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736877243/2022-21957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 2022-12-20
以数字化改革助推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 平湖乡村振兴加“数”前行 |
||
|
||
乡村振兴,数字先行。 近年来,平湖以数字化改革助推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并取得累累硕果:2019年以来,平湖市先后列入第一批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县、省级乡村振兴集成创新示范建设县和省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县,2020年又列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市;我市获评2022年浙江数字乡村“金翼奖”十佳县;市委网信办、市农业农村局获评2022年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成绩突出集体;钟埭街道沈家弄村入选“百优村”;2022年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 自国家数字乡村创建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平湖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条“跑道”,依托数字化改革推进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地。 跑道一:数字赋能,农业高质高效 在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内,一个依托于物联网的数字农业样板间已然成形。手机遥控温室环境、施肥机自动调节水肥比……走进区内的绿迹数字农业生态工厂,几排高端大气的高规格连栋大棚便映入眼帘。手机上点一点,两台无人驾驶机器就会按照设定线路穿梭在园区内,一个运输农产品,一个进行植培。打开手机中的APP,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魁就可以随时查看到12个大棚内的实时监测画面,大棚内实时智能调节的温度、光照情况,以及施肥机自动为每种农作物调配的水量、农药和氮、磷、钾等含量。无独有偶,坐落于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广陈镇)龙萌村的三润泰克智慧农业项目,“内涵”丰富,“智慧”十足,连片的智能温室大棚、不同保温材料的高标准日光温室等让人眼前一亮,项目引进中国农科院脱毒种苗和根际限制栽培技术,以建设优质水果生产园区为主,以旅游观光采摘园区为辅,将打造集高科技、产业化与信息化于一体的高标准农业园区。穿行于园区一侧,一排排整齐有序的设施管道错落有致,从温室的自动控温、控湿到平台式管理与数字化指令输出、超大跨度大棚以及户外无人运输系统……“建成后的园区内各大棚都实行智能化控制,可以说智能化系统好比‘最强大脑’,在它的统管下,实现了‘无人操作、智慧生产’,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园区工作人员介绍说。 埋首精耕“试验田”,阔步勇当“先行兵”。近年来,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以人工智能科技为手段,利用智能物联网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等,打造农业数字化系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蔬菜种植全过程的智能管理与决策系统;利用5G通讯、物联网和卫星导航技术等高科技,指挥无人机、田间作业机器人等新型智能农机进行巡田等农事作业,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开启智能农业新时代。 随着智慧农业建设的加快推进,农业时代不断迈出新的步伐。数字赋能农业生产,依托省试点项目,共投资4.17亿元开展智慧农业建设,累计培育数字农业示范园区6个,建成数字农业工厂8个(其中省级3个),未来农场1家,完成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56家。与此同时,大数据在各领域广泛应用。平湖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实时归集农业农村各领域数据资源,已集成27个应用场景赋能数字乡村。如“农智云”系统,实现农作物全生命周期管控;通过各类线上销售平台,农产品网上零售额达16.52亿元;全市78家农资店实现“肥药两制”,农业投入品减量15%;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养殖尾水治理实现全域覆盖。此外,智慧农业科技不断创新。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共安装北斗农机管家483台、植保无人机304台,实现农机的精准作业和管理。加强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累计获评国家级和省级星创天地3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8%。 跑道二:数字助力,乡村宜居宜业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曹桥街道,有一条“碳为观智·桨领风华”美丽乡村精品线,其以“低碳运动、乡村数智”为特色,依托曹桥街道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产业优势,串联了活力赛艇沈家浜、低碳乡风丁店桥、南戏文化墙楼浜等5个精品自然村落,实现了千年水乡古村和动感赛艇运动相得益彰,积极打造长三角具有影响力的运动休闲旅游目的地。未来,也将实现强村富民的经济效应、低碳环保的生态效应和农村善治的民生效应,推进曹桥乡村新时代新风貌的整体构建,形成乡村共同富裕的示范样本。 