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2014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 发布时间: 2015-07-06 09:17
  • 信息来源: 人力社保局
  • 浏览次数:

各科室单位:

现将局2014年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领会。

平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5年3月5日

平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4年工作总结

2014年,我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三年”活动,以“保障民生、促进和谐,强化支撑、服务发展”为主线,以“创新破难、走在前列”为要求,打造工作新亮点,实现新突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坚持改革统揽,体制机制创新迈开新步伐

(一)推进减量提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行政审批事项7项,确保职能落实到位。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确定行政权力110项,取消172项,全年行政许可291起。开展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推进“阳光政务”建设,网上大厅办事2.3万件。

(二)完善政策制度。推进“老农保”与城乡居保并轨。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建立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出台工伤保险行业浮动费率管理办法,促进工伤预防。加大支持引才育才力度,出台教育、卫生、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制定人才项目管理办法和平湖市紧缺人才目录。出台《平湖市畜禽养殖退养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细则》,助推全市中心工作。

(三)优化服务体系。推进业务延伸,目前基层平台已正常开展单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医疗费报销受理等34项业务。突出平台建设,新招聘91名基层人力社保专职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统一管理制度、业务项目和服务标准等,实现了村社区人力社保专职员全覆盖,形成了配置到位、信息共享、宣传到底、服务便捷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

二、坚持引育并重,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

(一)主动出击引才。认真组织实施精英引领计划,积极参加各类人才交流活动,邀请600多人次高层次人才来平考察,组织10批次63家企业到北京、上海、武汉等地招纳人才。全年引进各类人才6300名,其中高层次人才460名,嘉兴市级以上领军人才21名,实现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零突破”。支持、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引进硕士研究生26名,赴高校直接招聘紧缺人才105名。

(二)三方协作引智。建立政校企三方协作机制,开展“百名博士平湖行”系列活动,组织40多名国内知名高校教授与我市80家企业面对面对接,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与6家高校长期合作,开展“校园引才”招聘活动。组织17名名校研究生到我市企业社会实践,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推进实施名校优生计划,继续做好清华大学专场招聘会。

(三)考培结合育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订单式”培训,全年职业技能鉴定发证13769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664人。组织开展平湖市职业技能竞赛,积极参加嘉兴市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九项前三。建立三校联考、成校同考制度,组织954人参加全国、全省职业技能统考。新建三家技能鉴定所,在31家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

(四)优化环境聚才。落实人才政策,发放人才发展资金3048万元、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补贴706万元。强化人才项目服务,帮助23个人才项目注册落户,嘉兴领军人才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以上1家、超千万元10家、超百万元11家。新增嘉兴市重点创新团队1家。评选表彰十大首席技师、十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届企业优秀人才8名,平湖市重点创新团队5家,平湖市领军人才项目10个,新获评嘉兴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

三、坚持多措并举,更高质量就业取得新成效

(一)形成合力抓就业。全面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形成工作合力。整合内部资源,形成就业服务、技能培训、人才引育、劳动维权整体推进的促进就业工作机制。健全以市人力资源市场为主、镇街道分市场为辅、职业中介机构为补充的市场服务体系。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开展劳动力资源调查,采集并输入42.93万条户籍人员信息。

(二)强化服务扩总量。开展“就业援助月”、“高校毕业生服务月”、“周四常态招聘会”等公共就业服务,举办各类招聘会56场次,推出就业岗位4.24万个,达成求职意向1.34万人。开展企业用工动态监测和调查分析,及时把握就业形势。积极推进农村劳务合作社就业增收示范活动,新增农村劳务合作社8家。全市新增就业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

(三)突出重点强援助。以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落实扶持政策,开展就业援助。新开发公益性岗位109个,公益性岗位进村率100%。全年支出救助帮扶资金2894万元,其中,为7801名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1525万元。全年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462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77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

(四)扶持创业促就业。深入实施创业“八大行动”计划以及“大学生创业圆梦行动”。举办大学生电子商务培训班,开展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大赛,建立创业基地7个、大学生创业园4个、电商实训基地1个。成立市镇二级创业指导服务队,开展SYB创业培训24期,参训学员1219人。发放创业补助31.8万元,对421万元小额创业贷款给予贴息。

四、坚持扩面提标,社保普惠共享达到新水平

(一)推进应保尽保。开展全民参保登记,推进参保基础数据精准化。以本地户籍人员和建筑企业务工人员为重点,推进参保扩面,全市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净增人数分别为2.6万人、1.4万人、0.7万人、1.4万人、1.6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1.7万人,合作医疗保险参保22.3万人。社会养老、医疗保障覆盖率均保持在99%以上。

(二)提升待遇标准。及时调整各类待遇,实现逐年递增,为6.79万名企业退休人员调整了养老金,为6.14万名城乡居保待遇享受人员提高基础养老金,同时调整提高了被征地人员保障待遇和失业保险待遇。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住院补偿率创历年新高。全年社保基金支出29亿余元,各类待遇均按时精确发放。

