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75.3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列嘉兴第二
工业经济向新向优挑大梁
|
||
|
||
工业强则经济强。工业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命脉,对平湖这座工业大市来说,工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风向标”作用。今年上半年,我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75.3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列嘉兴各县市区第二。从8.6%的增速中,不难看出平湖工业经济的含金量。 产业体系更坚韧 今年上半年,我市“3+3+3”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14.47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5.3%,足见其“压舱石”作用,这也印证了平湖加快建设“3+3+3”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定力。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离不开大企业的引领作用。独山港化工园区内,独山能源、卫星能源、平湖石化等企业24小时运转,“转”出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也“转”出了大企业的支撑力。“去年12月,我们三期项目一套PTA装置正式投产,产能有所增加,为公司今年以来实现两位数增长奠定了基础。”浙江独山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永伟道出了企业增长的原因。据悉,在市场价格并不突出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独山能源产值同比增长22.8%。距离独山能源不远处的卫星能源,同样因新项目投产,实现了产值同比增长47.4%的目标。 大企业“挑大梁”,在平湖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仅独山能源和卫星能源两家企业,产值可占到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5%,推动全市高端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8.3%。更令人期待的是,今年6月下旬,独山能源三期另一个PTA项目开启了“百日冲刺”,计划10月实现投产,届时将为平湖工业经济发展增添更强劲的动能。 产业集群更夯实 集群,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单元,是产业抱团壮大、抵御风险的“关键一招”。从块状经济到产业集群,企业通过有机组合,实现“链群配”,推动整条产业链价值攀升。高端数控机床,是具有平湖辨识度的产业集群之一。 走进高端数控机床龙头企业津上精密机床(浙江)有限公司,全自动数控机床整齐排列,机械臂按照设定的程序开展着一系列操作。机器高效运转的轰鸣声与屏幕上跃动的数据流,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工业图景。 今年上半年,公司产值增速达到31.5%。津上精密下游企业——嘉兴亮锐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拿地开工了半导体特气柜及机床辅件建设项目,占地面积28.3亩。 一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心发展、实现共赢,这正是集群发展的巨大魅力。今年上半年,全市数控机床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增加值增长16.7%。两位数的增长,正是产业集群发展越来越“实”的信心与底气。 未来产业更可期 今年上半年,我市未来产业增加值实现增速11.1%,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5个百分点。航空航天产业是我市重点发展的三大未来产业之一。上半年,航空航天产业释放积极信号,增加值增速相比一季度提升了10.5个百分点,降幅明显收窄。 上半年,华湖(浙江)航工科技有限公司产值同比增长73.8%,为我市航空航天产业蓄势腾飞作出了重要贡献。前不久,其自主制造的9架G4-2系列自转旋翼机和1架陆空两用可拆分飞行摩托车成功下线,受到了众多客户的青睐。“目前,我们已经接到了60架陆空两用可拆分飞行摩托车的意向订单。”华湖(浙江)航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旺说,新产品下线,意味着华湖航工在飞机整机制造上有了完善的质量检验和控制体系,接下来他们会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生产。 逐梦蓝天,是平湖矢志不渝的追求。从召开全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大会,到完善航空航天“211”现代产业体系,平湖步履铿锵,奋进不息。在全市航空航天产业增加值增速大幅收窄的情况下,我们看到航空航天产业蓄“势”腾飞的强大后劲。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高开稳走”,这离不开全市工业企业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新产品、新技术奋力开拓新市场,也离不开各级各部门优化企业服务、厚植发展沃土。三季度是拼搏的黄金季,唯有政企同心,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才能为全市工业经济拼出“新精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