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平湖创新提出发展物业经济,助推村集体增收。2007年,新仓镇率先实施“村村联合”抱团发展,芦湾、双红等7个村联建了一幢1.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开启了强村新模式——
“抱团”蹚出致富路
|
||
|
||
【时光记忆】新仓镇的金星路旁,矗立着一座“特殊”的三层标准厂房,占地11亩,是全市首个以“村村抱团”模式建成的集体物业项目。这座建于2007年的厂房,多年来,不仅持续为村集体带来收益,更见证了平湖各村从“单打独斗”到“联合造血”的共富之路。 进入21世纪,平湖实现了农民对村集体经济的“零负担”,农村建设也有了新目标——在原有扶贫工作的基础上,以物业项目为重点,实施提档升级的“强村计划”工程,开创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 想法虽好,但实行起来却困难重重。偏僻村物业无人问津、“单打独斗”费用高昂、项目选址摇摆不定……一个个现实难题成了强村“拦路虎”。“当时,平湖市级呼吁各村自己找项目,由市、镇两级安排土地指标和财政资金补助,引导大家发展物业经济。”新仓镇芦湾村党委书记肖忠华回忆道。 2007年,“先天”带有合作基因的新仓镇率先抱团发展,在镇工业园区内划出一块土地,由经济相对薄弱的芦湾、双红、红光(现为石路)等7个村联建物业项目,建造了约1.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并成功引进日资企业入驻。 “厂房建成后权属归村集体所有,以出租方式获得收益。”肖忠华说。彼时工业快速发展,这座七村联建的厂房成了“香饽饽”,整个厂区最高年租金可达250万元,加上土地入股年收益率10%的分红,有效壮大了各村集体经济收入。 初尝“甜头”的芦湾村乘势而上,积极投身更广阔的“强村”实践。参与全省规模最大的“飞地抱团”项目——平湖智创园建设,获取每年10%的固定收益;投资近200万元,在杉青港村租赁土地发展花卉种植,年收益近20万元;在中华村租赁50亩土地用于共富大棚建设,每年稳定7%的获利……在抱团发展的“平湖模式”下,芦湾村的村集体经济“蛋糕”越做越大,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一直稳居全市前十,去年更是突破500万元大关。 从“无钱办事难”到“有钱办好事”,上扬的经济曲线让芦湾村反哺民生也更有力。投资120万元实施主干道路灯亮化工程,连续十多年为全村7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福利……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办成,让村民收获“稳稳的幸福”。 “实践告诉我们,抱团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破解农村困局的良方。今年,我们赓续合作情谊,联合杉青港村共建恒泽长三角高端食用菌产业园项目,以大项目激活产业发展动能,带动村集体经济攀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展望未来,肖忠华信心十足。 从“贫困村”摇身一变为“潜力村”“幸福村”,芦湾村的成长轨迹生动印证了平湖“强村计划”的时代价值。“自2006年起,我市连续20年实施‘强村计划’,先后出台六轮强村政策,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平湖模式’。”市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夏竞舟介绍说。 从最初以村为单位发展物业经济1.0版本,到镇域联建发展优质物业2.0版本,再到“飞地抱团”县域统建高标准物业项目3.0版本,平湖向内发力,不断寻找农村发展破题良策。从2017年起,又创新推出山海协作“飞地”4.0版、东西部对口扶贫“飞地”5.0版,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在五次“跳跃式”蜕变的基础上,平湖还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找准低收入家庭增收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结合点,探索出帮扶脱贫的6.0模式,即低收入家庭通过参与村集体“飞地抱团”项目实现增收奔小康目标。 数据见证巨变:从2006年全市三分之二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不足10万元,甚至还存在“空壳村”现象,到2024年村均经营性收入突破365万元。多年来,平湖始终秉持为民初心,坚持合作发展路径,通过连续实施六轮“强村计划”,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其中,于2018年创新实施的6.0模式,有效保障了低收入家庭每年获得10%的稳定收益。据统计,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分红9232.6万元,惠及低收入家庭4125户(次),实现户均累计增收2.24万元,为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写下了生动注脚。 【延伸阅读】近20年的探索实践,平湖早已将“抱团共富、合作共赢”的理念,渗透到乡村发展的每一处肌理。作为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首批试点县市,近年来,平湖立足于特色发展条件,以农村集体经济为核心、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市场化改革为导向,重点推进“1+8+N”共富体系建设,持续拓宽村集体、农户增收渠道,实现“1+1>2”的共同富裕聚变效应。 “我们持续深化‘三位一体’改革,通过建设1个市级强村公司,深化飞地抱团、众筹经营、农房盘活、乡村劳务等8个领域共富模式,构建N个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造新时代强村富民的高效体系。”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全市已谋划建设共富体项目46个,其中已完工42个。 如今,放眼金平湖大地,一座座现代化设施大棚拔地而起,辣椒、青菜、茄子等蔬菜竞相生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2024年,平湖以强村富民为出发点,开展“共富大棚”建设,通过整合政府部门、村集体、农业企业、市场渠道、农户各端需求和资源,推动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企业增效益、农业增动能。目前,全市已建成共富大棚1700余亩,带动村集体增收约1000万元,吸纳农民就业200余人,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未来,我们将依托‘共富大棚’积极开展产销对接,让更多平湖农产品走出去、上餐桌。”该负责人表示。着眼于缩小“三大差距”,平湖将坚持创新发展“新仓经验”,以产业升级为根基,进一步深化村企联动、拓宽多方共赢渠道,探索一条让村集体账本更厚、村民腰包更鼓的共富新路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