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更要有为

  • 发布时间: 2025-07-02 08:32
  • 信息来源: 今日平湖
  • 浏览次数:

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之基,是锻造过硬党员队伍,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现实需要。面对村社党员教育培训阵地资源分散、教学力量薄弱、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等困难,我市创新设立党校分校,着力构建全域覆盖的党员教育体系,为破解上述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

党校姓党,服务农村党员群众是党校的初心使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夯实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必须充分发挥镇(街道)党校的职能作用,持续加强和改进教育培训工作。

需建强阵地体系,延伸培训触角。实现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基础在阵地,前提在延伸。我市创新设立党校分校,依托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强化资源统筹,凝聚各方合力,大力推进镇(街道)党校建设,逐步形成了“市级党校为龙头、市镇党校共建共享”的基层党校阵地体系。这一体系将党校办到党员“家门口”,畅通了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基层党员教育全域覆盖。

需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办学质效。办好镇(街道)党校,必须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提升教育管理质量和实效。为此,我市高度重视其规范化建设,出台专门实施方案,压实镇(街道)党(工)委兜底培训责任,不断完善分校教学实施与运行管理的“八个一”工作机制,从而构建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工作格局,有力提升了办学质量。激活镇(街道)党校的“一池春水”,更需各地持续在筑牢坚强阵地、优化师资力量等方面下功夫。比如,通过整合各地优势资源,开辟打造集红色教育、党员培训、党性锻炼等功能为一体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阵地;通过挖掘培养优秀青年、模范典型、退伍老兵等“接地气”会讲“群众话”的“乡土人才”充实师资力量,聚焦红色文化、基层党建、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保证党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和多元化。

需立足乡土实际,优化教学模式。在学以致用上下足绣花功夫,让党校真正办出特色、办出成效。从我市各地的实践看,提高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实效,要以“按需施教、分类施教”理念,针对党员干部、党员、村社网格员、乡土人才等不同群体,实施分级分类的“精准滴灌”。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通过“菜单+点单”选课、“课堂+现场”教学、“理论+实践”培训,打造精品教育课程,使党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党员教育到“家”,有学更要有为。未来,在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实效的基础上,更要在行动上发挥党员作用,扎根乡村“大熔炉”施展拳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在前、挑大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