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程步高(1896-1966)

  • 发布时间: 2019-06-25 10:28
  • 信息来源: 平湖市人民政府
  • 浏览次数:

  字齐东,平湖城关人。民国11年(1922),离乡去沪。13年起,从事电影编导。先在大陆影片公司拍摄纪录片《吴佩孚》、《洛阳风景》,编写了电影剧本《乡姑娘》,后与孙瑜、杨小仲等发起创办长城影片公司。17年转入明星影片公司任编导。其间参与导演影片20多部,与夏衍、田汉、阳翰笙、洪深等关系甚密。"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他与摄影师在前线现场摄影,摄制了轰动海内外的新闻纪录片《上海之战》。夏衍领导的"中国电影文化协会"于22年2月9日在上海成立,他被选为委员。苏联影片《生路》在上海放映,反应强烈,他受其启示,以社会主义和现实主义作为编导的指导思想,导演了影片《狂流》(夏衍编剧),被公认为我国第一部反帝反封建的进步影片。他又导演了影片《春蚕》(夏衍按茅盾同名小说改编),是我国新文艺作品搬上银幕的第一次成功尝试。此后,受田汉委托,负责剪修《民族生存》(田汉编剧),影片强烈地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民族气概,上映不久,即被国民党当局禁映,艺华影业公司也遭捣毁。在白色恐怖下,他继续导演了《同仇》、《女儿经》、《华山艳史》、《到西北去》、《热血忠魂》、《新旧上海》、《夜奔》等进步影片。其中影片《夜奔》(阳翰笙编剧),号召民众团结一致抗日,因此遭到租界巡捕房阻挠。

  抗战爆发,去武汉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所属中国电影制片厂工作,曾与阳翰笙同往香港,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材,支援抗日,受到郭沫若厅长的赞扬。36年(1947)去香港,先后在永华影业公司、长城电影制片公司工作。他一生编导影片60余部,对我国电影事业作出可贵的贡献。晚年,编写了15万余字的《影坛忆旧》,留下了珍贵的中国电影发展史资料。1966年6月病逝香港,终年70岁。1983年,《影坛忆旧》由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