(三)优化经管服务。坚持超荷服务,社保窗口占行政服务中心1/7人员承担70%以上的办事总量。建立总台轮值制度,扩大网上业务,启用“浙江平湖社保”微信公众服务号,开发社保自助服务一体机。全年办理退休审批5914人,审核各类社保资格条件1506人,受理工伤认定5175起,认定工伤5046起,健全疑难案件讨论分析机制,实现工伤认定案件行政复议、诉讼维持、胜诉率100%。

(四)保障基金安全。加强内控机制建设,规范业务经办流程,加大稽核力度。推进“社银互联”,实现社保待遇转账支付。加强“两定单位”管理,成立医保定点药店行业协会。积极开展医保“反欺诈”亮剑行动,积极查处各类骗保案件。对5000元以上合作医疗医药费补偿实行公示制和电话随访制。定期开展各项社保基金运行情况分析,完善基金风险预警机制。完成社保系统远程容灾备份系统建设。

五、坚持科学规范,人事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考录工作更规范。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招考录用公务员100名,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0名,指导、核准招聘卫技人员133名、教师106名。严肃人事考试纪律,对各考录环节实行规范化操作。严格执行新录用人员服务年限规定,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对稳定。

(二)培养激励更有效。精心组织公务员初任培训,强化入企锻炼,组织新聘用事业单位人员岗前培训。开展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组织机关事业人员应知应会知识测试。开展机关中层干部全员竞岗和一般干部双向选择工作,优化干部资源配置。完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做好专业技术带头人考核、管理、服务工作。

(三)考核管理更科学。严格公务员考核,继续实施年度考核末位告诫制度,组织上年度考核末位告诫对象作风建设专题培训。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全面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出台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后续管理办法,指导事业单位开展第二轮岗位聘用。按规定清理规范在编不在岗人员,加强编外用工管理。做好机关事业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四)军转安置解困更到位。在机关、参公单位安置军队转业干部5名,货币化安置3名随迁家属。积极协调落实军转干部经济适用房。根据上级政策,开展企业军转干部走访慰问,累计发放慰问费72万元,确保全市企业军转干部总体稳定。

六、坚持综合治理,和谐稳定基础得到新增强

(一)关口前移,强基固本。深入开展“双爱”活动,规上企业“双爱”活动参与率100%。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守法、维权意识。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99.8%,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100%。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及企业调解组织建设,全市535家规上企业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依法严格审核、规范劳务派遣行为。

(二)严格执法,维权有力。坚持预警防控,以工资支付为重点,定期组织劳资隐患排摸,认真开展专项监察执法行动。全年主动监察用人单位3169家,书面审查7716家,责令违法限期改正116起,行政处罚案件41起,妥善化解群体性劳资纠纷27起,处理举报投诉案件639起,责令支付职工工资5322万元。建立联动调处机制,强化建筑企业用工监管。加大欠薪逃逸打击力度,移交公安部门立案处理11起,涉案人员全部抓捕归案。

(三)依法办案,调处有方。大力推进阳光仲裁,促进依法公正办案。建立9项仲裁便民措施。坚持仲裁、调解两手抓,联合法院、劳动监察、基层组织、行业协会等各方面力量,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争议纠纷调处机制。全年受理、办结劳动争议案228起,其中裁决40起、调解173起、撤诉15起。

(四)积极疏导,源头化解。健全纠纷信息、网络舆情采集、报送、研判和预防制度。重视信访调处,加强矛盾纠纷、利益诉求的分析梳理和政策研究,从源头上化解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全年接待来访群众2980人次,受理各类来信来电947件次,“12333”电话咨询3.1万个,平安建设目标责任落实到位。

七、坚持群众路线,构筑作风效能建设新常态

(一)强化学习教育。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丰富学习形式,先后开展“增强党性观念、强化党的纪律”专题教育和“三思三观”集中讨论等学习活动26次,参与2080人次。注重作风建设与重点领域监管相结合,重点开展廉政关爱提醒教育系列活动和“以案示法”主题学习月活动。建立健全干部下基层调研走访长效机制,全局中层干部、青年干部撰写调研56篇。

(二)优化基层服务。积极开展“三进三送三解”等活动,全局分9个调研组深入基层,主动听取意见建议,累计走访基层单位452家、农户653户。以“12333”人力社保党员志愿者服务联盟为载体,组建五支服务队,开展五大行动。以窗口单位改进作风专项行动为重点,开展“七项专项整治”,落实服务规范、纪律要求和窗口单位通用文明用语,窗口服务质量有效提升。

(三)提升工作效能。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解决“四风”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制度17项。坚持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开展岗位廉政风险再排查工作。修订完善年度量化考核办法,采取分类分层考核。加大正风肃纪力度,以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保窗口为重点,加大飞行检查力度,全年开展政务飞行检查51次,内部通报4起,作风效能有效提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