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司法局以“三源共治”为抓手 全方位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

  • 发布时间: 2023-07-19 15:11
  • 信息来源: 市司法局(市行政复议局)
  • 浏览次数:

一、抓机制建设,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手段。构建“三微+三单”源头防范机制,发挥“微网格”“微嘉园”“微治理”作用,实行预警单、交办单、反馈单“三单”闭环处置。以市镇两级社会治理中心为总枢纽,以村(社区)为矛盾化解第一线,以镇街道为矛盾化解主阵地,以市级为矛盾化解终点站,整合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等基层治理力量,综合研判矛盾风险隐患,确保市域矛盾不上行。加大智能平台的使用推广力度,指导和帮助纠纷当事人使用浙江解纷码、人民调解大数据平台、“浙江移动微法院”和“浙里调”,实现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今年以来,全市通过各类线上平台共化解矛盾纠纷410件。

二、抓阵地提升,优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平台。深入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改革,依托市、镇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发挥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优势,整合信访、法院、公安等部门力量入驻,完善一站式、多元化解纷机制,并建立定期联系、信息联通、矛盾联调、应急联动“四联”模式,加强矛盾纠纷的释明协调、引导分流。目前,约有75%的案件通过诉前引调进入调解程序,全市诉前纠纷化解率87.18%,全省排名第二,嘉兴排名第一。

三、抓理念转变,充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力量。明确诉前调解专职人员,强化培训,确保具备诉前调解工作开展所需要的法律和调解专业知识。镇街道和村社区层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返聘形式,分别完成2名和1名专职调解员配备任务。全市13家行专调委会,均已配备3名专职调解员。截至目前,全市配备专职调解员256名,兼职调解员632名,且全部实现统一编码入库,制作完成并发放调解员证,实现调解员持证上岗。扎实推进“大培训”“大比武”等活动,不断提升调解员法律政策运用能力、防控风险能力、调解工作能力等,全面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能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