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爆发后,平湖儿女与中国军队携手并肩,以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侮的坚固力量,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战壮歌——
踏着英烈的足迹勇毅前行

  • 发布时间: 2025-08-25 08:35
  • 信息来源: 今日平湖
  • 浏览次数:

近日,“铁骨平湖 永志千秋”平湖抗战史实图片展在市博物馆开展。展览设置了“平湖军民勇抗战”展区,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实物文献,系统呈现了平湖军民在统一战线旗帜下,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壮烈历程,真实记录了那段艰苦卓绝的不屈岁月。前来参观的学生在肃穆的展厅中驻足凝视,从一幕幕震撼的历史画面与详实的文字说明里,深切感受到先辈们视死如归的家国情怀与宁折不弯的民族抗争精神。同学们表示,这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励自己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奋发图强。

【历史印记】1937年11月5日,侵华日军在全公亭、白沙湾一带登陆后,犯下种种暴行,所到之处尸横遍野、废墟连绵,景象凄惨。大量农具被烧毁,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陷入深重苦难。面对日军的残暴行径,平湖儿女心中燃起了熊熊怒火,中国军队更是义愤填膺,怀着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一场誓死反击的战斗就此展开。

正是在这样的危难时刻,无数热血青年挺身而出,他们以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不断牵制、打击甚至消灭侵略者。陈新民便是其中一位代表。他是平湖县全塘镇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平湖沦陷后,怀着对侵略者的深刻仇恨,陈新民发动本乡及周边农民,组建起守望团。他们拿起铁锹、锄头等农具作为武器,在全公亭沿海一带,不分昼夜袭扰日军。这支由农民自发组成的抗日武装,深得民众支持,一呼百应。到1937年年底,守望团已发展至两百余人,成为一支重要的民间抗日力量。

1938年初,该团被浙江省政府正式收编为“沪杭抗日游击队第一大队”,陈新民担任大队长。同年5月17日,在赵家桥西南约1公里的杨老太庙附近,队伍与日军突然遭遇,爆发激烈战斗。此役共击毙日军17人。不幸的是,激战中陈新民头部中弹,英勇牺牲,年仅28岁。

巾帼不让须眉的抗日壮举同样值得铭记。黄百器,人称“双枪黄八妹”。抗战开始后,她便自发在乡间组织武装。米山当时是日军驻乍浦的守备队队长,战斗力强,且他曾多次纵容士兵滥杀无辜,让黄八妹在内的抗日志士恨之入骨。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和周密部署,黄八妹终于找到了破敌的妙计,并制定了一个详尽的行动计划,最终活捉了米山。她还曾带领突击队与日军昼夜激战,歼日军数十人,并捕获日军土田美奈义、曹川岛太郎等数人。她用行动,证明了女性在战场上的英勇和大无畏,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贡献力量。

在抗日战争那段血与火的岁月里,英勇的平湖儿女有的投身家乡,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有的背井离乡,奔赴祖国四面八方的抗战前线,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以血肉之躯捍卫着国家的尊严与民族的独立。狱中“丹娘”施奇,面对敌人坚贞不屈,以柔弱之躯守护着党的秘密;战地文艺兵姚莲娟,从戏剧舞台毅然奔赴革命战场,铸就了一段热血沸腾的不朽传奇;钢铁战士许明清,被俘后宁死不屈,以生命诠释革命信仰;空军勇士吴积冲,对日执行“纸片轰炸”任务扬国威……

在平湖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从未向侵略者低头。他们深知,身后是千千万万的同胞,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决不能让日寇的阴谋得逞。老百姓也表现出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奋力抗击侵略者。乡民在烈日下的河道中挥汗打桩以阻止日军船艇的入侵,渔民则驾着小船在河网中传递情报,他们以自己的力量与方式,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无畏付出。

从1937年至抗战结束,平湖人民于黑暗之中寻找光明,人人更知国家之重,并形成以热血洗雪耻辱的壮志。一个个英雄的名字,共同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他们的故事,如同巍峨矗立的不朽丰碑,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之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行。

【永远铭记】时光荏苒,八十载春秋已逝,但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永远不会被遗忘。在平湖市烈士陵园,一座座静默矗立的墓碑,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个为民族解放与家乡安宁而英勇献身的故事。他们不仅是平湖人民的骄傲,更是这片红色土地上永不磨灭的精神坐标。这里还是平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示范点,每逢清明、“七一”、“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平湖都会组织开展庄严的缅怀英烈、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让跨越时空的精神得以传承。

在施奇革命故事陈列馆、许明清烈士事迹陈列馆等地,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实物,系统而生动地勾勒出平湖英烈短暂却光辉的一生。同时,这些烈士纪念馆通过“理论学习+实地体悟”的红色育人新模式,让观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更加直观而深刻地感受到先烈们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和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

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平湖还精心整理出版发行了党史学习教育读本《平湖英烈》,以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笔触,让英雄的事迹从历史走进现实。铭记家乡的党史,不仅是对过去的深切致敬,更是为了从中汲取磅礴的精神力量,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激励今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