
||
|
||
一是严把生态环境准入关口,持续释放源头预防效能。完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动态更新,强化成果落地应用,2024年112个准入项目全部根据动态更新方案并结合碳排放强度进行研判,为环评审批提供预判,为其他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管控依据。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在项目招商或准入阶段就明确提出意见建议,避免业主前期投资损失,全年共否决12个。 二是规范行政许可审批流程,全链条优化审批服务。动态更新项目审批“三本账”,对符合要求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从环评编制、审查、受理审批到排污许可证申领、核发,全过程压缩时限、提升效能,优化服务。2024年,完成包括西卡、赛本达等重点外资和“千项万亿”工程重大项目在内的环评审批128个,其中新建79个,改扩建49个;完成区域降级备案27个,登记表备案142个;完成辐射环评项目审批9个,核发辐射安全许可45个;办理排污许可299家/次,其中首次申请10家,指导排污登记1097家/次;完成危废跨省转移审批24批次,共计19330吨。 三是强化中介机构考核管理,优化提升技术支撑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弄虚作假、恶意竞争、劣币驱逐良币、服务质量低下、夹带私货等问题,推动形成统一规范、开放竞争、健康有序、高效便捷的第三方服务市场。全年复核检查环评报告80余本,均未发现问题;抽查排污许可证41家、执行报告99家、排污登记1000家、环评批复21家,发现问题数据全市最少;持续开展环评机构考核,每季度线上公示考核结果。 四是优化环境资源要素保障,推进排污权市场化配置。聚焦重点项目,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建立年度重点项目环境资源要素保障清单。全年新增排污权电子竞价项目数105个,共计保障化学需氧量159.544吨,氨氮16.218吨,氮氧化物40.468吨,二氧化硫4.832吨,交易额达1762万元。大力推进排污权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重点推动企业间交易。全年交易化学需氧量18.022吨,氨氮1.206吨,氮氧化物1197.083吨,二氧化硫190.815吨,交易金额达983万元;其中跨地市交易二氧化硫153.247吨,氮氧化物739.496吨,交易总金额560万元,创全省排污权跨地市单笔交易最高记录。推动富余排污权交易到平湖市外项目,共计交易二氧化硫41.109吨,氮氧化物46.339吨,交易金额39.9万元,为其他地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保障。 五是推进“多评合一”、“评证联办”改革,构筑事项整合集成优化新模式。深化“放管服”改革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创新和实践,打通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最后一公里”。全面推广非核项目与辐射环评“多评合一”改革试点,完成S206嘉善至余姚公路平湖段改建工程环评、辐射环评“多评合一”审批;积极探索“编制一份技术报告、召开一次评审会议、同步出具审查意见”的环评、能评“双评合一”改革,完成浙江慧姿化妆品有限公司项目“双评合一”审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