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润心 泽被绵长
——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 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在平引发热烈反响
|
||
|
||
8月6日至9日,四集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以“文以立心”“文以载道”“文以兴业”“文以化人”为题连续播出,我市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各种形式收看学习,掀起学习讨论热潮。 “八项工程”作为“八八战略”在文化领域的重要实践,深刻塑造了浙江文化发展的新格局。在第三集《文以兴业》、第四集《文以化人》中,生动展现了浙江在20年的探索历程中,从精神家园的构筑到文化产业的勃兴,从公共服务的完善到文明风尚的培育,开创了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新境界,其蕴含的战略思维、实践智慧为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第三集《文以兴业》中,永嘉昆曲从濒临失传到重获新生的动人历程,让无数观众为之感慨。这项古老技艺的复兴奇迹,折射出的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刻意义。“从永嘉昆曲的重生上,我想到了平湖花鼓戏,作为唯一具有平湖文化属性的地方小戏剧种,同样面临着濒临失传的困境。”作为一名文化保护工作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工作人员钟雅琳对此深有感触。去年,我市对平湖花鼓戏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并拨付了专项经费,平湖花鼓戏得以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今年二季度,在平湖花鼓戏基础曲调上创新创作的《阿奴上错船》走进了各镇街道,为百姓送上了一场场文化盛宴。 “第四集《文以化人》中讲到了浙江磐安乌石村的保护和发展,这也提醒我们,发展文旅产业的过程中,传承历史文化要与融入现代文明有机统一。”曹桥街道马厩村党委书记方春燕说,马厩村正积极探索将本土特色文化融入现代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马厩村拥有省级文保单位马厩庙大桥以及手马灯舞蹈非遗民俗等传统文化资源,结合现代文化元素,还成功打造了远近闻名的赛艇小镇。“我们通过系统性的文物保护、非遗元素创新性转化、特色文化活动打造等举措,既守住了文化根脉,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方春燕说,下一步将重点挖掘“桥文化”“马文化”的深层内涵,推动历史文化资源与水上运动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文旅融合新模式,让文化新业态竞相绽放。在新仓镇盐船河畔,《极夜》《燎原》《仓》《花好月圆》等多部重磅沉浸式话剧在新仓1955艺公社内轮番上演,不少观众直呼“意犹未尽”。“文化氛围的营造有效激活了产业活力。”新仓镇党委委员叶丽芳说,通过沉浸式剧场的创新表达,观众得以深入感受剧本背后的文化内涵。今年,团队还将线下剧本改编成微短剧,创下数千万播放量的亮眼成绩。文化繁荣带动乡村兴旺,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年轻人选择扎根创业,农家乐、乡村咖啡馆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生机。 循迹溯源,文化传承与创新如何焕发持久活力,始终是时代发展的重要命题。在平湖,叔同文化是精神文化,是文化地标,由此而衍生出的县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品牌“平湖后生”,正在让县域宣传思想文化创新活力不断被激发。“我们将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文化底蕴深厚、时代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力广泛的精品力作,进一步提升文化生产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石苗表示,接下来将通过强化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为精品创作提供有力保障;创新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创作主体活力,推动跨界融合发展;优化文化服务供给,让高品质文化成果更广泛、更深入地惠及人民群众,真正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四集专题片在我市干部群众心中播撒下文化的火种。大家深刻认识到,文化的力量润物无声,要让文化成为城市鲜明的标识,让文化自信成为发展深厚的底气,在守正创新中谱写文化繁荣的新篇章,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的精神滋养和不竭的奋进力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