在每一个乡村宜居宜业的背后,是数字化改革牵引下乡村振兴迸发的蓬勃力量。回首过往,平湖数字乡村建设一直风劲蹄疾、步履铿锵。 近年来,数字引领乡村治理“智治”成效日益彰显。全面推广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应用和“红船云”智慧党建系统,实现党员管理、党员教育、党组织活动线上化率100%。网上公布政务服务事项2431个,在线办理率达97%,“一网通办“办件率达97.33%。全市113个村社区全部设立了便民服务点,实现市镇两级服务中心24小时自助服务区全覆盖,方便群众不受时限就近办。“善治宝”应用,创新“股份分红+善治积分”乡村治理新模式,通过积分规则,引导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实现乡村善治;“雪亮工程”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行政村全覆盖;“十情图”社会治理一张图辅助提升基层综合治理水平。灾害洞察和智慧应用系统完成多次暴雨、内涝灾害监测预警。特别是台风“烟花”期间,精准预警内涝风险点位17个,实现城市零受淹,经济损失降低了46.5%,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善治宝”应用、“智能垃圾分类监测管理系统”等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达92.6%,资源化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实现100%。 农业“智”变,乡村“智”治。数字助力乡村服务,数字生活更加高效。金平湖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中心为1000余名特殊老年人免费发放智能看护产品并24小时后台看护。“增财实学”应用,实现“学历+技能”双提升教育一站式精准服务,实现技能证书“一证多用、全省通兑”,落实个人补贴机制,激发了市民参与双提升的积极性。农村中小学实现“三个课堂”应用落地,3个案例入围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专题案例。“精平扶”困难群体精准帮扶应用实现困难群众精准画像,让困难群众申请救助更便捷,救助结果可感可知;“智慧救助系统”在全省率先建成我市大救助共享数据池,实现精准救助并主动预警潜在救助对象,予以提前介入救助。全市公立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全覆盖,共开展互联网咨询1704例。医共体成员单位均建立了“医共体云诊室”,增强了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进“互联网+”人社服务,共发行电子社保卡54.5万人次,覆盖总人口率达71%。通过社保卡金融账户发放的财政资金达3亿元,推动政府各类待遇补贴发放至社会保障卡金融账户。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开展长三角宣传部门交流协作平台网络安全作品进校园等,广泛向群众普及网络安全文化。 跑道三:数字引领,农民富裕富足 “大番茄一篮五斤18元、无花果果干三包25元……”在平湖市数字乡村体验馆的农副产品交易展示屏上,农产品线上交易的时间、产品名称、销售平台、销售额一目了然。这些交易订单都依托“本家鲜”电商平台来完成。为解决农产品线上销售难题,我市将农业数字化覆盖到农产品销售环节,创新开发“本家鲜”特色应用场景,“小投入大回报”,一站式解决农户客源少、开店难、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平湖的哪种农产品销量好,哪个农场更受人喜欢,都能通过数据一键知道。”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本家鲜”小程序上,都是本地基地直采的商品。平湖不断推进农业数字化发展,努力为农户打通产销一体化渠道,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刚刚从田里采摘的“金平湖”品牌农产品。如此一来,农户们的钱袋子“鼓”了,居民的日常买菜也变得更加便利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曾存在众多农产品销售难题,通过小程序“本家鲜”电商平台,居家隔离或者不便出门的居民朋友也能够顺利买到必要的生活物资,电商平台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数字赋能,拉近了农户与买家的时空距离,填平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鸿沟,也有利于建立从生产到流通的全过程数字化体系。目前,我市还投入省以及地方财政资金1900万元,建立“金平湖”农产品智慧物流中心,与当地基地开展合作80家以上,项目辐射至浙江松阳、青田,以及新疆沙雅、四川茂县等对口支援地区,打造了山海协作飞地经济新模式,去年销售额达1.6亿元,产业共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接下来,平湖还将从实际出发,聚力打造“1+8+N”共富体,抓住资源关键要素,组建市级强村公司,谋划“抱团富”应用场景,全方位盘活土地、农房、乡村劳务、文旅景观等优质资源,实现聚变共富中资源的共建共享。今年,我市重点推进开发“抱团富”和“稻米产业大脑+未来农场”两个新增应用。“抱团富”主要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为切入口,聚焦强村富民综合集成改革,盘活土地、农房、资金、劳力等要素资源,集成创新村富带民富多种“抱团”共富模式,实现村富带民富共赢增收。“稻米产业大脑+未来农场”以未来农场建设为小切口,加快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推动实施“米香”振兴计划,实现粮食绿色种植、稳产增产、稻米优质优价,打造“金平湖”稻米品牌大目标。在数字化改革引领下,平湖将沿着“数智农业”跃升发展的系统底图,迭代农业“最强大脑”,优化平湖特色应用场景,努力奋进乡村振兴新征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