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新仓镇双红村在全市率先成立村级综合服务社,拉开了平湖乡村社区服务的序幕——
农民有了“社区会所”
|
||
|
||
【时光记忆】季夏时节,来到新仓镇双红村党群服务中心,东侧小楼“综合服务社”几个红色大字高高挂起,理发店、果蔬收购点、农资经营部等生活服务门店整齐排列。在距离此地5分钟车程的村委旧部,沿街两排陈旧的门面房顽强挺立,依稀可见二十多年前平湖市首家农村综合服务社的影子。 时间拉回到千禧年。步入新世纪的新仓,通过盘活存量、落实承包责任制等手段,很快摆脱了生存困境,开始在创新为农服务上做文章。但农村社区设施陈旧、服务跟不上、经营不规范等问题犹如“拦路虎”,阻挡了服务步伐,也困住了一代代农民。 2004年,平湖以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为核心,积极推进基层综合服务社建设工作。当时的双红村人口多、位置偏,大家外出采购都要穿过弯弯绕绕的田间小径,出行极其不便。但正所谓“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同年12月17日,由平湖市供销合作总社、新仓镇政府、新仓镇供销社和双红村村委会四方携手共建的全市第一家农村综合服务社——双红村综合服务社成立,正式拉开了平湖乡村社区服务的序幕。 “有了服务社,农民们就有了购物、休闲、娱乐的新去处,再也不用蹬着自行车去几公里外的集镇了。”站在村委旧部,看着记忆中的一抹抹残影,时任双红村党总支书记的马月龙发出感叹。那时,市镇供销部门整合宣传、卫生、文体、市场监管等力量,对辖区内原有的商业网点进行整合、规范,梳理出25个门面商铺,并集中整治了室内外环境,实现了经营场所“华丽变身”。 原来的杂货店加盟供销社超市,变成了连锁小超市;“年迈”的茶馆店更换了桌子、凳子,增添了彩电,摇身一变成了老年活动室;豆腐店里漆黑的墙壁上贴了雪白的瓷砖,环境焕然一新……服务社还增加了农资、便民菜场、图书室、乒乓球室等经营服务项目,集村行政服务、生产生活资料连锁、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文化体育活动、教育培训五个功能于一体,被称为“五位一体”。 “村里搞起了服务社,大伙儿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已步入耄耋之年的凌照金,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在此地以卖饲料营生,自从村里成立了综合服务社,他转头做起了农资经营。“当时村里一设置农资服务项目,大家都争相过来买农药化肥,一个早上就能卖五六千元,一天下来万把块钱都不成问题。”回忆起当初“火爆”的销售场景,凌照金依旧记忆犹新。 而在距凌照金农资经营部一街之隔的双红村理发店,有着60多年“老手艺”的夏富奎正在帮人剪发。“以前店开在西边油车头那块,2004年搬到了服务社。”夏富奎说。“入社”后的理发店有了统一经营标识,环境变得更加整洁,生意也越来越好。 不用出村,就能满足基本生产生活需求,双红村综合服务社就像一家“社区会所”,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也进一步提高了经营者规范经营的意识。“当时超市和菜场都将商品纳入了配送体系,由供销社统一送货下乡,既保证了安全,又解决了农民‘购物远’的问题。”马月龙说。 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社区会所”,成了平湖农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之后几年,平湖便以势如破竹之势,全面推进综合服务社建设扩面和提质增效,积极构建新时代为农服务体系—— 2009年底,全市建成综合服务社90家,实现村级综合服务社全覆盖; 2010年12月,平湖创立全省首个“12316”为农服务中心,打造集服务热线、窗口咨询、专家坐席、部门联动、实时信息发布、志愿者服务、中介服务组织加盟和农产品展销推介等服务于一体的为农服务大平台大团队; 2015年起,以新仓为代表率先筹建镇级为农综合服务中心,开展生产、生活、公共、金融四大板块的对外服务,老百姓有了“一站式”办事窗口; 2017年,市农合联(供销社)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专业合作社会计委托代理工作,并于11月,在市区开设市级为农综合服务中心,设立金平湖农业电商公共服务中心; …… 时至今日,全市8个镇街、72个行政村均建有为农服务分中心和便民服务网点,形成了纵向联合、服务到底的全产业链为农服务新体系。 【延伸阅读】从“五位一体”为农服务模式,到“村村全覆盖、镇镇有中心”为农服务体系,平湖吸取“新仓经验”的精神内涵,紧扣“三位一体”的时代脉搏,不断推陈出新、向前发展。 农村综合服务社作为惠民利民、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自2009年实现全覆盖以来,始终立于为农服务最前沿。近年来,我市以“示范引领”为抓手,深入开展农村综合服务社示范社评定工作,通过典型引路、标杆示范,推动全市农村综合服务社提质升级。经过严格评审,20余家服务社脱颖而出,成为全市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此外,我市还以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试点为契机,创新构建“1+2+6+N”农事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该体系以市级为农服务中心为枢纽、2个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为标杆、6个区域农事服务中心为支撑、N家产业农合联为服务节点,形成覆盖全域、功能互补的为农服务网络。 “我们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整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资源,将原先镇级‘一站式’服务的功能性平台升级为实体化运营平台,从而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平湖样板’。”市供销社(农合联)党委委员杨光明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