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激活农业新引擎 | ||
|
||
近日,浙江后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AIoT蔬菜全自动化水培种植”模式,荣膺2025年全省十大“人工智能+农业”实践案例。这一省级示范,成为我市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新力证。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近年来,我市以数字技术为引擎,聚焦农业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持续强化智慧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长三角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样板。无论是粮食生产全产业、全链条,还是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家庭农场等,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技术应用都得到很大加强。从昔日的“汗水农业”到现在的“智慧农业”,逐渐铺开的农业新技术、新装备,为引领农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后稷智慧种植模式的入选,正是我市积极探索“AI+农业”融合、加速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科技向新,农业向前。智慧农业催生的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以粮食生产为例,我市聚焦育秧、加工、烘干、仓储等环节,打造稻米全产业链,探索全新“稻”路。今年新建的立体循环育秧中心,引入“摩天轮”水稻种植技术,不仅实现了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实现“最小的地”产出“最大的量”,更彻底告别了传统“汗水农业”模式,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AI+农业”是突围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招。当AI技术邂逅农业生产,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变革随即成为可能。后稷通过机械臂、自动化轨道等技术设备,种植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75%;企业自主研发的AIPaaS环控系统,结合AI、大数据,实现精准调控温湿度,作物生长环境最优化。生菜等作物实现一年种植不少于10茬的高效生产模式,为农业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人工智能+农业”,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资源利用率,还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深度应用,既包括农业设施、装备、机械等“物”的方面,也包括农业经营、管理、服务等“人”的方面。今年,我市通过上线“农小二”智能助手,夯实智能基座,深化场景应用,有效提升了为农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从“靠人力”到“靠算力”,从“体力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人工智能+农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重塑着农业生产格局。期待各地持续聚焦农业要素保障、设施优化、价值链提升等关键环节,加速推进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智慧化、数字化转型,为全省智慧农业建设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平湖经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