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今品读小镇文旅新范式 | ||
|
||
【现场见闻】夏日傍晚,余晖为新仓老街镀上暖金,往日的宁静被啤酒节的动感旋律悄然打破,欢声笑语从巷弄间溢出,为街巷注入鲜活的夏日气息。 沿街的创意集市成了最亮眼的风景线。彩色帐篷在白墙黛瓦间铺展开来,帆布幡旗随晚风轻摇,与老房子的木窗棂相映成趣。小吃摊前炭火滋滋作响,烤串香气钻进老街的每条缝隙,摊主热情的吆喝声与锅铲碰撞声交织成独特的市井小调。 拐角处,酒吧的木门轻启,民谣吉他声便漫溢而出,靠窗食客举杯闲谈;隔壁土菜馆里,雕花木门飘出酱油河虾的诱人鲜香,拼起的方桌旁满是家常笑语。“一到周末人就特别多,店里一直是满桌状态。”老街土菜馆老板黄引良说,“来的客人大多是本地村民,还有不少从江浙沪慕名而来的游客。” 晚风裹挟着歌声、香气与热乎气,酿出让人沉醉的惬意。老街的夜,既有古旧时光的醇厚底蕴,又有新添的烟火甜香,让人沉醉在这新旧相融的热闹里。 【创新实践】在时代的浪潮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新仓老街便是这样一处所在。2020年,新仓老街有机更新运维项目正式拉开帷幕,一场对历史与现代融合的探索由此开启。 保护与传承,是这场更新的灵魂。改造的每一步都精心呵护着传统历史建筑和古街巷的肌理,让承载岁月痕迹的老屋在更新中重焕生机。改造后的1955艺公社以生动的场景唤醒记忆,与千米外的毛泽东同志新仓经验批示展示馆遥相呼应,共同串联起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让人们得以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复建后的芦川书院,更是为老街增添了一抹浓郁的书香气息。漫步其中,仿佛能听到古代学子们的朗朗书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文化创意体验、特色商业等多元业态在此落地生根,为老街注入新活力。“我们通过精准引入特色业态,以新业态带动人气。”负责运维的浙江欧嘉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江英说,像花筑奢·红石榴民宿的11套客房,周末和节假日常常满房。自去年9月开街以来,新仓老街已成功接待游客7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突破380万元。 新仓镇对打造美丽城镇特色文旅品牌的追求从未止步。除了老街改造,更在文化挖掘、活动举办、产业融合等方面持续深耕,全方位提升城镇魅力。 在文化挖掘上, 新仓镇紧扣红色文化资源核心,全力塑造极具影响力的“新仓经验”文化IP。毛泽东同志新仓经验批示展示馆内,详实的史料与丰富的展陈让游客深刻感悟红色文化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与此同时,围绕“新仓经验”创作的大型实景沉浸式话剧《仓》,以艺术形式将红色文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极大增强了感染力,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文旅活动同样精彩纷呈。 新仓镇巧妙结合传统节日与民俗,打造的“白鱼望娘”文化活动,通过非遗展演、民俗仪式等形式,将清代传承的孝道传说鲜活呈现,成为一张亮丽的文旅名片。此外,在新仓老街、1955艺公社等场所举办的文创市集、艺术展览、音乐演出等活动,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满足了不同游客的文化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在此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与田园风光, 新仓镇打造了郁野杉水客农文旅项目。同时,深入挖掘小落苏、西甜瓜等特色农产品,开发采摘、加工体验等旅游项目,让游客在品尝地道美食的同时,亲身感受乡村农耕文化的魅力。 “文旅要让文化基因融入城镇肌理,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新仓镇党委委员叶丽芳表示,未来,新仓镇将以更有温度的业态、更有深度的体验,让文旅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城市与乡村的坚固纽带,使美丽城镇既有令人赞叹的“颜值”,又有深厚丰富的“内涵”,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群众评价】新仓镇居民盛越园:现走在老街上,既能看到熟悉的老房子透着新模样,又能随时买到新鲜的农产品、喝到热乎的咖啡,晚上灯光一亮更是舒服,住在这里心里踏实又欢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