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伙伴”助力产业创新
——平湖“教科人”一体化的融合新探索

  • 发布时间: 2025-05-20 08:33
  • 信息来源: 今日平湖
  • 浏览次数:

如何解决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问题?如何发挥校政企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5月18日上午,一场“东湖伙伴”产业早茶会在热烈的讨论声中拉开帷幕,道出了教科人一体化的破题之法。

当天,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多位“东湖伙伴”,聚焦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与企业面对面交流,进一步强化供需对接。平湖新纳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人才企业,致力于光通信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此次,公司总经理曲宝春在与同济大学上海市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主任李志鹏的交流中获益匪浅。“相比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处于信息最前沿,在和李教授的交流中,我详细了解了当前产业面临的国际形势,这对公司未来稳订单、拓市场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指导性作用。”曲宝春说。

同济大学上海市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主要面向交通数据应用需求,提供人才输送、技术指导、产业规划等服务,是链接企业、高校、政府的“关键纽带”。近年来,实验室全面挖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价值,促进新技术创新、催生新业态融合,已承担和参加国家、省部及大型企业集团科研课题80余项。此次,李志鹏以“东湖伙伴”的身份,加入平湖产业发展大潮,将有效借助实验室数据能力孵化数字经济企业,为平湖提供发展“数据+产业”新生态。

产业是人才之基,人才是产业之本。近年来,平湖围绕人才工作主线,创新提出“东湖伙伴”,以聚才建圈强链,持续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去年,我市通过集聚一批在汽车产业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高管作为“东湖伙伴”,共同为平湖汽车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招引优质项目。今年,“东湖伙伴”迎来2.0版本,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面向高校学者、科研平台负责人发出“邀请函”,集思广益助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我们希望通过形式上的创新,进一步加强校地企合作,不断丰富平湖‘科技智囊团’。”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臻表示。在“东湖伙伴”模式下,科研成果将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一线,平湖产业也能插上“创新翅膀”,实现高质量腾飞。

“在广邀专家学者为平湖产业发展‘把脉问诊’之际,我们也期待着能借助他们的‘朋友圈’,以友会友,集聚更多人才关注平湖、来到平湖。”王臻说。对此,平湖也推出了诚意满满的“服务大礼包”,将为广大来平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安居购房、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服务,实现人才项目“拎包”入驻、人才事项“一次”办结。

我们期待,在“一揽子”服务的助力下,能有更多“东湖伙伴”加入,与平湖携手,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落地生金”、开花结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