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741033213/2022-21841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发改局
- 成文日期:
- 2022-11-29
平湖-金山多维度一体推进毗邻区域协同治理 |
||
|
||
浙江嘉兴平湖市与上海金山区有27公里的海岸线和58公里边界线相连接壤,双方交界区域有着31条交界联通河道、9条主要交接道路和38个无名道口,每天有超6000车次和11000人次往返浙沪两地,边界治理问题的跨界性、复杂性、关联性特征鲜明。近年来,平湖联手金山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建立跨区域一体化的社会治理有效模式,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全面深化树立了样板、提供了借鉴。 一、贯通一体联动 形成工作合力 (一)加强制度设计,创新一体化协作机制。强化区域基层协同治理能力,两地政法、应急管理、生态环境、水利、卫健、交通运输等部门先后签署了工作协议、框架协议、执法协议等一系列制度机制,毗邻街镇签订平安边界“十联”合作协议、区域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建共治共享协议。依托执法边界协作机制,联合开展交界区域应急管理、卫生监督、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和综合行政执法。 (二)强化力量整合,形成联动化工作格局。遇重大活动、重要事件,两地组织力量进行联合指挥调度、化解矛盾、应急处突、督查反馈。毗邻镇村联合开展“平安边界联合大巡防”,加强边界区域群防群治工作。在浙沪边界广陈镇山塘村建成浙沪社会治理联合指挥中心,统筹两地资源力量,实现事件信息汇集研判、交办流转。 (三)聚焦数字赋能,提升智慧化治理能力。绘制毗邻区域治理地图,完成金山独山化工区、南北山塘共同生活区、张江长三角科技园区等重点区域三维建模,归集落图毗邻地区地理信息、网格力量、重点人员、视频监控、流动人口等重要社会治理数据,实现毗邻区域社会治理信息一图汇集、一屏掌控。开发网格协同、金边卫士、跨界联动、重点管控、环境监测等小切口子场景于一体的长三角社会治理协同应用平台,撬动毗邻区域社会治理大协同。 二、坚持系统集成 实现三个转变 (一)行政执法实现从单打独斗向协同治理转变。两地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卫生监督等部门建立信息互通、资源互用、常态互动的合作交流机制,通过成立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市-上海金山区联合行政执法队、建立金嘉平“两山”议事堂、成立联动办公室等方式,打破了以往按照行政边界划分单独执法的局面,强化了联合执法和专项合作。 (二)跨域治理实现从线下分割向线上闭环转变。开发长三角社会治理协同应用平台,首创建立区县、镇街、村社“三横三纵”的事件流转体系,与“基层治理四平台”对接打通,实现跨域社会治理事件发现、流转、处置、督办、结案的全链条闭环管理。同时,集成网格发现、智能预警、模型挖掘等多种方式,显著提升问题发现率,有效防范各类风险隐患。自去年11月份以来,已累计协同处置各类事件502起,平均处置时间从原来5天缩短至2天。 (三)公共服务实现从各自为政向共享互通转变。两地公共交通、医保、教育、人才服务等走向联动共享,已累计开展教育卫生合作项目69项,开通跨省公交6条,公交日均客流量800多人次。“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有效促进政府政务服务的系统集成,满足两地企业和居民办理政务事务的需求,破解区域分割下的公共服务差别化供给困境,推动形成包容、平等的生存发展环境。 三、强化协作联动 提升治理实效 (一)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党建引领。以毗邻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发展,通过党建联建,整合组织资源,加强了党在区域中统揽全局的能力,凝聚了力量,破解了一些区域发展和治理难题。成立联合党支部,定期开展党建活动,有效对接两地党员群众的需求,围绕组织联建、资源联享、干部联挂、活动联办、问题联治等方面突破创新。 (二)放大空间优势,实现“要素毗邻”。健全毗邻地区环境保护和治水护水多方联动机制,加强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联防联控;金山区支持配合平湖市开展生态能源项目建设选址公示和环评公参前期工作,共同破解环保“邻避效应”难题;挂牌成立“区域协同·乡村振兴实验室——明月山塘”项目,打造沪浙联动的田园综合体。 (三)优化跨域服务,推动互通互融。落实《平湖-金山产城融合发展区建设方案》等跨区域规划方案,完善深化与周边县市在政务服务领域优化合作协议,共同建立健全合作互动性机制,与金山区第十八税务所签署了《智慧税务联合推进机制》,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内行政审批与便民服务事项实现“一口受理、同‘城’通办”,以百姓身边的“关键小事”为切口,打通民生事项“绿色通道”,有效推动了政务服务一体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