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分局2025年工作思路

  • 发布时间: 2025-05-08 09:46
  • 信息来源: 市生态环境分局
  • 浏览次数: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市委“创新突破年”部署,大力开展“六干争先”主题实践活动,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持续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高质量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为加快打造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璀璨明珠贡献力量。

一、全年工作目标

2025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PM2.5平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以下13个市控以上断面Ⅲ类水比例100%国控断面水质有效改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99%以上、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达100%、危废趋零填埋,土壤安全利用率达100%;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环境信访量持续下降,全年不发生放射源辐射事故、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及较大及以上负面舆情事件,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稳步提升。

二、年度重点任务

(一)围绕“一条主线”

全面推进美丽平湖建设,实施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行动“811”生态文明示范行动,统筹开展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等美丽系列建设,加快融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

(二)实施“两项建设”

1.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管理规程建设指标,梳理我市环境质量、满意度等重点难点指标,定期进行调度修编《平湖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2.全力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重点探索、总结、推广“两山”转化有效路径和典型经验,力争纳入省库培育名单。

(三)推进“五大行动”

1.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行动。一是优化服务营商环境。强化重大项目服务保障,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优化项目服务全流程跟踪机制,落实生态环境领域设备更新行动,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优化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深化环境准入制度改革,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应批尽批、能快则快,督促指导平湖经济开发区完成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并上报审批。推进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完成排污许可证质量审核100%、执行报告审核100%。完成工业噪声、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许可管理,推进重点行业生态环境统计与排污许可衔接工作。开展环评领域涉企第三方服务机构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规范第三方环保服务市场。二是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碳普惠方法学研究,储备一批碳减排项目。深化试点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建设,打造标志性项目,力争在省生态环境厅赛马比拼中达到B档以上。推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改造和污染整治提升。开展“十”期间初始排污权核定,积极推进排污权企业间交易。三是加强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推进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完成放港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做好广陈塘重点流域生态修复工程运维完成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推进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和友好单元建设,完成年度生物多样性调查及报告编制。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行动,加强问题排查整治。配合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和遥感核查。

2.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一是打好治气攻坚战。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大力推进NOxVOCs减排,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完成90个以上治理项目。深化工业污染综合治理,推进重点行业绩效提级,完成化工行业整治提升,确保旗滨玻璃线启动清洁化替代。开展面源综合治理,持续强化秸秆禁烧,严格落实1530闭环处置机制。开展移动源污染治理,实施老旧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替换,加强机动车检验机构尾气监测监管二是打好碧水巩固战。紧盯重点断面,加强断面水质问题排查和整改,开展工业园区管网问题排查整治,推进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零直排区星级园区建设。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督促加强污水管网排查和整改提升,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完善“蓝色循环”体系建设,加强海洋岸滩垃圾清理,形成常态化清理机制。三是打好清废保卫战。深化全域“无废城市”建设,重点关注产废、收集、处置等关键节点,全面提升固废管理水平,加强固废危废政策法规宣传培训,提升涉废领域人员及单位法律意识开展危险废物管理规范化建设持续推动危险废物趋零填埋加强社会源危险废物监管,严格把关固废跨省转移。四是打好净土持久战。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高效推进重点监管单位履行法定义务,严格建设用地供地过程中环境评估审查。全面排查土壤风险隐患,开展重点监管地块巡查,严防违规开发利用。加强土壤环境风险防控优化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协同体系完善地块“供、用、收(转)”信息共享机制统筹推进新污染物治理五是建设“宁静平湖”。推进工业企业、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等重点领域噪声污染治理,完成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编制,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噪声扰民问题。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数据互通和信息共享,协调解决一批跨部门噪声污染问题。

3.推进环境安全整治行动。一是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常态化开展环境风险源隐患排查和环境安全检查,全面自查自纠关联性、衍生性问题,做好共性问题联动整改,巩固长效机制。依托在线监控、“环保e企管”预警等,及时发现环境违法线索,运用新装备、新手段查办案件,提升案件办理科学性、精准性,力争在新类型、新手段案件办理上再进一步。二是加快三轮央督问题整改。根据三轮央督14项反馈问题和24件交办信访问题整改方案,按照时序进度推进整改,做到“整改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实行清单式管理、跟踪式推动、销号式督查,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地见效。深化“七张问题清单”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清单问题整改销号。三是严格防范环境安全风险。完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修订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动态管理重点行业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实行信访事项跟踪管理和督查督办,深化有奖举报制度、问题发现、重复信访“回头看”等机制,有效推进重复信访治理化解。深化交界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及时打击毗邻区域环境违法排污、跨区域环境排污等违法行为。

4.推进治理能力提升行动。一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开展突出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适用分析,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执法司法一体化协作机制,开展生态环境损害替代修复基地建设,优化赔偿资金使用。健全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从重、从轻与减轻行政处罚执行机制,建立“轻微不罚、不当减罚、视情缓罚”的审慎执法体系。高标准完成生态文明建设报告。二是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要求,合理确定行政检查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入企检查频次,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深化“执法+普法+服务”监管模式,对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实现100%管全覆盖。推动精准执法,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实施执法监管“正面清单”制度,灵活运用说服教育、行政指导、行政约谈、不予处罚、行政处罚等手段,提升监管和执法质效。三是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等监测网络建设,加快省控空气站站点设备更换。开展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强化实验室质控,定期开展第三方检测机构考核。全面优化“十五五”监测网络布局,建强“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

5.推进铁军队伍打造行动。一是抓好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下功夫,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做强做精“平小环”系列宣传品牌,开展个性化精准普法,组织各类培训20期以上。推进创新创优和典型选树工作,深入挖掘“大练兵”“大比武”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讲好环保人的故事,营造学习先进、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二是抓好业务能力建设。持续开设“环保学堂”,丰富学习内容,增强学习成效,计划开展12期以上。加强新进人员及青年干部培养,继续抓好青年干部成长导师制活动,努力提高青年干部理论和业务水平。加强干部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强化执法和监测能力建设,开展执法大练兵和监测大比武,引导干部在本职岗位上锤炼过硬专业素质。三是抓好纪律作风建设。擦亮“清廉生态 环保惠民”服务品牌,抓实廉政警示教育,深入排查整改岗位廉政风险。坚持杜绝“四风”及其隐性变化问题,坚决克服部门本位主义不良现象,为保障项目建设、推进治污攻坚增速提效。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进一步巩固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思想道德防线,保持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平湖分局

2025421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