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湖:“三链融合”筑基石,民主法治润人心

  • 发布时间: 2025-07-29 15:17
  • 信息来源: 当湖街道
  • 浏览次数: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人大当湖街道工委自2022年被确立为嘉兴市九届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始终坚持立法为民、立法靠民、立法惠民,建阵地、优队伍、促实效,不断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资源融合强阵地,立法民意搭上“直达快车”。

“以前觉得立法是离我们普通老百姓很遥远的事情,现在家门口就能提建议了!”当湖街道居民沈先生在松枫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参加《嘉兴市综合查一次若干规定(草案)》讨论时感慨。

当湖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神经网络”四通八达,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核心枢纽,按照“阵地共建、资源共享”原则,发挥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双载体、双平台的作用,构建“1个中心站+6个村社区片区室+3个特色点”的立体化立法联系网络,辐射覆盖街道27个村社区,打造“家门口的立法点”。

“建议要加强非遗文化保护,设立品牌”“平湖有很多的特色农产品,建议要设立农产品品牌保护相关法律”……为了更精准地体现民意,2024年,当湖街道工委依托“周二有约”代表轮值活动,以代表履职、开展主题接待为切入点,收集群众立法诉求,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让群众做立法的“主角”,收集到100多条来自基层群众原汁原味的立法需求。

“通过将立法建议征集融入日常履职实践,我们采集到的每一条带着生活温度的建议,都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注脚,保障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高标准工作、高效率运行、高质量立法。”参与活动的平湖市人大代表孙彩凤表示。

力量融合优队伍。“一米”视角激活“法治能量”。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2024年12月,伴随着10名青少年的宪法宣誓礼成,首批青少年立法信息采集员“正式上岗”。

青少年立法信息采集员队伍的建立,是街道工委参与基层立法实践中的一个缩影,让基层立法工作覆盖群众更加广泛。

街道工委还积极探索新模式:在青少年法治观察团和儿童议事员中选取10名青少年,与立法信息采集员中的代表、议事员、法律专家等结对,让青少年走进立法信息采集站、参与民生案件调解等,引导青少年深度参与法治实践。

“我们从青少年视角为突破口,量身定制‘立法信息采集员工作职责’,探索未成年人参与立法机制,从未成年人视角提交意见建议,让我们的立法联系工作能更加有声、有形、有效。”基层立法联系点负责人胡传英说道。

同时,街道工委还发挥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作用,开展“学生·法官面对面”、主题接待等活动,邀请高中段学生参与《嘉兴市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征询意见会并提出意见8条上报嘉兴市人大常委会,激发学生参与立法、学法的热情。

监督融合增实效,靶向发力构筑“检测站点”。

立法评估“回头看”,提质增效“向前行”。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仅要做立法的传声筒、普法的扬声器,更要成为用法的听诊器。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为了让法律条文从纸上“活”起来,街道工委将人大监督工作与立法后质效评估相结合,促进“良法善治”。连续5年每年选取1-2部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开展跟踪评估、执法检查,推动法规正确有效实施、落地见效。

2023年4月—12月,街道工委对《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监督;2024年7月,围绕科技创新、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开展了科技进步“一法两条例”执法检查。2024年,结合《浙江省信访工作条例》,助推制定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基层群众释法说理,依法化解矛盾纠纷、信访难题32起……全面参与立法后评估,强化评估成果运用,助力做好立法的“后半篇文章”。

街道工委将进一步完善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努力使每一部法规都载满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真正把联系点打造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窗口。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