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答卷|稳企拓市,描绘对外贸易“新风貌”

  • 发布时间: 2022-12-30 10:40
  • 信息来源: 商务局
  • 浏览次数:

2022年,面对外需疲软、汇率波动、新冠疫情持续侵扰等外贸不利因素,平湖商务紧扣“稳中求进”主基调,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商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强政策、稳企业、拓市场、防风险。1-11月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520.17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出口290.82亿元,同比增长0.6%,进口229.35亿元,同比增长19.5%,全市对外贸易发展保持基本稳定。

一、政策加码增信心。

2022年共兑付各级商务促进资金530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18万元,省级资金1260万元,市级资金3724万元。

累计举办政策培训班14场,重启涉外政策巡回宣讲活动,涉及企业800余家次,实现全市镇街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全覆盖。

一是加强政策引领。扎实推进各级一揽子稳外贸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及时修订和完善政策扶持,主动应对疫情下较为复杂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及时制订出台“应对疫情稳外贸措施、金融助力稳外贸、持续推动开放型经济稳定发展”等稳外贸系列政策,切中企业外贸发展中的市场拓展、做大做强、风险防范等关键需求点,促进提升政策导向性和针对性。同时结合企业走访和服务,收集意见和需求,进一步加强政策评价和政策储备。

二是加快政策落地。冲破疫情障碍,千方百计扩大政策宣讲覆盖面,以商务、外管、税务、信保公司、行业协会等单位为主力,通过走访座谈、线上线下等各种形式和途径,确保惠企措施有效落地,促进外贸企业“应享尽享”。举办商务促进政策线上线下培训活动14场,重启全市8个镇街道政策巡回宣讲活动,基本实现政策宣讲“全覆盖”。在合规合法前提下,进一步简化申报流程,扩大使用“免报即得”等方式,加快资金审核和兑付速度,截至8月底年度资金兑付率超90%。

二、建桥搭路拓市场。

主办网上交易会2场,一对一匹配线上洽谈238次。组织150家企业参加线下重点展会17个。举办线下RCEP专场培训4场,参与企业270余家。

一是鼓励展会拓市不停步。紧扣展会拓市场主平台,广泛收集和发布各类展会信息,发布线上线下各类展会信息150余条,组织60多家企业和重点行业协会参加各类展会供需对接会,助力企业获取更多展会资源。根据实效和企业需求,继续主办“平湖进出口商品网上交易会”2场,共有50多家企业参会,对接场次洽谈超238次。即时跟踪和更新展会服务,组织150多家企业参加了日本大阪展、英国伯明翰展、海南消博会、深圳跨交会等17个线下和代参展项目。

二是抢抓RCEP机遇增动能。研判放大RCEP发展机遇和政策红利,对接海关和上级商务、贸促单位资源,密集开展线上线下主题培训,指导企业利用RCEP等自贸协定拓市场,今年1月1日,海关和贸促系统发放的嘉兴市首份RCEP优惠原产地书均为平湖企业。我市共主办了4场RCEP专题培训,参与企业270余家次,发放RCEP及相关宣传资料500余份。截至目前,我市企业通过贸促系统已经签发140余份RCEP优惠证。1-11月我市对RCEP成员国的出口规模约为109.32亿元,同比增长8.5%,高于过去3年我市对RCEP成员国出口的年均增速3.5%。

三、服务深化暖企心。

实地走访调研服务企业277家,协调解决重点问题21个。签发一般原产地证书1450份,自主打印率超75%。

一是常态化开展助企纾困。重点推进“稳外贸百日攻坚”专项行动,集中力量开展外贸企业走访调研,实地走访重点企业86家,联系服务277家,召开座谈会13次,分类分责开展“一对一”服务,帮助企业回稳提升。建立出口重点企业“即时”服务机制,联合各镇街道,利用好日常联系渠道,做好政策信息推送,企业问题诉求收集跟进。重点协调解决了日本电产汽车马达的物流需求,浦鹏的出口信保投保需求、华远标准件的融资需求等问题21条。

二是便利化开展涉企服务。我市于今年6月成功获批启动平湖市贸促会原产地签证点,极大便利了平湖企业的原产地签证业务,进一步加强业务沟通和能力提升,指导鼓励企业开展自主打印服务,确保原产地证签发业务正常化、便利化。今年以来,平湖市签证点已为近100家企业签发1400余份一般原产地证书,证书自主打印率超过75%。全面排摸企业出入境需求,做好出入境政策宣传和便利化服务,及时发布航班、包机等信息,大力推动入境免隔离试点政策,助力外贸企业出的去、进的来。落实护照办理白名单制度,对确需有商务出入境需求的企业人员实行应办尽办、能办快办,今年以来,已出具护照协同办理函60余份。配合嘉兴海关等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协调解决企业诉求,进一步落实通关便利化措施。

四、物流纾困保畅通。

新增陆改水模式应用企业80余家,平均节约物流成本超20%。

举办物流资源对接专场活动2场,参与企业200多家,助力30多家企业优化物流资源配置。

一是深入推广“陆改水”模式扩渠道。面对因疫情冲击带来的进出口物流难题,主动应对、加强协调,在嘉兴全市率先启动“陆改水”模式推广,全力保障对外贸易大通道。发挥属地港口优势,牵头建立车、箱、仓、船倾斜性资源供应,仅上港集团独山港码头,推广首月出口箱量迅增60%,预计全年实现集装箱重箱出口15.7万标箱,吞吐量超32万标箱,双双创历史新高。加强宣传引导和资源对接,举办8场推介会,2场物流资源对接专场,推动新增“陆改水”模式应用企业80余家,平均节约成本20%以上,有效帮助30多家外贸企业进一步优化了物流资源配置。加强与港口、行业协会、货代公司和外贸企业开展调研对接,谋划推进“陆改水”数字化应用模块建设,优化信息供给、简化操作流程,助推“陆改水”模式走深走实。

五、预警监测防风险。

“订单+清单”系统填报准确率、填报企业数占比、填报完成度指标均实现100%,排名保持嘉兴第一。平湖市商务运行调查监测点和箱包行业监测点获评省级优秀监测点。政府统保参保企业达386家,比去年增加11家。

一是预警监测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发挥市、镇街道、企业三级联动机制,落实制度保障、人员保障、资金保障。确保省级“订单+清单”、商务运行监测、产业损害调查等预警监测系统工作有序运行,按要求完成申报、总结和分析、预警工作,继续做好4个省级外贸预警点工作指导和推进,及时发布风险预警、做好行业自律和信息互通,有效开展企业服务。做好海外仓服务在线、贸险在线等新应用模块和外经贸法律援助中心应用贯通,重点推进出入境便利化模块和机票预定信息模块的运用,促进发挥各平台系统功能,精准服务外贸企业。

二是企业防风险应用能力有效提升。做好政策保障,提高一般模式投保补助限额至500万元,继续推动政府统保项目扩面提量,今年政府统保企业数达386家,比去年增加11家。推进落实省金融助力稳外贸措施,第一时间推动嘉兴市首笔政府性担保汇率避险业务——“远期增信宝”落地平湖,及时出台金融扶持和汇率避险工具政策,进一步提升企业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