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态“上新” 赋能振兴

  • 发布时间: 2024-11-27 09:42
  • 信息来源: 今日平湖
  • 浏览次数:

新埭镇旧埭村在推进千亩特色花卉产业园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建设花卉电商产业园,引进直播、淘宝等电商企业;另一方面,在园区周边建起了农家乐、露营基地、民宿等新业态,发展乡村花草观光游。产游结合的发展模式,不但促进了花卉产业的发展壮大,也让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其实,在我市类似这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产游结合的农旅融合型发展的做法还有很多。我市积极为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村庄量身定制“一村一品”旅游品牌,特别是乡村体育运动赛事,确定“1+N”运营模式(一项主营招牌产品,N项旅游业态),先后打造浙沪马拉松山塘村、棒球赛事徐家埭村、赛艇运动马厩村,形成一批“农业+体育”特色村庄。而另一方面,我市已先后建成特色民宿13家、星级农家乐19家、省级研学、采摘基地9家、露营基地5家,引入“去野”网红咖啡、毛家庄牛头菜等特色店100余家,同时通过开发棒球玩偶、“钟意侬和花小樱”时尚IP等个性化文创产品,基本形成了“品牌化打造、站点式漫游、广泛性参与”的文体旅游矩阵,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产业是乡村发展之基。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有别于传统乡村产业,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是立足乡村资源、文化、区位等禀赋,在原有一二三产业基础上,借助模式创新,通过产业链延长、价值链升级、全产业融合形成的现代生产组织形态或服务组织形态。它不仅是有效盘活乡村传统要素资源、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重要途径,也是强农惠农富农的强劲依托。

一方水土一方味。我市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村村有特色,处处有亮点,围绕本土特色,推进农文旅体创新大有文章可做。要想持续打好乡村特色产业牌,不仅要求我们要有立足特色延伸产业链的思维,还要有跳出乡村看产业的视野。只有着眼乡村产业高质高效,立足实际谋发展,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特色,在产业发展上深耕“差异化”“特色化”,积极推进农文旅体协同发展,才能塑造出自己的竞争优势,汇聚乡村运营更多“财气”。

新业态,新引擎。期待各地久久为功,持续多维发力、不断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培育更多更特更优更强的新业态,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激发内生活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奋力将“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美好愿景,变成生动实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