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代升级“广陈模式” 奋发实践共同富裕

信息来源:平湖市 发布时间: 2022-01-12 08:43 浏览次数:

55.8平方公里的土地,11.1平方公里水源保护区,昔日的广陈镇,因独特的地域特点,工业发展受限,经济行进缓慢。“十三五”期间,广陈镇“另辟蹊径”,利用生态优势,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走出了独特的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几年的发展,斩获了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等荣誉,省部合作乡村振兴示范点、浙江省农业科技园等创建名单,农开区也是榜上有名。“广陈模式”成为了乡村振兴独特的发展密码,多姿多彩的“农”字产业,赋能了共同富裕更多的动能与活力。

今日的农开区,被寄予着更多厚望,也承载着更多梦想。未来的发展,农开区步履不停,满怀豪情。“围绕清晰的发展设想,未来,农开区将在抓好规划引领、三产融合、平台建设、项目推进、城镇开发、强村富民、民生保障、平安稳定和生态环境九个方面持续发力,有所担当作为。”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广陈镇党委书记沈杰一句话道出了农开区未来发展的总目标。

突出产业优势 打造农业硅谷

“十三五”期间,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成立,并与广陈镇实行区镇合一,开发区覆盖全镇区域。截至2021年底,国际新品种植物研究院、荷兰福纳瑞园艺中心、长三角草莓种源中心等38个新型农业项目在农开区落户,依托项目汇聚高端人才,区镇累计引进硕博以上人才23名、海外工程师1名,夯实了“农业硅谷”智力支撑。

市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农业经济开发区要打造“农业硅谷”“共富高地”,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做强农业,以经营城市的思路开发园区,着力打造以乡村振兴引领共同富裕的“广陈模式”。围绕报告精神,农开区(广陈镇)已经绘就了规划蓝图。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围绕新的思路定位,我们将以农为底色,全力抓好农业招商、项目推进、示范辐射,带动全市农业产业迭代升级。”沈杰说,农开区(广陈镇)将在发展以种子种源、科技农业为核心的新经济的同时,培育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智能农机装备、未来食品等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发挥现代农业项目集聚优势,将农庄农田、大棚苗圃、农家民宿、古镇老街、水源生态、人文民俗等资源有机整合,加快构建全域旅游格局,构建起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农开区平台建设以来,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获了一些荣誉,我们还将继续向着‘国字号’荣誉去努力。”沈杰说,农开区(广陈镇)将进一步谋深发展空间布局,将与沪毗邻线、与沪毗邻的龙萌村和山塘村打造成为带动农开区跨越发展的“金边”“银角”,将乍兴公路、S302 省道、平朱公路作为空间联动发展的主动脉,形成“一核两芯、金边银角、三轴五片”的区域协调、内部协作、产乡融合的空间布局。

实现增收目标 推进共同富裕

全市今后五年的“12458”战略重点,其中“1”就是聚焦一个总目标,按照“5年有大进展”的共同富裕任务时间表,率先探索,系统推进,高质量发展勇当共同富裕新崛起典范,更高水平推进金平湖新崛起。

过去五年,农开区(广陈镇)依托区镇产业发展优势,持之以恒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随着一项项农业项目的落地见效,农开区(广陈镇)各个村集体收入显著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五年前年增长60%以上。

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村富裕和农民增收是关键所在。接下来,农开区(广陈镇)将通过项目落地、资源盘活、机制创新等三个方面推进村集体经济增收。“例如通过全省首批数字农业工厂绿迹农业,向周边的经营主体(户)进行模式复制和服务输出,提高蔬菜产量、品质、售价,增加主体经营收益,带动农户增收。”沈杰说。

围绕着村强民富的目标,农开区(广陈镇)还将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创业增收、就业增收、帮扶增收,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针对青年群体,我们将搭建农业领域创业创新平台,孵化农创项目,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同时充分发挥乡村旅游龙头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出台配套政策,帮助创业农民增收。”沈杰说,针对农村闲置劳动力,按照“稳定原有用工岗位,匹配新增用工需求,优化薪资增长机制”导向,推动辖区农业产业项目提供更多岗位、更高薪资,补齐共同富裕中农村老年人缺少增收途径的短板。针对困难家庭、低收入家庭等弱势群体,将当前强村项目的做法延伸到农户,推出“暖心物业”“共富大棚”等帮扶项目,指导帮助符合条件的家庭参股投资,确保年化6%-10%的年底分红收益,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总目标。

坚持绿色发展 擦亮生态底色

全国文明镇、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镇、浙江省首批4A级旅游景区镇、浙江省森林镇、浙江省园林城镇……过去五年,农开区(广陈镇)围绕绿色发展的生态目标,收获了一大批的荣誉。新的征程,农开区(广陈镇)将继续从生态出发,将绿色打造成区镇发展底色。

市党代会报告中提到,要努力形成更多具有平湖辨识度的改革制度性成果。抓好改革经验集成推广,持续总结一批高质量改革案例,提炼一批平湖首创、平湖模式,探索一套平湖开花、全省飘香的推广机制,让更多改革成果进入嘉兴、全省乃至全国性的制度体系。2021年,农开区(广陈镇)首创了稻田退水“零直排”模式,通过综合运用“稻田尾水循环利用、节水涵养生态、圩区水系循环利用和稻田鱼(虾)共生”四种模式,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现亩均减少氮肥使用30%、入河口氮磷指标平均下降32.6%。该模式在嘉兴全市推广,并得到省委书记袁家军肯定。

“广陈是平湖的绿芯和绿肺,如何围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保护好平湖市民的后花园,是广陈应该做的事情,目前我们作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未来,农开区将继续探索创新,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沈杰说,平湖计划到2025年实现19.01万亩稻田退水“零直排”全覆盖。接下来,农开区(广陈镇)将加快稻田退水“零直排”基础建设和模式推广,到2023年率先实现镇域粮综区全覆盖,打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国样板。

农开区(广陈镇)还将结合生态环境部广陈塘流域生态修复工程、省乡村振兴集成创新项目等,谋划推动广陈塘备用水源保护区生态湿地公园建设,开展水系梳理、水质提升、绿化涵养等基础工作,为后续建好平湖人自己的湿地公园,建成平湖城市东部生态花园镇打好扎实基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